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到的都是在关键对话中我们发现对方的交流出现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出相应的措施。那么如果问题出现在自身上,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指出别人的错误很容易,而发现自身的错误却很难。本章就是要学习通过管理自身的情绪进而控制关键对话。
一 情绪的产生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情绪都不会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所以我们首先不能把这个锅甩给别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制造自己的情绪,是我们自己让我们感到害怕、烦恼或气愤。因为我们是情绪的主人,而非情绪的奴隶。所以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我们要么控制它,成为它的主人,要么成为其奴隶。
二 行为方式模型
一百个人去做同一件事,他们的感受和所做出的行为可能都不一样,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情绪。这也间接的证明了情绪的产生并不是由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对事物的主观臆测所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有四个阶段:
- 所见所闻
- 主观臆测
- 形成感受
- 展开行动
其中自己对事物的主观臆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你接下来的感受和所做出的行为,当你只是看到别人对你的嘲讽或指责时,你便会表现的很愤怒,从而采取沉默或暴力的方式应对。如果你可以同时看到别人可能不善于表达才采取这种方式来指正你的错误或给你些建议,那么你的感受和行为就会更加的积极。
三 如果控制想法
情绪的好坏和你的想法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只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想法才能很好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生活中,我们的主观臆测是转瞬即逝的,从而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这样我们便很容易产生坏的情绪。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放慢节奏,采取行为方式回顾的方法来完善我们的想法,进而控制我们的情绪。
- 行为:关注自身的表现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了这样的行为? -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 见闻: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样的反相思考,会发现有下列三种想法(三种小聪明)影响了我们的主观臆测
- 受害者想法
一切都不是我的错,我也是受害者,对方是邪恶的。我是善良的。 - 大反派想法
这都是你造成的,歪曲事实 - 无助者想法
这事我也没办法,不做出积极努力或表现。
造成这三种想法产生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的言行不一,我们在做很多事时往往都是不假思索,从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往往碍于面子不会坦率去承认错误。所以只能耍小聪明,而我们自己却乐此不疲。
** 四 改变主观臆测**
改正错误不难,难得是我们发现不了错误,更何况是自身的错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为错误行为找借口时,我们便应该放慢节奏去完善我们的主观臆测,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当我们把自己当成是受害者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否忽略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这样我们便可以很好的去面对事实,也许自己并不是辣么的完美,自己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责任的。 - 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
在对话中,当我们认为对方是个肆意诽谤的人,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一个理智的正常人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我们可以找出对方这样做的原因并加以分析,我们的负面情绪便会逐渐谈话。 - 把无知者变成行动者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对话中总是抱怨无能为力时,我们应该审视自己 - 我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