本文是对熊猫小课——时间管理学习的要点总结。
相信时间管理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注意力随时可能被打扰。在职场中,又要求我们高效的工作,才能有好的发展。那么,好的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间管理的本质其实是高价值乘以高效率。我们往往只注意到高效率这一个维度,也就是做事要快,但忽略了另一个维度,高价值,没要找到高回报的事件努力,很可能只是忙了一堆杂事,可迟做或不做。
下图介绍了我们工作常见的三种状态。
这里面要避免的坑就是随波逐流型,遇到什么事不加思考就去做,结果注意力不断被打断,效率很低,而且没要抓住工作的重点,也就没有什么业绩。
我们要做的是高价值导向型,遇事先思,在效率和价值间找到平衡。做事前,不会马上执行,而是理清事情背后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并提前预测一些可能的变化,然后做最有价值的一些事。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还能成为团队的主心骨。
有了高价值的思考后,后面需要高效行动。那么,最大的拦路虎是什么,就是大家并不陌生的拖延症。
课中何瑶老师把决定行动的两个要素分为自我和感受。对应的是人的理性和感性。如下图。理性考虑的长期的更大的利益,实现起来较难,如远方坡上结满果实的大树,而感性看到的眼前平路上的小花,可以快速获得满足。
如果感受战胜了理性,等会再做吧,先看下娱乐节目等,就会产生拖延。我们要做的是让自我和感受快乐的走到一起。
这里介绍三种方法。
1.321法则。遇到重要事情启动时,倒数三个数,马上开始去做。它的诀窍时,感受来不及反应,你已出发。这时你没有在意自己的感受,而是心中只有目标。
2.捆绑策略。它的诀窍是着眼未来,眼下这一次你偷懒了,那么下一次下下次你就会再次偷懒,这样你就困在永恒的当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它可能使你陷入总是放弃的循环。
3.行动比选择重要。
当遇到的重要事情比较多时,不知道先做哪一件的前提下。这个时候理性的负担太重,很容易跟着感觉走,那么直接行动,就能收获价值。
一次的告别拖延可能还容易,但关键是长期持续的告别拖延,形成正循环。否则行百步半九十,功归一篑。如下图。
要形成持久的执行力,就是要形成正循环。可以把事情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每次完成了小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激励。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快加早。快速启动,进入状态。一边奔跑,一边思考。先一步思考,至少想到下一步,至少想到范围更大一圈,至少想的更深一层。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遇到突发情况也有足够的精力来解决,在事情成果的正向反馈中顺利的做下去。
本篇文章主要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时间管理的本质——高效的做高价值的事,以及如何告别拖延,提高执行力。下一篇将介绍具体方法,真正让我们看到时间产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