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的雨季来得不同寻常,仿佛约定好了似的每个周末必是一番狂风暴雨,偏居住的处址临山而建,江南最不缺的便是溪流,于是一瞬间想起张爱玲的那句“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雨不来”。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雨天,不觉多了几分情思。
记忆中中国文人是多夜晚经验的,又有哪位墨客骚人不曾在夜晚起情思。最喜欢的,是李后主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这个充满了强烈的宗教感和哲学感的句子,仿佛是某种生命形式的告白,我们每一个人在梦醒之前,都凭借着一具客居的身体,处在一个“大梦”的状态,不知道最后生命要到哪里去,像极了《红楼梦》最后繁华散尽时的“树倒猢狲散”,尘世中的每个人,为财亡,为利忙,贪欢之深,情爱之深,终究也抵不过“食尽鸟投林”。李后主在写这个句子时,大概是心情复杂的,春雨连绵,花慢慢在萌芽,生命中颓废的意识逐渐显露出来,对于生命好像有眷恋的成分,又饱含着颓废的美学含义。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蝼蚁,都会在某一瞬间生发出对生命本质的幻灭感,这些心灵上的空虚感、缺憾感又反过来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流。
夜晚经验是中国文学里非常重要的经验。蒋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白天的时候,文人们大概都在上朝吵架,可是到了夜晚时分,他会有红烛,会有碧纱秋月,会听到梧桐叶上的雨声,这个夜晚经验是他非常重要的内省经验。”我对此是持赞同态度的,夜晚时,人褪去了白日的伪装,开始展现出生命的另一面。范仲淹大概是这类文人的代表。
众所周知,范仲淹以写边塞诗闻名,这既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也与他承担着守卫边关的重任相连,《渔家傲》里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边防司令的政治上的焦虑感,国家四面楚歌,随时会经受西夏和辽的进攻。但另一方面,范仲淹多情男子的气质也被淹没了,在《苏幕遮》里一句“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在这里变成了分裂的知识分子,在上朝时,打仗时,使命感和爱国之心都深压在他肩头,让他不敢丝毫松懈,而在夜晚,独属于男儿的情思便显露出来,一个人可以无边无际地畅想,这时候无关家国,只单纯思考生命的无常。所以,了解中国文人,单是看平常,是不全面的。一个人若只有一面,也着实可怕!
李白,被尊称为“诗仙”的男人,之所以有此雅号,大概是因为他太难以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他是一个不肯遵守规则的叛逆者,“仙”这个字,本身就意味着个人化的自我解放。李白关于夜晚的经验,写出了华美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在空旷的夜晚,诗仙太白,忽然意识到,生命如此短暂,空间如此空旷,活着为什么不好好尽欢?李白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向往,但现实生活又时常让他陷入困顿,想出走又无处可去,只好在夜晚寻找心灵的悠闲。
我不晓得大部分人能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生命是该有这样的时刻,跟自我对话,跟宇宙对话,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修行状态,但多些内省的机会,生命才不致走向极致的绝望!一路的孤独、疲惫、颓废是我,别人看到的光鲜、阳光、暖心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