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的住房改革催生了房产行业的大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和衍生的产业也是突飞猛进,每个人买房后都逃避不了装修的问题,但是因为装修行业涉及面广、材料种类繁多、流程复杂、参与人员众多,所以大部分业主谈装色变。 回头看看装修行业的衍变,那就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住房改革以前,大部分居民几乎是没有什么装修概念的,单位住房分配前都是已经达到了入住标准,只需要自己把家具搬进去即可,当时的家具基本需要木工师傅现场制作,所以那个时候的木匠是很牛的,但是大部分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住房改革后,房屋从法律上成为了居民的私有财产,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家装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时候现代装修公司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房改初期房屋整体保有量不大,所以装修市场还不是那么的火热,但是随着国家城镇化步的高速发展,城市住房保有量大幅度增长,装修行业也渐渐的在服务业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而近年来,随着装修行业的激烈竞争,装修行业也出现了不少的行业弊病,如装修公司关门跑路、中途停工加价、装修质量差、材料以次充好等等。为了改变装修行业的现状,近年来互联网装修公司破茧而出,互联网装修公司出现之初被大家寄予厚望,希望能改变装修行业乱象丛生的状态,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两年虽然有众多号称互联网装修的公司出现,但是对整个装修市场来说份额也是非常的小,不能从跟不上改变传统装修公司的无序混乱竞争,同时互联网装修也是模式众多,到底未来会发展成怎样,还难以下定论。
一谈到互联网装修,大家会想到做了最多广告的土巴兔,与其说土巴兔是一家互联网装修公司,倒不如说是一个装修信息平台,因为土巴兔的盈利模式是一边获得业主的装修信息,一边卖给3家装修公司,装修公司或的信息后,联系业主上门洽谈,其实并没有改变业主在装修过程中会遇到的装修乱象问题。装修公司还是那个装修公司,只是获得客户的渠道变了,获得客户的成本也许还增加了,所以客户的风险是变向加大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半装修公司从土巴兔那里买一个业主名单价格在1000元左右(初期更高),谈成的概率一般是5中1,那么他们一个客户的成本就是5000元左右,羊毛当然出在羊身上呀,所以在这个客户身上装修公司必定会想法多赚5000元才不至于在原有基础上亏本呀。如果把这个模式看成一个数学模型,本来1000个客户去找市场上100家装修公司装修,自己去找到就好了,装修公司和客户都不需要付出多的成本,而土巴兔的出现,使这1000加装修公司获得这1000个业主的总成本增加了300万元,每家装修公司评价就多付出了3万元的获取成本,1000个客户平均匹配给这100家装修公司,那个一家装修公司会获得10位客户,每位客户的获取成本将多出3000元,那么装修公司就必定会在这个客户身上多赚3000元才能回到没有土巴兔这个中介的情况,所以土巴兔这种互联网装修平台穿着免费为业主提供装修方案的外衣,其实是增加了业主的负担。由于这是一本万利的营生,所以模仿土巴兔模式的公司众多,58同城、三只熊、好屋中国等等不下50家,随着他们的激励竞争使得装修业主的量房信息被多方出售,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业主家同时去了十几家装修公司同时去量房的盛况,业主也只能晕而了之。
目前另外一种互联网装修模式主要是以爱空间、有住、乐居等为代表的公司,他们将传统装修公司的运作模式加入了互联网基因,但是对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基本还是走的传统装修公司的老路,只是在客户的获取和宣传中以互联网自居,当然这类装修公司在规范度上比传统装修公司有更大的进步,只是业主并没有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红利。
还有一种模式是以搭建互联网平台为目的,去掉装修公司的高额管理费用,为工长和业主搭建选择和监管的平台来促成装修,这类公司以3空间、惠装网、e修哥等公司为代表。这类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互联网的先进生产力,对于业主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他们在收费模式上还沿用传统公司的老路,业主还是按首付、中期款、尾款的方式支付,让业主在装修整个活动中并没有出于主动地位。
在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不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笔者认为如果没能从商业模式上彻底的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产业都很难有大的跨越发展。就拿互联网家装来说,作为创新的服务产业,你没有改变业主在装修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很难让业主对这样的公司有跨越性的认识与认可。
悠住美家不仅让业主在手机APP上通过地理定位查看发现自家附近的工长也可以看到有哪些工长在附近有装修的案例或正在装修,通过对工长案例的浏览自己选择有意向的工长约见,公司平台对工长和工程有全程的保证体系,更可喜的是我们从整个装修的流程中改变了业主的弱势地位,整个装修工程都是按工程的进度付款,每个工序完成后业主验收合格才付款,让业主从以往被动牵着鼻子走的弱势地位转向了绝对的主动地位,也就自然提高了工长对工程的质量品质,因为通过不了业主的验收,工长就收不到工程的款项。
我们认为在互联网改变居民生活的大潮中,不论哪个行业和产业,要出现新的独角兽一定需要打破原有的陈旧体制或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让居民真正受益,享受互联网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