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的时候和老师讨论起了婚姻问题,我问她:''结婚5年,有过后悔吗?''她叹一口气,点点头,''除了孩子就没什么共同话题了,但是现在也不能怎么样了。''''既然无共同话题,当初又怎么结了婚?''''研究生毕业已经都28了,父母又催得紧,相亲后觉得老师职业不错,他人也还好,就定下了。''''可是您工资又不低,一个人也能生活很好啊!''''可若真的大龄不婚,我觉得我会承受不了外界把你当做异类的眼光。''''......''
我想这种''看似美满''婚姻不会是个例,它只是千千万万个婚姻的缩影。很多人结婚只是在盲从。人们一方面羡慕单身轻松自由,另一方面又担心老无所依,孤苦终老。知道养育孩子的不易,生下来便是一辈子,另一方面却又担心错过最佳生育年龄 。。。但人很难想象没有过过的生活,所以不管再怎么歌颂自由,大部分人都会跟随前人的路,步入婚姻,避免落单,避免被排斥,从而寻求安全感。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也是基本需求。路径依赖的本质就是为了寻求确定感。
知道这一点后,你就知道大多数人在做的并不一定都是对的,大家只是凑一块寻求安全感。
要想减弱群体迷思对个人的的影响,必须要独立思考,拒绝盲从。
是盲从还是识时务,在于你是否思考和分辨过。这又需要你有一定的经历学识和素养,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你如果不知道群体迷思的概念,就可能会为了迎合主流观点而轻易否认自己的非主流观念。像这个婚姻的例子里,即便是从利益角度切入思考过,也比为了结婚而结婚,随便找个人凑合要好。实际上,成本收益角度是分析事物一个十分好用的切入点,也是在蚂蚁私塾的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