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十分赞同这句话。一旦进入这个坟墓,那些淋着小雨的浪漫和为爱情痛苦万分的执著,仿佛一下子就土崩瓦解,消失殆尽。
甚至夫妻双方都不会过分注意自己的外观是否得体,谈吐是否优雅,更不会计较对方是否每天给自个一个拥抱或是一句我爱你。
总之,那些谈情说爱期间种种无达形容的麻烦,经过了结婚的葬礼之后,都十分自然地消失了。
然后,很自然地变成“某某的妻子”或是“某某的丈夫”,自觉履行着对家庭的责任。
你以为这就是婚姻的本质,让两个相亲相爱的人融入一起,成为亲人,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一方成为另一方的囚徒。
我说的“囚徒”,好多人不理解,其实,这就就像三毛笔下《士为知己者死》中的米盖(男)跟贝蒂(女)。
我亲眼看见一个飞扬自由年轻的心,在婚后短短的时间里,变成一个老气横秋,凡事怕错,低声下气,而口袋里拿不出一分钱的好丈夫。
三毛说:“一个做太太的,先拿了丈夫的心,再拿他的薪水,控制他的胃,再将他的脚绑上一条细细的长线放在她力所能及的地方走走;她以爱心为理由,像蜘蛛一样地织好了一张甜蜜的网,她要丈夫在她的网里面唯命是从;她的家也就是她的城堡,而城堡对外面的那座吊桥,却再也不肯放下来了。”
我们误以为婚姻里这样听话的老公就是对我爱你最好的诠释,其实,这是对爱情变成婚姻坟墓最好的见证。
父母的婚姻是不是幸福的,我不得而知。
童年的阴影,成为我成年之后控制恋人的起因。围绕我的不安全感,活生生地把一对佳偶逼成怨侣。
后来,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才明白——儿子长大后会成为母亲眼中父亲的样子,女儿长大后会成为父亲眼中母亲的样子。
小时候,我亲眼看见妈妈用鞭子抽打爸爸,又一边拼命的嗷嗷大哭,那时候我还没有读书,弟弟尚在襁褓里。
弟弟哇哇的哭声,多年以后想起来,那大概是他对父母最有力的抗议。我不敢哭,不敢说话,不敢去爸妈跟前,不敢抱弟弟,那一刻,我觉得我要是死了就好了。
从那以后,爸爸对妈妈是唯命是从,不敢说一个“不”字,他们的婚姻是巩固了,而我却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的爱情还存不存在?我只知道爸爸不再是我们的父亲,只是“妈妈的丈夫”。
每次听到他们吵架,我有无数次想逃离那个家,也无数次因为爱他们而回头。
书上说,童年在父母争吵中的长大的孩子会是个怪人。就像我一样,至少读大学之前,我都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多愁善感也罢,玻璃心也罢,总之,读书的时候大概就是那个最不乖的女孩子。
父母拼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殊不知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还有爱,我们要的仅仅是归属感跟安全感,这就是婚姻的意义所在。
如果两个人结婚生了宝宝,却不能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和爱,那么,进婚姻这个围城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提前把双方推入坟墓当中中。
我曾幼稚地写过一段话:最好的爱情不仅是不将就,而且也应该是木棉和橡树的关系,能各自独立,更能共同战斗。
爱情要不就是”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不然就是“生死契阔,与子相悦”,不外如此。当然婚姻也是这样的两种状态。但是,大多数凡夫俗子是在“到底意难平”之中寻求安慰与解脱。
我说:最好的婚姻不仅是我爱你,而且也应该是火车车厢跟火车头的关系,能各自分开,更能一起携手前进。
曾经,我以为我嫁给的那个人一定是全天下最好的男人。最后,我嫁给最普通的他,可我依旧觉得他很优秀他很棒,因为三个字——我爱他!
我的爱情观里或许没有什么门当户对,我的婚姻观里有的仅仅是你情我愿。
所以,你准备好了进入婚姻的坟墓了么?
这个坟墓可能是盘死棋——你困死他,他困死你,也有可能你们双方都获得重生,那些爱与生命都有了存在的意义。
这可能只是个赌注,赢了就是一辈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一辈子。输了可能是半辈子——中途有人退场;也有可能是一辈子——白头偕老、互相折磨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