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皮
现如今,人人都在谈学习,谈学习的方法,谈学习的技巧,谈学习改变命运。
我们都渴望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底层认知、升级心智模式、拓展知识边界,乘着知识付费的红利,快速建立知识壁垒,华丽转型变成一专多能的斜杠青年,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心中理想,从此实现财富自由、笑看人生。
……
梦做够了,我们继续说学习。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尤其是如何坚持终身学习呢?瞧瞧我们所熟知的大咖,李笑来、古典、萧秋水、秋叶、彭小六无一不是践行终身学习的典范。
但说实话,坚持学习,将学习变成如睡前刷牙、起床洗脸一样的终生习惯,真的很难!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提到:
学习本身是痛苦的,所以大脑会选择将学到的知识遗忘,所以学习不仅要有能力自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用心智的力量把抽象的目标赋予实际的意义,即有策略的坚持不懈。
换句话说,学习这件事,不能只一味地坚持,更应该讲究策略和方法。
那么怎样才算有策略呢?我总结了5种学习的习惯,一句话概括:
终身学习能力 = 游戏心态 + 掌握节奏 + 规划碎片时间 + 强化肌肉 + 保持渴望
习惯一:像玩游戏一样消除学习的恐惧感
小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无论是抓石子、跳皮筋、捉迷藏,有谁见过哪个小孩会一边往后退一边说:哎呀,这个我不会呀,我不擅长啊,我不玩。
想想我们小时候,管他会不会呢,先一窝蜂的冲上去占着位置再说,玩着玩着不就学会了?我小时候玩“魂斗罗”,没有一局能坚持30秒,还不是兴奋又投入的守在游戏机前,一玩一天。
但我们成年后,做事变得更谨慎、更讲求效率,对不熟悉的事物总是保持一丝敬畏和恐惧感,不愿意轻易尝试。
学习尤为如此。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呢?
我的方法是:不对学习预期做出承诺。
我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能抽出时间用来学习可以说已经非常幸运了 。但我们做事往往太功利化,太在乎投入产出比,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学有所成。另一方面,我们又对新的知识领域产生恐惧,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觉得没有充足的准备就无法开始学习。
于是,你之前踌躇满志购买的无数摞书籍、打印的厚厚学习资料、塞爆硬盘的学习文档,就静静躺在那里,默默的吃土。
它们在积累灰尘,你在积累焦虑,你迟早不得崩溃?
所以,想想小孩子玩游戏的情景吧,哪有那么多目标,哪有那么多目的,哪在乎什么结果,就是图一个高兴呀。
学习也一样,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对自己做出过分的承诺,不是说学习就一定要有个高大上的结果。
有时间学习了,拿出想看的那本书,点开放在电脑桌面的那份学习资料,开始学习就是了。
像玩游戏一样沉浸其中,关注学习的过程,最后的收获是水到渠成的事。
习惯二:像心跳一样保持学习的节奏感
充足的精力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每个人的精力储备总量虽然不同,但或多或少都会有个限度,对精力的使用也要讲方法。
不能说今天周末没有其他安排,我就把一整天都花在学习上,疯狂的读书、疯狂的画画、疯狂的弹吉他,学他个痛快。
先给你泼盆冷水,这样做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你的学习效率会随着时间推移呈现断崖式下降,白白浪费时间;二是对学习会产生厌恶感,很可能导致中途放弃。
以上结果是因为精力被过度消耗得不到恢复,最终精力枯竭崩溃造成的。
所以,精力是我们很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精心的呵护她,消耗后要及时回回血,不要等到血槽快空了才想起来补血,那时离GAME OVER已经不远了。
对精力合理的使用,我的方法是:像心跳一样保持学习的节奏感,注意劳逸结合,既不要发力过猛,使精力过度消耗,更不能休息过头(喂,心电图变成直线啦!)。
下面介绍两种保持节奏感的小方法:
1.快速切换法: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不同区域分管着不同的功能,和大脑类似的是,我们的精力也是多线程的,你进行的每一项任务,它们都对应着独立的“血槽”。
我们只要在一个“血槽”消耗空之前,切换到其他“血槽”去,就可以让之前的那个“血槽”得到恢复。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很多知识想要学习,就完全可以给他们都分配一些时间,然后在不同的知识学习间来回切换,让分管不同任务的精力都能得到恢复。
比如先读半小时的书,再画半小时的画,接着半小时练吉他,最后再读半小时书,如此循环下去。
这样,我们学习每一样知识的精力都不会过渡消耗而枯竭,让我们始终对学习抱有热情。
2.刻意休息法:
有人可能说,我没有那么多东西要学,我就想好好把一件事情学好,没得切换怎么办?
好办,先专注学半小时,然后想玩啥就去玩啥吧!
简单吧,学习——休息——学习,这也是一种节奏感,只是休息的时间要把握一个度,设定好时限,时间一到立刻投入下一轮的学习中。千万不要放松的忘乎所以,小心学习的心跳声渐渐停止哦。
是不是对这种方法很熟悉?
没错,典型的“番茄工作法”嘛!超简单也超实用,诞生于“时间管理”,也同样适用于“精力管理”,试一下吧。
习惯三:像整理衣橱一样规划碎片时间
对碎片时间的利用,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从各种维度进行过讨论,好坏与否我不多做评价,毕竟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多长时间才算是碎片时间,哪些场景下会出现碎片时间等细节更是千差万别,不会有哪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人。
所以,在这里我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方法:像整理衣橱一样规划碎片时间学习。
衣橱中的格子有大有小,大的格子适合挂大件的外套,小的格子适合收纳小件的袜子、内衣。对待碎片时间也一样,观察自己一天中哪些时段会出现碎片时间,这些碎片时间会持续多久,不同的时长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
1分钟能干什么?我会快速过一遍今天想要看的书的目录,等待有大段的时间时快速锁定目标章节。
10分钟能干什么?我会点开还带着小红点的未读文章,快速浏览标题,然后把有价值的文章另存到“为知笔记”(广告费啊喂),等到有整段时间后集中阅读、二次筛选,整理收入“个人知识库”。
30分钟能干什么?我会开启一个番茄钟,集中精力学习半个小时。
......
面对碎片时间,你会怎么规划学习内容呢?
习惯四:像运动员一样锻炼学习的肌肉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通过超负荷的锻炼,使肌肉纤维撕裂再修复,再撕裂再修复,越修复纤维越粗壮,从而实现肌肉增长的效果。拥有强壮的肌肉,运动员在耐力和爆发力上都远远超过了普通人,如此才能在体育赛事中发挥出色的水平。
要想完成终身学习的马拉松,学习的肌肉一样需要锻炼,这样你的血槽不但长,学习精力更旺盛,而且还能攒好多气,时不时的放个大招,学习效率完美翻翻呐。
锻炼学习肌肉的窍门就是不断突破学习舒适区,不断挑战更高的学习难度,等到身体适应后再提升难度,如此反复。
拿我读书为例,刚开始我读的速度非常慢,眼睛和大脑的性能就像早期的宽带网络(586电脑+56K猫),眼睛看的慢,大脑处理的也慢,基本上是一组词一组词的速度在读,看完一本书要花一个月时间。
学习了快速阅读法后,我开始尝试加快读书的速度,虽然刚开始不适应,眼脑配合经常会出现失调,但通过不断向自己的舒适区发起挑战,我读书的肌肉得到了锻炼,阅读速度开始加快。
从1个月1本书到1周1本书,再到2~3天1本书,我眼睛和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了升级,读书效率提高许多。
就读书的能力而言,现在的我(运动员)已经可以完爆曾经的我(普通人)好几条街了。
所以,通过锻炼学习的肌肉,不断扩大学习舒适区范围,能够挑战的学习难度越来越高,也更有信心完成终身学习这个马拉松了。
习惯五:像海盗一样保持对学习的渴望
当我们决定践行终身学习的时候,可能还会有这样的顾虑:如果有一天突然对学习失去兴趣了怎么办?
这样的事情确实会发生。
试想一下,我们孜孜不倦的学习着各种各样的新鲜知识,但突然有一天,我们意识到学习了这么久并没有给生活带来一丝改变,仍然做着不如意的工作,仍然过着不如意的生活,之前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实现财富自由呢?终身学习的壮志雄心会不会就这样土崩瓦解呢?
对学习失去兴趣,往往犯了一个错误:
为了学习而学习。
如果你有胆量去索马里问一名海盗:你乘着海盗船在大海中航行是为什么呀?他如果回答:因为我喜欢大海啊,驾船乘风破浪的感觉棒极了!
我敢保证,他脑袋一定让鲨鱼啃了。
海盗出海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掠夺宝藏嘛,驾船啊、大海啊,不要搞错重点了好吗,他们眼中只有一艘艘装满货物的商船。
学习这件事情也一样,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而学习,你要用啊。
用在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用在生活中,改善生活质量;用在他人身上,提升个人影响力。
你想要什么,就把你学到的知识用在什么上面,你才可能收获到梦寐以求的那份宝藏。不是吗?
老惯例复下盘,机智如你,以下全是精华:
践行终身学习,你要掌握以下5种学习习惯。
- 像玩游戏一样消除学习的恐惧感,不对学习预期做出承诺,学会关注学习的过程;
- 像心跳一样保持学习的节奏感,防止精力过度消耗;
- 像整理衣橱一样规划碎片时间,不同时长的碎片时间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 像运动员一样锻炼学习的肌肉,你要不断突破学习舒适区;
- 像海盗一样保持对学习的渴望,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不是自嗨;
终身学习,我一直在践行,你有哪些好的想法吗?等你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