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于前阵子下决心重拾书本、远离神剧,所以这部剧是在上线了前半部后好评如潮、被各种种草后才开始追的。因为开始得晚,所以也就很自然地是在各种吐槽和一片声讨中迎来大结局。
很少有一部剧的大众反响是这样坐过山车似的。真的是编剧中途犯糊涂了,生生地把一部女性励志剧变成了玛丽苏神剧吗?
讲真,在刚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的确因为爱上闺蜜男友这样有点狗血的剧情,以及生硬的广告植入别扭了好几集。感觉就像一道精心烹饪的小菜,却在要出锅前打翻了盐罐变了味。还挺替编剧惋惜的呢。
可就在顶着一众倒戈的评论刷完大结局后,我有了些不同的感觉。再细细回观最后几集,一些想法逐渐明朗起来。
我认为,编剧的双商其实一直都在线,而且还颇有没被解读出来的高明之处。
2
先来说说被吐槽最厉害的“抢闺蜜男友”情节。这种事情在现实中确实让人很窝火也很不耻,况且原著里也没有这一段,所以很多人骂编剧庸俗狗血毁三观。
可是细看整部剧,罗子君真的“抢”过吗?除了坦白了“爱”,她一直都是在拒绝、在努力划清界限的呀,直到最后也没和贺涵走在一起。
强行占有不属于自己的才叫抢。所以,罗子君根本没抢过,她只是不由自主地爱了而已。
又有人会说,那就非得爱上闺蜜男朋友吗,不能忠于原著地安排另一个优质男出现在罗子君生命里吗?
这里,容我大胆推测一下编剧的意图。
原著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一个全职主妇被小三上位后,能走出困境、自力更生,最后还收获了一份圆满的爱情,这已经很励志、很走在时代前列了。可是放到现在来看,稀松平常啊,现实中同样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一部含金量高的剧集,必然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甚至是能引领时代思潮的。
罗子君的人设高就高在,她完成了从怨妇到白骨精的人生逆袭后,完成了对前夫、小三以及自己的和解后,坦诚地面对了自己的感情,并做出了理智的抉择。她有勇气选择坚守一份自己想要的感情,而不需要与那个男人相伴左右;她有魄力把友情排在爱情前面,而不害怕一个人孤独终老。
这才真正诠释了整部剧的关键词――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这个不畏的“将来”,不仅是没有陈俊生的将来,更是没有贺涵的将来。
这需要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表现出这份从容与淡定!
今时今日,如果你还自满于当一朵凌霄花,那么必将被时代抛弃。如果你遇到了属于你的那棵橡树,你诚然可以选择作一株木棉。但无论如何,你必须随时保有成长为一棵橡树的勇气和能力。我想这大约才是编剧最终想要表达的吧。
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不仅要经济独立、思想独立,还要情感独立。这观念多正面多进阶啊!
但是如果可以“相濡以沫”,谁会甘心“相忘于江湖”。所以,爱上“闺蜜男友”的设置只是编剧为突出主旨而人为设置的障碍,是为情感独立找一个恰当的理由。
这显然比韩剧里“车祸绝症”的手法高太多:因为那个人完好无缺地就在那里,想遇见随时都可以。没有任何天灾来帮你,守住情感底线完全靠自己!
不得不为编剧的良苦用心手动点赞啊。
也许又有人会说,既然知道不能在一起,又何必说出来,这不是又走到虐恋剧的路上来了么。
恕我直言,那种明明喜欢了就是不坦白、明明有误会就是不解释、明明不爱了就是不放手的“三不政策”才是玛丽苏虐恋剧的套路好么?
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才符合罗子君率真的性格;勇于坦诚地面对自己才说明罗子君成长了;善于妥当地处理关系才说明罗子君成熟了。相信不是阅历丰富、功力深厚的编剧笔下,出不来这样一个真正蜕变了的罗子君。
3
再来看看剧中其他人物,大到人生情感走向,小到言谈举止风格,都刻画得那么立体到位。有些地方看似前后矛盾、有悖常理,但细思起来,却又完全都在情理之中。
唐晶为什么无法原谅子君和贺涵?是气不过自己千辛万苦而未得的却被子君轻易得到,还是舍不得为之投入的十年青春年华?我想,都不是。其实她心里很清楚与贺涵的分离是迟早的事,只不过事情没到眼前的时候,人大多不愿去面对。
甚至可以说,她其实根本没有真的责怪过他们,所以即便要出气,找的对象也是凌玲。她真正不能原谅和无法面对的,恰恰是多年来一直患得患失、终把一锅热汤晾凉了的自己。
虽然唐晶表面上独立、强势,但实际上却是极其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剧中没有交代她的家庭背景,但可以推断她在原生家庭中一定是很缺爱的。所以,她前半生最重要的两个人――在生活上给予她关心照顾的罗子君、在工作上给予她指导帮助的贺涵,无形中充当了她父母的角色,弥补了她在原生家庭中的缺失。而她自己还是那个一边嚷嚷着要独立一边又渴望着能依赖的孩子。
老卓认为,贺涵的离开对唐晶来说是一件好事。完全赞同。因为除了她自己,任何人给不了她百分百的安全感,充其量只是个临时避难所。而只有走出避难所,直面自己的人生课题,尝试与过往和解,就像罗子君那样,才有可能在未来活出自己。
凌玲的最后一场戏是在她澄清了陷害唐晶的事之后,哭着和陈俊生拥抱在一起。我猜那些之前痛批小三不择手段上位的吃瓜群众又要看不下去了,又要吐槽编剧三观不正了。小三怎么能有好的结局呢?
都说凌玲是高段位小三,能把小三当出正室的感觉。其实她也曾经是正室,在她的道德观念里也是不认同小三的。所以,她爱上陈俊生后就果断离婚,如果确定不能转正,她是一定会离开的。
她和那些所谓“爱情至上、不要名分”的小三是不同的,她有她的尊严和行为准则,正如她自己说的,如果这个蛋没有缝,她是不会碰的。她之所以愿意背上小三的骂名,是因为她经历过一次不如意的婚姻,她明白幸福是需要努力去争取的。而陈俊生又恰恰在她面前展露了自己婚姻的裂痕,让她看到了一丝丝希望。
还有人骂她“心机婊”。可是纵观整部剧,小算计的确有,坏心思真心没,离所谓的“心机婊”更是相去甚远。
她工作踏实肯干,孝敬老人,对平儿也算照顾有佳。她时常算计钱,是因为她是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她给两个孩子报不同的夏令营并不是她偏心,是因为平儿签证来不及办。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公平,是我们对她太过苛责。而她最后泄密报复唐晶,也是一时被气愤冲昏了头,意识到后果严重超出预期后,她整个人立刻就崩溃了,并且最终站出来承担了责任。
以上这些才是撕掉标签后真实的凌玲――一个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为之不懈努力的人;一个被生活打磨得有点世故算计,却绝非大奸大恶的人。她怎么就不配有好的结局了呢?
简单说说背叛了家庭的陈俊生。他没有被升级成绝情狠心的陈世美,反倒是对事非常认真负责,对人特别重情重义,让人恨不起来。这很矛盾是吗?可是人就是矛盾的集合体啊,这才是忠于现实的最真实的人性。
如果再深挖一点也不难理解:正是因为他特别看重情感上的联结,才会对与他在思想情感上日渐疏离的罗子君无法忍受。
再来看看贺涵。有人觉得他完美,也有人说他渣。他在工作上条理清晰、为人处世游刃有余,可是在感情上却拖泥带水、纠缠不清,直到遇到了罗子君。
其实他是一个特别想要忠于自己的人,否则他不会十几岁就迫不及待逃离家庭。只是他成功人士的光环束缚了他、压抑了他,让他放不开手脚作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子君才是他的导师,带领他解开了人生课题。他之所以会不顾一切地爱她,是因为她的真实简单接地气让他看到了迷失掉的自己。
他没有被脸谱化成霸道总裁加无所不能,他只是一个想从神坛上下来的真实而平凡的人。
还有尽管现实却从未放弃追求幸福的薛阿姨;尽管打打闹闹却在情感上深刻联结的子群和白光;尽管有感觉却注定没可能的老卓和洛洛。
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年龄性别,无论身份地位,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又善良重情义;都有努力追寻的东西却又免不了责任情感的牵绊;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想要逃避却终究要面对。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样子吗?
能把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如此鲜活饱满真实立体,足见该剧编剧团队对人性把握之深入,对人生思考之深刻。剧集不仅在原著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下的新进元素和思想,而且提出了针对人生观价值观更高层次的探讨。
如今的国产剧能达到如此水准的屈指可数,请允许我再一次表达对《我的前半生》整个创作团队的敬佩之情。
4
最后想说说这部剧中的植入。整个影视剧市场的大势所趋,相信编剧们也很无奈。但从这部剧里的情景广告植入中,我还是看到了编剧一些小小的坚持。
比如让不知名的小角色来完成情景植入,总好过主角们动不动就打广告。比如广告情景显得突兀且与剧情格格不入,总好过靠某件广告品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样的情景植入和剧中插播广告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会员也不能免吧。
既然没破坏主角形象,没影响剧情设置,那植入的锅就不该编剧来背。
如果植入势在必行,我个人比较推荐小剧场的形式。剧中那则智能冰箱的小剧场广告文案写得好,演得也到位,我是每次必看且兴趣盎然的。
by古月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