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就让我用平时散步的漫聊的方式,祝你四级考试一切顺利。
怎么想起了写这么个东西?
一是马上就要考四级了,不聊什么关于考试的内容,徒然增加你的紧张情绪。希望这个漫无边际的文章能帮助你舒缓心情。
二是你大概也是不太满意吧!好多东西没有跟你充分交流,这算是“补课”?也期待你的回复。
怎样看待散步?
总体将来:很好,很喜欢,很是轻松和愉快。
一是没有什么主题。虽然内容泛泛,但视野开阔,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二是没什么压力和顾忌。言由心出,情由心生,情感真挚。
三是很有用。因为有些东西,老师没有办法解决,身份差异,这是必须承认的。而老友之间的散步却可以讨论交流。
散步时聊些什么?
那聊的就多的啦!困惑可以聊,收获可以聊,历史可以聊,时事也不拒绝。
主要是思路很飘,嗯,我很喜欢这样飘的思路啊。
还是觉得如果散步的另一半是文学院的,不一定和文学院的老朋友散步讨论的问题仅仅限于文学。我觉得文学上的困惑可以用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一些收获去讨论解释。因为眼界放开,视野开阔,不仅仅能解惑,更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同一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日常生活一般不聊。不是说我喜欢高高在上,聊些高深的理论之类的。而是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学习(学习理论,思考、做人、做事)。今日就好像是在重复昨日,有什么值得聊的呢?
为什么喜欢漫聊?
一是最放松,口无遮拦,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我比较愿意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二是尽管聊的子话题很多,但我可以在最后收住,搞个总结。
三是这本就是散步的样子啊!
你怎么看待散步中主导对话的这样一种情况的?
我不想的,但是可能我思路很飘,切换话题很快,跟不上我也没办法。
也是我语速可能很快,话比较多;更愿意把一个问题聊透。
往往我是有很多的想法和方法,所以才这样子。
尽管我知道,这并不好。
从这种情况中可以看出换句话说今天的我们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不愿意去解析理论。许多东西,知道“是什么”,却不知道是“为什么”。
不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警醒为主了,而是“中国人丧失掉思考力了吗”的叩问要好好想想了。
三是“聪明有余,诚实不足”,连我算在内。
泛泛的看,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痴人说梦”不提倡,“胸中有梦”还是要有些的。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有多“大”。
做一个有思考力的人。不喜欢胸大无脑这个词:胸大,很吸引人呐!但无脑就感觉暗含嘲笑了。还是要思考的,不胡思乱想就可以了。
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这个年纪还是要读些书的,因为可能这四年的积累终生受用不尽。
最常聊的是什么?
读书感悟和读书方法。
读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理论。
胡说时事,纵论天下呗。
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
某些私人性问题。
这样的散步别人怎么看在乎吗?
别人喜不喜欢,那就不晓得了。
他走他的路,我翻我自家的窗户。
我管他那么多!
先跟你聊什么呢?
想到哪说到哪。
最想说的是关于读书目前采用的方法?
总的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比较任性,但大致还是有个谱的。
什么必读书目和好书推荐之类的,我向来嗤之以鼻。没办法,任性嘛!
一般的文学作品,兴趣是阅读的首要考虑。又不是快到毕业论文答辩,哪那么功利!
美学书嘛,把《美的历程》慢慢吃透呗,不急的!反正是有那么个“美育”学习的想法。
哲学书嘛,能读懂就读,读不懂就扔,绝不会硬撑。
人类学的书,感兴趣的是民族和宗教。
历史学嘛,在乎的是史观和方法,你问我具体的东西啊?!对不起,我是小白。
一句不是废话的废话:读的书和自己的体系结合。反正我是这么干的。
大视野阅读
学科性思维
内化的想法
自己的语言
嗯,很满意这番表述,不改了!
关于讲座有什么想说的?
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旁听讲座的意义有两个。
一是解惑。可能某个学者的三言两语,一瞬间扫除了你从幼年走来的一些困惑。
庄老师一篇《可能世界臆说》,就让我对多维世界和外星人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看待可能世界的理念。
二是学会思考。完整的聆听一个讲座,不是只带耳朵就可以了,也绝不是听完鼓掌就拉倒。
这跟不经思考的批量性阅读一样很没意思,更没多少收获。
聆听,记录、思考、胆子大了可以有根据的提问嘛,然后对比自身的知识体系,反思、整理、总结。
至少我是这么干的。并且觉得这才是高效率的去听一场讲座。
不要对讲座抱有多大希望,毕竟本科阶段,实力和能力就摆在那里。
能“顿悟”自然很好,有小感悟也不错;这就够了。
语言问题很重要呦?
不去谈什么语言哲学,我只是知道这个词,这门学科我可不了解。
不去谈什么语音语法之类的,这玩意儿一碰就头大。
聊一聊自己的感悟:
古人云:“色字头上一把刀”,现在刀可是多了,有三把呢!一把叫人品,一把叫独立,一把叫语言。
简而言之,你得有属于自己的路,也得有属于自己的话!
我们面临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