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迟到这种现象能否杜绝?我以为是不可能的。即算学生主观上没有迟到的意愿,有时因一些客观因素无法排除也会造成迟到。偶尔的非主观因素的迟到,忽略不计。
但如果经常迟到,那就一定有问题了,并且是个不小的问题的。那么,遇到这种事,老师们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处理的呢?
咱们先来看两篇案例,看看这两位老师是如何处理的。
第一位老师,他处理问题的理念就是“以情动人”,具体操作就是“真诚的关心”。最初他还不是“真诚的关心”,而是采用外部控制:规定凡迟到一次罚值日一天。结果怎么样?一学期下来,我翻看了班级日志,发现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不迟到的同学依然不迟到,而迟到的同学依然经常迟到。
我并不反对惩罚,对有些孩子来说,适度的惩罚是有效果的,甚至还会出奇效。但我始终不明白,一个学期下来,迟到的同学依然经常迟到,这位老师都没调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为何会迟到?他也知道惩罚效果不佳,但没想过为何不佳?而是想到换惩罚。比如罚站,第一次站座位上,第二次站教室后面,第三次站教室外面;或者对屡教不改者,作检讨、写保证书。
这位老师后来总算明白,处理问题之前要搞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但他仍然没有调查、分析,更谈不上诊断和对症下药,而是戴着温情脉脉的面纱,不遗余力地忽悠:比如,当再遇到迟到的学生时,我不再说“怎么又迟到了,今天你值日。”而是问:“同学,你吃过早餐了吗?”据这位老师说,这招还真灵,孩子迟到现象越来越少了。
我不否认这个办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前提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高才行,或者用佛教里的话来说,要有慧根才行。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脑子不开窍的孩子,这个招法有效吗?
我们不妨来看第二篇案例,这个老师和颜悦色的鼓励究竟产生了多大的效果?
这位老师算得上是一位爱学习的老师,他读过魏老师处理迟到问题的另类技巧。魏老师怎么处理的?回放一下:上午第一节课,零声响过,魏老师正给学生讲语文。教室门外,一学生喊:“报告……”“请进!”老师说。这位迟到的学生红着脸,低着头走进了教室。当魏老师和同学们看到这位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时候,魏老师和颜悦色对他说:“虽说你迟到了,可老师不批评你,老师反到要表扬你,你一定不想迟到,看你为了赶课跑的汗流浃背的,所以我提议(魏老师对全体学生说)我们为这位迟到的学生鼓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响声……
从此,这个学生再没迟到过……
这确实是一种教育成本极小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出现低成本高收益的情况?这里面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可是这位老师都没分析过其中原因,就照猫画虎生搬硬套,结果这位迟到的学生第二天还是迟到了,第三天,第四天,……还是一如既往的迟到。
这位老师显然没想过:魏老师的做法成功了(我有时在想,是说出来的成功还是写出来的成功?时过境迁,无法考证,就算做是成功了吧)。你跟魏老师是一样的吗?你的学生跟魏老师的学生一样吗?魏老师的学生处在什么时代?你的学生又处在什么时代?虽然同为迟到事件,但人、时、境完全不同,岂可复制?
很多老师面对学生群体产生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罚,罚而无用的时候,就哄,所谓的表扬、鼓励、师爱便是,说白了,就是忽悠。忽悠靠不住了,就抱怨。为何老师们都喜欢用这套把戏?因为省时省力省事啊。耍嘴皮子功夫多轻松。可那不解决问题,留待文学家去抒情吧。我们还是实事求是地调查情况,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吧。
那么,孩子们迟到的原因通常情况有哪些呢?据我调查,归类如下,顺附解决方案——
一、意外情况,偶尔发生的迟到。比如,闹钟坏了,路上堵车,自行车突然坏了,突然生病等。
解决方案:对于这些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迟到。一般采用理解、原谅、忽略的策略比较好。老师只需淡淡提起,或者是关切地问问情况,叮嘱孩子今后注意就行了,不必深究。
二、慢性子,做事拖拉造成的迟到。比如,早餐吃得很久,上学时又找不到书包等。
解决方案:1.让孩子承担拖拉造成的后果,不要替他们做什么,也别总是提醒他们。 2.教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晚上临睡前就把第二天用的东西准备好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乱找耽误时间,还可以告诉孩子经常用笔把该用的东西和需要做的事记下来,防止丢三落四影响效率。3.说服家长要给孩子定规矩,勤督促。4.激发孩子好胜心,在与同伴的比试中克服拖拉的毛病。孩子做事快速效率高,迟到现象就会骤然减少。
三、赖床造成的迟到。比如闹钟响了,明知道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但就是不想起来。
解决方案:赖床族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是睡觉时间不固定;二是意志薄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监督孩子制定严格的睡觉时间,定好早晨起床的闹钟,闹钟一响就要让孩子起床。如果孩子不能起床,那么家长要强制孩子按时起床。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赖床族对床的依赖心理就能得到遏制。
四、厌学,厌恶老师不愿到班级造成的迟到。比如,成绩差,又不受老师待见,对学校和老师很畏惧,所以总是磨蹭,导致迟到。
解决方案:接纳、关爱才能让孩子向往教室。任何一个孩子,他只要觉得在教室里得不到同伴的友谊,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对教室就会产生恐惧,自然不愿意早早到班。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很少有学业优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孩子迟到。有些孩子,学习不好,真不是他不想学,而是他确实没有能力学好。魏老师有个成功转化语文考8分的后进生的案例。这确实很励志,也增强了我们一线老师转化后进生的信心,但这样的励志故事有多少?所以,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后进生,不放弃他们,不嫌弃他们,陪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一点点进步,这样的孩子会热衷于迟到吗?
五、引起老师的注意,故意迟到。
解决方案:这种现象很少,但确实存在。找出孩子想要引起老师注意的原因,如果确实是老师在平时比较忽略孩子,那平时就要多关注他。但如果仅仅是用迟到来引起注意,那就冷淡对之,然后给予适度的惩戒。
六、没有理由,习惯性迟到。
解决方案:心理学家说,习惯性迟到,包含着一种很深但却不容易觉知的心理——尽可能多地待在我自己的世界里,尽可能少地进入别人的地盘。我当然不否认学生存在这种心理状态。如果确实有学生的迟到行为经过分析诊断是属于这类心理疾病,那么就要指导学生接受现实,活在当下。这是一个很麻烦,也很持久的事情,需要老师的耐心以及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但据我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得出,这类心理疾病少之又少。更多的则是时间观念差或者是规则意识差造成的习惯性迟到。这对这种情况老师就要反复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
迟到现象,就其表面来看,只是一个不良习惯。但如果深究其背后,却能挖出很多行为乃至心理的问题。因此,老师们在遇到此类事情时,切不可学那文艺范,以为只要鼓励、表扬、献爱心就可以解决问题,更不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惩罚上。而是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理性冷静地调查、分析、诊断,然后对症下药。总之,处理问题的思路对了,问题才更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