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资深影迷,对于《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的电影手法等等没有任何发言权。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
《夏洛特烦恼》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夏洛在初恋秋雅的婚礼上,想出风头不成,却被同学奚落。在场面混乱之际,夏洛的妻子马冬梅赶到现场,本就一事无成的他借着酒意抒发心中的酸味和对现实的不满,在婚礼现场大闹起来。为了躲避马冬梅的追打,夏洛逃到了卫生间避难,却在马桶上睡着,梦回高中时代。面对重新开始的一切,夏洛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拥有了全新的璀璨人生,然而直到人生再次走到尽头,他才明白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懂得了谁才是自己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人。
电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屌丝要懂得珍惜当下。简单来说,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成为国庆档的黑马,第一在于贯穿影片始末的鲜活且恰到好处的笑点;第二在于它扯掉了屌丝的遮羞布,告诉屌丝们凌云梦不要随便做,说不定到最后反而是一场噩梦。
一个拒绝不了鸡汤的时代
《夏洛的烦恼》中,马冬梅代表了当下屌丝们实现不了梦想而不得已选择的一种将就的生活,秋雅则象征着屌丝心中无法触及的梦想。电影告诉我们,你所以为的圣洁的理想剥开来后说不定是丑陋的,而你每日厌倦的触手可得的生活反而最值得珍惜。可以说,影片的这种理念稳稳当当地迎合了观众的胃口。社会的大转型期,功利主义与传统道德发生碰撞,贫富差距两极化严重,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在经过艰难的奋斗后依然难免落入平庸的结局。如今面对“中年危机”或者即将面对“中年危机”的他们,青春热血不再,他们需要这样一种鸡汤的照耀与庇佑。
从某种程度上说,《夏》是直面了这个时代的观众。这并不是褒奖,因为,真正的经典该是可以经受不息不停的历史车轮的碾压,并且依然熠熠生辉地面对所有时代的观众的。试想,倘若这种“接受当下”的信仰不再深得这个社会的大多数观众之心时,《夏》还能有多少生命力呢?
当然你可以反驳我,压根就不应该用这么严肃的标准来评估《夏》,在残酷的人间,导演建起一座圣坛,这其中难免有幻想、虚妄的成分,但是,对于不断遭遇贫困、羞辱和压迫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别的救赎之路?如果连鸡汤也被抹去,生活又该如何继续?
所以啊,我才说,这是一个拒绝不了鸡汤的时代。
成功与幸福
成功与幸福,一直是两个看似容易区分但实际上搞死了一批人的词。影片里,现实中的夏洛起初不成功也不幸福,但一场醉生梦死后他明白了自己的幸福之处;梦中的他起初成功也幸福着,直到生命最后才悔不当初。
事实上,成功就是一种外界的评价机制,而“幸福”则是一种个人的内心状态。生活中所谓的“我觉得自己很成功”实际上是幸福,而“他好幸福啊”则是一种成功。《夏》的本质是一个人从追逐成功到追逐幸福的转变,在这个追逐成功的路上死了一批又一批人的时代里,似乎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转变。
但实际上,在这两者之间,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夏洛,生命不容我们在追逐成功后又回头转而追逐幸福。影片的一个让我颇有微辞的地方在于,它把幸福彻底置于成功之上。而电影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即便知道幸福可贵,但仍会头破血流地追赶成功。所以在电影里,就出现了这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曲调。但是,我认为真正应该传递给观众的理念是:成功和幸福之间,选择在于你自己。而非为了建立现实之外的世界,有意地将幸福置于成功之上。
而至于那些意欲生硬地将成功和幸福拼凑在一起的人,那和“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是一个尿性。
关于这部电影,最后想说的是:艺术作品需要荒诞,它们不能沦为现实生活的帮凶。但是,优秀的艺术绝不止于荒诞,而是一种荒诞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