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友玛格丽特姑姑的《尖沙咀以东》有感

春节在香港过,是早前就计划好了的。

自尝试写作后,我也制定了自己的旅游计划。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若想写作言之有物,必须拓宽自己的眼界。而旅行,当然是拓宽眼界,增长见闻的不二法门。

2月2日下午从福田口岸过港,下午五点左右住进了早在半月前就预订了的在加拿芬道的小酒店。这家小酒店我之前来香港出差时住过,感觉不错,当时就存了老板的微信。半月前微信预订,微信全款转账给了老板4天的住宿费。

我平时工作很忙,在一家美资企业管理着一个中型团队,平时几乎请不到假。想去哪里旅游一直就成了奢望,唯独春节,国庆才有这样外出旅行的机会。香港成了我的春节旅行计划的首选。因为之前每次去都是因公出差,如参加国际大型展会,会见香港客户等,却总是公务缠身,想在香港四处好好看看也是奢望。

在加拿芬道的酒店住下后,照例打开简书,刷简友们写的文章。突然之间想,简书里有写香港故事的么?马上动手搜索,还真有,这一搜,竟然搜到了《尖沙咀以东》。

一看不打紧,竟然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看到了凌晨三点还意犹未尽。若不是躺在酒店床上枕着枕头看文时间过久,颈椎受了长时间压迫痛得厉害,搞不好我会看个通宵。

对于好的作品,我向来喜欢慢读,细细品味,逐字逐句地读。也只有如此才能彻底嚼烂文章,品味字里行间的微妙之处。

《尖沙咀以东》的作者笔名玛格丽特姑姑,作者后记里介绍说这部小说是她手机打字打出来的,共三十八章十四万字,历时五个月。有过写作经历的人知道,即便是用电脑打字,写出十四万字的小说也是件十分辛苦的事,若是全用手机打字写一部中篇小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但从作者的文字来看,作者是真诚的,若她说是用手机写的,我是相信的。

作者玛格丽特姑姑是香港人,所以文章全文是繁体字,但这不要紧,繁体字我也都认识,阅读倒也无碍。

姑姑笔下的香港,和我感受中的香港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我来港许多次了,对香港多少还是有些自己的认识的。

2月3号下午起床时,发觉时间已是下午一点。2月2日晚上看姑姑的文睡太晚了,彻底打乱了我的正常作息时间。打开水经过前台时,值班的酒店服务员阿姨问我何时出门。我有些诧异,我何时出门还要跟酒店汇报不成?心中甚是不快。服务员阿姨连忙解释说你告诉我们你何时出去就行,我好打扫你房间。我随口说不用了,我喜欢自己打扫房间。她说不行,怎能让客人自己打扫房间呢?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有些不耐烦,我只好说下午两点左右出去。不过后来细细想来,我倒是很欣赏这个酒店服务员的敬业。后来临走了,我塞给她二十港币的小费,她连忙道谢,很是高兴,这是后话。读了姑姑的小说才知道,香港的工作也不好找,若是不小心失业了,要供楼的就惨了,想必这个服务员与小说中的玛格丽特做酒店大堂接待差不多。玛格丽特多次面临失业的风险,字里行间吐露出战战兢兢,所以她事事小心,唯恐失业。

冲了凉,梳洗完毕,背上背包,开始了我的港岛游。

要理解香港,就得四处走走,看看行色匆匆的各色人种,听听他们说些什么,观察他们的表情,感受他们的心情。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还是直接随心所欲的展露出来的,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毕竟少数,正所谓相由心生。所以,我每每来到一座城,我喜欢观察这座城市里人们的表情。每座城都有每座城的独特气质,一如不同人有不同性格一样,城市也有城市的性格。

我以我住的酒店为起点,经过崇光百货,经过半岛酒店,过红绿灯路口到马路对面,走到海滨花园,就是所谓的星光大道。整条星光大道上人挤人,一眼往望去,水泄不通。几乎人人都拿着手机拍维港的风景,在星光大道上拍照的,要么是内地人,要么是外国游客,我想本土香港人没这个兴致。

一个内地小女孩极不耐烦地抱怨她那不停拿手机拍照的妈妈说:整天就知道照相照相,有什么好照的?

我刚好从旁路过,不禁噗嗤一笑。

我把姑姑说的尖沙咀的那些个道路走了个遍,光2月3号下午这天,后来查微信运动记录,吓了我一跳,我那天走了3万多步,这是我今年整年中走路最多的一次。

走过尖沙咀大大小小的街道,听着各色人种说着不同的语言,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情。最大的体味是,无论是来这里的外地游客,还是本土香港人,我看到的是一张张无比焦虑的面孔,几乎无一例外。

如同姑姑所说,焦虑不是香港所独有的,内地的城市,北上广深,那个城市的人没点焦虑?车贷,房贷,结婚压力,养孩子的压力,赡养父母的压力。你不焦虑,除非你是王思聪,有个有钱老爹在后面撑着。前段时间咪蒙发表一篇了轰动一时的文章《寒门状元之死》,招致各大媒体口诛笔伐,批其是为了牟利而贩卖焦虑。咪蒙作为一个自媒体作者,靠文字吃饭,写的文若没人读就没饭吃,所以自媒体写手们往往用夸张的手法以求达到最大化吸引读者眼球。咪蒙在吸引读者眼球这点上,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手段位,她已练成了上乘武功,成了自媒体界无人能敌的独孤求败。各大媒体批咪蒙贩卖焦虑,唯恐天下不乱,她有没有贩卖焦虑呢?当然有。但是前提是,咪蒙不贩卖焦虑,这个社会就没有焦虑了吗?若是这个社会不存在焦虑这回事,咪蒙拿什么去贩卖?全社会集体焦虑,各大媒体难道不清楚这点么?他们清楚,只是不愿意扒开血淋淋的伤口而已,因为你要扒开伤口,你就同时得给出得救之道。而要谈得救之道,需要大的布局,短时间内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根本就不可能。发展需要时间,产业结构调整绝非一朝一夕能办到,民生问题更是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发展中有阵痛,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绝非是一句话的事。提出问题往往容易,这个谁都会,而解决问题总是难上加难。提出问题而不给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耍流氓。于是乎,总得留一块遮羞布,大家面子上暂时过得去。各大媒体的潜台词是,就你丫咪蒙话多,干嘛总爱讲真话揭伤疤让人不爽?然后马照跑,舞照跳,浑浑噩噩地过一生也许就是大多数人的现实。

只不过,香港人的焦虑较于别处更甚罢了。香港的房价是全球房价最高城市之一,比肩纽约伦敦,甚至比二者更甚。七百万港人中的许多普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在香港买得起房。能买得起的,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那些极少数精英们。姑姑的小说里对于香港房价有十分详尽的描述,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小说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马格丽特和丈夫大卫离婚后,房子判给了马格丽特,房屋产权转移到了马格丽特的名下。从此之后,二人的地位彻底扭转,大卫是暂时借住在前妻马格丽特这里的,马格丽特要是不高兴可以随时让大卫走人。大卫又没有能力自己买房,一旦被扫地出门,就只能睡大街了。在香港,有了房子才有底气,没房子的人绝对底气不足,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就是这个道理。

先不说姑姑文字里的人情百态,字里行间所展现的人世沧桑,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等等。姑姑用真挚的文字剖析了香港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如同庖丁解牛,她驾驭文字的能力是游刃有余的。她的文字温情而有力量,清丽脱俗,字里行间还冷不丁给读者一些启迪,让人读来受益匪浅。好的文字,总是正视血淋淋的现实,然后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让读者自然而然的领悟。好的文字如同灯塔,为迷茫的众生指明航向,为普罗大众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好的作者需要有正视丑陋现实的巨大勇气,然后还要以高屋建瓴的姿态,以上帝视觉指引读者不断思考。好的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神对话,他们以文字为媒介进行心灵的互动。

除开行云流水般优美的文字不说,难能可贵的是姑姑的文字里有十分严肃的对生活,婚姻的最严肃最深层次的思考。这些思考,可以想见是作者四十多年来生活的积淀,走的路过的桥多了,智慧就多了。人没到一定年龄,有些事是难以领悟的。非得历经磨难,遍体鳞伤之后,方能悟出生命的真谛。你尽管去虚伪,去矫情吧,时光会一层层剥掉你美丽的画皮,总有一天会让你原形毕露。你尽管去放纵吧,去沉沦吧,上帝会一笔笔记下你所欠下的债,然后总有一天要你加倍还回来。红尘俗世自有红尘俗世的一套法则,世间万物皆跳不出因果律的齿轮,你休得持侥幸心理,因故循环,从来都是报应不爽。如同小说里的大卫的小三中秋,他们终究没能熬过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常,待激情过去,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便一一现出原形,他们的结局其实在一开始便已注定。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世间哪有事事圆满,有得必有失,一切皆有因果律在支配着,如果真有上帝,因果律便是上帝。

如同姑姑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生命的真相是,受苦于人有益,苦难往往是上天给人最好的祝福,蓖麻籽若不被碾压,就不会有蓖麻油;种子若不被埋在泥土中腐朽,就不能发芽。从跳舞,打麻将的马格丽变成作母亲和妻子的玛格丽特,不是换一张身份证,改个名字就可以了。玛格丽特被上天苦待了吗?不,她是被恩宠的。一切的际遇都是要击碎她生命里的骄傲和虚荣,将他里面的生命力压榨出来。如果他明白,她就不会怨天尤人;如果我们明白,我们就不会为她可惜。

2月6日下午从香港回来,过罗湖关,发现持香港身份证过关的人远远多过内地从香港回来的人。这形成了一种倒挂现象,即是内地人拼命往香港这个所谓的东方之珠涌入,而香港人却一窝蜂过深圳。如同围城,进去了的想出来,而在外面的却拼命想进去。如同姑姑小说中所说,香港人已过罗湖关顿时就变得轻松起来,他们从压力中暂时抽离了出来,绝大多数香港人过罗湖关之后都有这种感觉。

我是2月6日上午从尖沙咀坐地铁转到红磡,然后从红磡到罗湖关,一路上在地铁上继续读着姑姑的这部精彩绝伦的小说。读她的小说,我完全进入了主人公玛格丽特的世界,仿佛是主人公在跟我讲故事,倾诉她自己这一生的苦乐悲喜。以往坐一两个小时地铁总是无聊得要死,本次手捧手机读姑姑的小说,时光仿佛变快了,我还未完全读完就一下子到家门口了。

回家的晚上,泡了一壶铁观音茶,边品着香气四溢的绿茶,便给姑姑的小说评论,留言。我问她是否有出版这本小说的计划?正如我所料,姑姑回答说三月份会出版。我有些欢欣鼓舞,这么好的小说如不能出版,且不是简书的一大损失?我主动向她承诺一旦出版,我会立即买一本,算是我对姑姑的由衷支持。

愿姑姑有更多如同《尖沙咀以东》这样优质的小说问世,我愿做她最忠实的读者,和她通过作品对话。

(下附几张照片,第一张拍的维港夜景,后三张为尖沙咀海滨公园的照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