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菜根谭,发现里面的文字写得很有画面感,简短却很形象,读来朗朗上口。
例如下面几句:
鹰立如眠,虎行似病;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 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诸如此类极具画面感的精炼文字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这几日重读《红楼梦》,发觉曹雪芹描写人物也极具画面感,三言两语就把一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如他形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突然发觉画面感的好处,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文章的亲和力和可读性。也很考验写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细节刻画。
可惜功力尚浅如我还写不出多少画面感强的文字,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写时才悔拙。
So 赶紧恶补下这方面的知识,总结一些前人的经验,欢迎一起探讨交流:
1.当你的描述有了具体的场景和相应的细节,那么这些画面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读者或听众的脑海中。具体的场景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How much/How many
2.画面感描述需要做到:
2.1具体化:恰当的类比耳熟能详之物;shiwu
2.2 形象化:拟物拟人,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3. 营造画面感的套路(精炼于知乎高赞回答,张佳玮)
3.1 画面感速成方法之一:
少议论,少抽象,多用具象名词,把能够作为符号的意象,简单陈列。
如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2 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既定符号,以及其他可以诉诸感受的词汇;
比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3 精确简练的动作描写,而且那动作可以尽量家常些,让人可以想像出来。比如水浒传里的许多描写;
3.4 多用比喻,而且注意,比喻不一定要贴切到完全像真的,一定要使用能使人联想的、带有叙述性的比喻。菜根谭里的文字就大量采用了这个手法,用的很是到位。
关于如何营造画面感,你有哪些心得体会?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