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
作家李准提出了一个论断,那就是一本书主义。一个作家写出一本足以传世的经典巨作是不容易的,它要经过读者和时间的双重检验。而读者和时间又是冷酷无情的,它不讲任何情面,并不因为你是一个所谓的著名作家而有所偏爱,也不因为你籍籍无名而冷遇。喜欢就是喜欢,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很多作家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是起点也是顶点。成名以后的作品都无法超越自己的成名作。曲波写出林海雪原后,后来写的桥隆飙、戎萼碑、山呼海啸等都无法超越林海雪原的艺术水平。而林海雪原得享大名,又得益于在特定的时代借助宣传媒体的推介。林海雪原被改编为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后,借助时代的潮流而风行。
了解自己的思想过程就可以认清人生的意义,这认清的过程又是受到时代、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局限。中国社会的家法意识,家族传统经过几千年的风化,已经融入到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里面。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家族式的结构和管理,大到社会层面的运作,中到官场的潜规则,小到一个单位的人际关系。一个单位的头儿就是家长,其成员就是家人。头儿视部下为家人,部下也把头儿当成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家长。家族式的结构和管理内部,有着森严的等级和阶层,不同等级和阶层的人是不能月雷池一步的。
九月十七日
知识是树,而智慧是森林。知识只是建筑的原材料,而智慧是用原材料建成的具有艺术个性的建筑作品。一个人不管拥有多少知识,那他只是一个装满知识的仓储,而不是用知识提炼出来智慧的智者。培根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知识的含义所指应该是智慧。也可能是英语智慧翻译为汉语时,词义的转换误差。他所讲的知识大约就是我们说的智慧。因为知识永远是知识,而只有从知识的矿石中提炼出智慧才有力量。
如今我们的教育机制一味地培养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平台、渠道和方式,灌输的是知识,而不是如何得到智慧。受教育者在敏锐的智力、贪得无厌的求知欲和精明狡猾的思辨能力训练的怪圈中,丧失了创造的快乐。于是正如钱学森说的,中国还没有一所培养创新型尖端高科技人才的学校。
九月十八日
智力沦为结论的奴隶,而智慧才是真理的主人,思考和探索是智慧的双翼。在研究发现的长途中,充满了新发现的艰辛和困苦。但同时又伴随着探索的深入,而获得了更多的创新的喜悦和幸福。当一个人沉浸于自己思考的王国里时,他是快乐的,一旦进入世俗的现实社会,他们会感到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科学的巨人往往是生活的矮子。很多智者不仅有创新的能力,他们的心灵淳朴如婴儿,返璞归真到赤子的情怀。
智力和用智力开展的活动是有害无益的,纯粹的智力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更多新科技的涌现。用智力干预人们的情感时,则只会产生负能量。很多高智商的学霸,在心理、人格和情商方面都会存在很多缺陷。这就是为什么会发生博士生弑母杀父,残害同学朋友的悲剧。又红又专,红永远是第一位的,专是第二位的。应该加强对于品行道德的养成。古人讲读书养气,这养的气就是浩然正气,而不是歪风邪气。一个人品行道德修炼到一定的境界了,在哲学层面上豁然开朗了,有了哲学的指导,他的学术成果才会有更大的突破。
�lv�������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