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能配得上这两个字的国家在脑海里也就那么几个国家, 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前面都加了“古”这一前缀,感受到 的只是须发皆白,面历无数沧桑的老者。再看看同样历经千年历史的 中国,说他老吧,他明明神采奕奕地与几个新生代齐头并进,偶尔跻 身前列,甚至拔得头筹,说他年少吧,他明明是历经沧桑,跨千年时 空而来,明明是见过大风大浪历过风霜刀剑的。这一矛盾,这一对比, 便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中华文明为何得以千年延续,生生不息?为何在垂死濒危之际又能重新焕发生机,照耀新生代, 照亮千年前的长者?这是值得我们探寻的民族自信。万幸,有人先我 们之思,先我们之足,踏着风霜刀剑,和平年代的枪林弹雨出发了, 贴地穿行探寻,不带一枪一弹,徒手抚摸老者的皱纹,伤疤,再抬头看看自己正值当打之年的国家,纵横之间,俯仰之间,便有了这《千年一叹》。这一叹看似轻松,是无数次回顾千年历史,用脚步丈量那些心酸和裂缝,用自己毕生所学去比较,思量才发出这长长一叹。哀老者之惜,叹吾辈之幸,望后辈之姿。
走过铁丝网,见到严阵以待的岗哨,卫兵;面对历经千年的宫殿,探寻废墟下面的故事。那些城墙、宫殿、千百级阶梯千百年前明明是杀气腾腾,令人生畏,现如今成为旅客们不愿停留的废墟。士兵们荷枪实弹,目光纯净,却依旧守护不了祖先们留下的家业。满目狼藉,破败不堪,人民的眼里更多的是对生活的麻木,没有奋斗的身影,,没有勤劳的耕耘……只是让我们这些外来人感到惋惜,对这些曾经辉煌无比的国家感到惋惜,对这些曾创造世界上最灿烂文明的地域惋惜。
看到千百年前的宫殿,读到神柱上的铭言,听到余老给我们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千百年前、与我们的孔夫子,甚至炎黄帝同一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时空交错之间,我仿佛突然理解了永恒二字。宙斯、神殿、爱琴海,那些好像不再只是神话传说,不再是某一个夜晚的睡前故事,他们开始有血肉,有灵魂,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的脑海。虽相差几万公里,相隔世纪,他们也照样成为我灵魂深处的一部分。祭司、神谕这些词汇变得不再陌生,长老们那些愚笨但不可动摇的信任,青年们送给祖国的旗,专家对返还希腊文物的呼吁,我从中看到了中国。那些曾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贯穿古今的拳拳爱国情,我读到余老对中国文物的惋惜和不舍。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时候所失去的一切在而今的后代心中应是这种血脉相传的惋惜和悲愤。吾辈应自强,不只是为前辈们所受的欺负,还应为后辈们能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余老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披一件薄袄,踏上了寻访文化之路,无惧风雨,无惧枪林弹雨;余老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并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只是直观地表达出他自身对于某种现象或事物的态度,面对着千年文明,话语总是谦逊,点到为止,剩下的留给我们自由发挥;余老是一个睿智的哲学家,偶尔做一点总结,总是短小精悍,颇有点睛之笔,“不热络,也不容易破碎;不亲昵,也不容易失望。”给出他作为文明故地亲历者最为直观的见解,寥寥几笔,却能余音绕梁。这些话是由我自己的私心在里面的,从读到余老的《文化苦旅》开始,我就被余老的文字所打动,于是疯狂地把余老的作品读了一遍又一遍,读着不过瘾,那就抄,那些文字抄录下来反复阅读,都能让我感悟到远山沧海,遍历千年的格局。
在这个速食时代,我们总青睐于一些永恒的东西,这让我想到金字塔,多少情侣背靠金字塔许下永恒的承诺,依仗着法老、权杖祈求庇佑。我读到的不只是永恒,还有后辈们努力想让游客花点钱来看看老祖先陵墓的无奈,看到人类对于金字塔的无知,了解到这个民族也许受过天下最繁重的奴役,他们已见过太多,碧血黄沙,无数个日夜轮回,见过世界上太多的霸主更替,因此不再多说什么。想到世界未解之谜,其中总有那么一个章节属于金字塔和法老,真心觉得惋惜,那么神圣、庞大的建筑群,好像与世无关,又好像根本就应该出现在那里,给自以为聪明的人们留下一串串巨大的问号。这些问号会由谁一一解开,我们不得而知。这一文明的中断尤其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我们现如今所读到的古诗词、古典文学是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延续。从结绳记事到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再到汉字,这一路,文字不断演进,却不曾中断过。我们实在应该庆幸,这文化延续和传承让我们每一个齐声诵读的清晨都古色古香。
“我们生在了和平的国家,而非和平的年代”,同为大河文明,同为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古文明,有些国家依旧满目疮痍,遍地废墟;有些国家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却将枪口对准人民;有些国家失去国土,目光所及皆是疾苦和流离;有些国家曾创造出世间灿烂的文明,现如今失学儿童的赤脚密如森林。战火纷飞成为常态,苦不堪言当然紧随其后,人们无法从痛苦和不幸中挣扎出来,长此以往,人们寄希望于极端、宗教。‘耶路撒冷’,三大宗教在此祈祷、参拜、诵经,信仰不同,真主不同,但目的和结果却是那么相同。只是让我们这些无神论者看了之后,想有一些诉求,有些言语,自知无力改变,却只能默默心疼着,为他们的虔诚而动容,“让他们少一些痛苦和流离吧,该受惩罚的人是那些依旧站在人民肩上自私的掌权者”这句话,我想对当今世界的强权主义、霸权主义诉说。即使声音微弱,即使力量微弱,我依旧希望他们能够听到。
从小跟着大人看新闻,关注中东地区的形势,巴勒斯坦,伊拉克,这些国家早已耳熟能详。不过电视信号带过来的只是电视台记者在战火纷飞中的只字片语,让我真正开始心疼他们的是余老的字字千钧,压得人深感无力却总想做点什么。这样的共情能力可能是源于小孩子的单纯、干净,也有可能是中国那段历史印在我的骨血里,看到他们我就想到当时的先辈,总是心疼。“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着为他人撑伞;因为自己受过伤,所以总想着帮他们”。如果可以,我希望成为一只和平鸽,飞到这世界上有铁丝网和炮火的地方呼吁和平,哪怕效果甚微,总还是期待着给点安慰,带给那些人们一点希冀。
21 世纪来临之际,余老受凤凰卫视的邀请,一路风沙,一路淤泥,去寻访那数万公里。记得余老在书中写到“我高兴的不是发现了那数万公里,而是在那数万公里中找到了中国文化”,我钦佩余老放下身段,远离世俗喧嚣寻求文化的纯粹态度,更加敬重余老心系中华的中国心、中国魂。在读这本书之前,一直好奇为啥这本书的名字叫《千年一叹》,按字面意思理解,这一叹,时间可真够久的。在读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得出了自己浅显稚嫩的理解:数千年后追溯这数千年前的数万公里,作为沧海横流中的微小分子,余老给出了他自己的理解,给出了这一叹。在这一叹中,我见识到时间的伟大和永恒,感受到自己短短数十年的渺小,庆幸的是自己在如此短的生命中读到了那数千年的伟大和永恒。站在空间角度,我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家,与那数万公里相较,她有奋进的步伐,与新生代相较,她有灿烂千年而不衰的文明。她不端元老的架势,在千年后的夜晚依旧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照的国人内心安定,照的外人满心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