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趁着休息,董军想去图书馆看看。他早就想去西单的图书大厦,只是一直没去过。同事们上班他也就起来了,在这里不可能睡懒觉。他也想趁着天儿还不太热就赶到那里。路上很多花花绿绿的共享单车,他也早就想试试了,从支付宝上开了一辆小蓝单车,他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校园里到处都是骑着自行车的大学生们,虽然自行车在社会上已经不太流行,可是在学校里还是有大量的学生在用。
他到的时候图书大厦还没开门儿,他就在旁边的小花园里走走,忽然他觉得应该拍张照发个朋友圈什么的,这好像是微信各种群里共同的爱好,不过他自己很少这样。他刚一发照片,秦姐就发来消息:“你好悠闲哪,一个人逛街。”他回:“来图书大厦买书。”“买什么书啊?”“想买学车的书。”“呦,真够认真的,你还像个学生。行,看完书我叫老王教你。”
图书大厦比他想象的要大,看来一天都泡在这儿也不够。他以前常去书店但不常买书,在学校都是借图书馆的书看,工作以后也没固定的地方放书。他看的最多的是文学艺术类,所以最先吸引他目光的还是这些地方。这里的人也最多,人们或站着或坐着,都在埋头看书。董军找了个人少的地方,在四层的一个角落。在浩如烟海的书的世界里,总有那些闪光的璀璨明珠,就像这些摆放在书架上的名著,即使那些语言或者描写方法早已经过时,但给予人的营养却并不因此而减少。董军看着这些自己曾经拜读过的大作,就像老朋友再次相逢,他不想再失去他们。直到觉得回去可能车筐里会放不下了,他才又依依不舍地放回去。一下子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书,觉得心里是那么踏实满足。都结完账了,忽然想起还没买学车的书呢,赶忙又到生活技能类区域寻找,很多这类书,随便拿了一本。
回去的时候天就很热了,他觉得还是坐地铁好。这个时间地铁里人也不多,夏天的中午好像就是人们休息午睡的时候。地铁里人们都在低头看手机,董军也就拿出手机来看着。野狼群里很热闹,原来是站长通知大家晚上聚餐呢。三个月组织一次聚餐,早就成了惯例。当然不用自己出钱,有的时候AA制,大概是站里公共资金没了。
董军回到站里,正是大家都午休的时候。他洗了澡换身衣服,就躺在床上看那些买回来的书。他忍着没先看那些文艺类的书,而是拿起学开车的书。就像是把老朋友请到家里,先让他们休息一下那样。
晚上八点,他们在一个叫社会主义大食堂的地方聚餐。听同事讲,这里是他们的据点,几乎每次都是到这里,店里的服务员也和他们都很熟了。董军觉得这里很是让人意外,不光是名字,就连里面的装饰都是。服务员都穿着带红五星的绿色军装,就像是六几年学生下乡学农的那个年代一样。里面是原木的围墙通道,房间里是纸糊的红色大炕,墙上贴着带有那个年代特征的样板戏剧照,《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地下是大圆桌。人们来到这里就像是来到了自家的炕头上,那种随意亲切热火,让每个人都觉得喜气洋洋似的。沈志勇是东北人,大概这里就是他首先发现的。天气热,虽然开着冷气,还是有很多人脱了上衣,显出了他们和晒黑的胳膊完全不同的颜色。有的人很胖,在大家的嘲笑声中还是咧嘴笑着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大肚子。
菜都上齐了,在大家开始吃之前照例由站长先说几句。沈志勇已经脱了上衣,他的个头比董军显着还猛一点儿,并不白,身上还有着成块的肌肉。“兄弟们!辛苦了啊,兄弟们。今天是咱们生鲜组成立后第一个聚会,也是董军来了后第一次参加咱们的聚会。还有李彤,啊。不用多说了,以后咱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平时我有什么对不住的地方,别往心里去啊都是为了工作。说实在的我也是为你们好,挣了钱也不塞我兜里是吧?大家这么辛苦干嘛,不都是为了养家糊口过日子嘛,是不是,我这个人有时候急了爱骂人,可没有坏心眼啊。”低下有人附和:“头儿,放心吧,大家都懂。”“是啊是啊”“那好,开吃吧,先干一杯!”众人都拿起酒杯互相劝着。
这儿的菜是董军见过的最大份的那种,口味虽有些重却正好满足这些整日辛苦的大小伙子的味蕾。不用说,他们都是大胃王,也许这就是他们一直钟情这里的原因吧。董军的旁边是刘宝根儿,他也是东北人,所以这些菜都很合他的胃口。他不怎么爱说话,只是一个人吃着,或者时不时听着别人议论的话题。董军拿起酒杯,“宝根儿,还没谢过你呢,来咱们俩走一个。”宝根儿忙端起杯子,“好好好,谢什么呀,这叫缘分,是吧?”不爱说话的宝根儿说起话来有时候也是那么俏皮。“宝根儿,你买车的钱攒了多少了?”有人问他,大家都知道刘宝根儿就这一个愿望,就是买一辆汽车。他说只要买上车就回老家了,老婆孩子还在家等着他呢。宝根儿认真地想了会儿:“还得个一两年吧,我没法子都攒着,还得寄回家给老婆孩子生活费呢。”有人又逗他:“那你老婆在老家你放心哪?”“这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老婆!”大家开心地哈哈大笑,似乎自己也得到了某种精神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