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乡到世界,从世界到故乡。有时候我会想,我们这辈子的很多得失与寻找,无外乎前半生找后半生,后半生找前半生。寻寻觅觅,寻到的和要寻的都只是半生缘。
故乡是一个一旦离开就回不去的地方。如同围城,当年在家的时候,向往外面的世界;如今远离故乡在外学习工作多年,却时时的怀念故乡。我们怀念故乡,其实怀念的是我们童年和少年的美好时光,还有那些与我们记忆有关的人和物。
我的故乡在河北南部的一个小县城,我出生在农村,九岁的时候随父母迁到县城。在农村生活的时光虽短暂,却美好。无论走到哪里,我总觉得我的根依旧在那个生我的村庄,在那个生我的农家小院。每次回到家乡,发现我的亲人日渐老去,满载我们美好回忆的建筑不复存在。时光倥偬啊,所有的一切终究是留不住的。
于是带着伤痛再次上路,乡愁未解,平添伤痛更加浓的化不开。就在这样的离开与回归之间,我们做了故乡的“囚徒”。深陷故乡与他乡的撕裂感之中,找不到出路。回不去的故乡在我们游子的记忆里,在我们游子的梦中。
故乡如点,人生如线。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再也不想将自己局限在地理上的故乡了。我不希望自己沉迷于在空间上寻找过去,我愿意自己能够在时间上寻找未来。
看到这些字时,我的心里也似乎看到些光亮。心里的重负减轻一些,常年在外的思乡病或许能够找到出口。这些年虽然没有作者走过的地方多,但也兜兜转转了几个城市:求学在秦皇岛,工作在天津、石家庄,后来又来到青岛,现在在烟台海阳安家。每一个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虽然对于偌大的城市来说,我的足迹微乎其微,但于我整个人生旅程却是举足轻重的。如果说故乡是童年和少年美好回忆的寄托所在,那么以上历数的几个城市则是我青春时期的一个见证。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童年和少年,还有青年甚至老年。如果一直停留在故乡的伤逝里,那么我们就会错很多美丽的风景。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不能确定现在所居住的城市就是我最终的归属。我也不知道下一站会是哪里,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寻找一份归属感和安全感,如同远行的航船需要靠港一样,我们漂泊的心也要有个温暖的家,心安之处是吾乡,这样再多的漂泊也是回家。
无论阴晴雨雪,春夏秋冬。如果你爱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陪它走过四季。
我爱我的故乡,他见证了我的出生和成长。当我想要更加茁壮时,我离开了故土,远走他乡去求学和工作。怀着感恩的心态去看待过往,在我走过的每座城市,它都为我提供了一份温饱,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看过这几座城市的四季,我也就习惯了它的节奏,初来的陌生逐渐被舒适和爱意代替。
所有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伤逝。我们八零后这一代,已经很难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了。如今在外的人们多之又多,可是当我们老去的时候,会回到那个出生的故土吗?我在读此书之前是很想回去的,甚至在心里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之事,由于生前陪父母的时间不多,那就等死后把我安葬在父母身边,哪怕只是一个衣冠冢,也算是一种寄托。读完此书,我的想法就不仅仅是回故乡了。等我老去,在我尚能自理之时,也许会把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重走一遍。与自己的过往并肩,在每座城市生活一年,看阴晴圆缺,春夏秋冬。
与其沉浸在回不去的故乡,不如去寻找一个心安的地方。这个地方同样是心灵的一种寄托,它可能是一棵树,一个书房,一间咖啡馆或者是一个生活过的地方。无论怎样,此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