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乡愁,都将魂归故里

今天(12月14日)上午,一位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因病辞世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翻译家。成就斐然,独树一帜。

作家梁实秋曾称赞其“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如今,先生远去,只盼,一路走好。

关于乡愁

先生创作我们熟悉的那首《乡愁》时,才21岁,那时,他读过一些中国的古典名著,小说以及地方戏曲,自己身上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已然非常深入。他是诗人,也是才子,更是恋着故乡的游子,用尽一生谱写乡愁的故事。

先生1928年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逃离故乡,一路逃亡辗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度过战火硝烟中的青春岁月,1971年,二十多年未回故乡的他这下《乡愁》,传诵至今。昨天是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祭,也许因为对故土的眷恋,也许是死去亡灵的召唤,他也在今天跟着去了天国一方。我们在今天,再次读诗,缅怀故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深深的话,浅浅的说。

浓浓的情,悠悠的诉。

关于生死

先生向往唐诗里那种洋溢着“菊香与兰香”的中国,曾说自己不会轻易抛弃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虽然大学是英文系的,可是他永远没有忘记自己的中文根源。

“酒入愁肠,三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七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高中写议论文每次都是加分项,情之所至,忆君过往。

也许人终有一别,可提前看尽生死的,他才算的上通透。

1966年,不到四十岁的他写下《当我死时》。诗中,他仍无时不刻记挂着家乡: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                                                  代替回乡

如今,愿诗人魂归故里,完成毕生的夙愿。

关于回乡

他真正回故乡是2000年,当时先生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感慨万千的说:“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物是人非事事休,遥想往昔话别离。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份恋旧的情怀,但先生的怀念仿佛更为深刻,不管离开了多久,回来后依旧是熟悉的江南,今生今世,也无法摆脱对你深情的注视。无论再过多少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曾经现在和将来,我都深深爱着你,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愁不改归故里。

关于爱情


等你,在雨中。

从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每朵莲都像你。认识你真好,遇见我余生最对的人。有两心相依的温暖,有相濡以沫的陪伴,有我在有你懂。以时光为笔,用余生研磨,为你写一生情书,对你说一世情话。

先生在台湾大学念大三的时候,与患病辍学在家的表妹范我存相爱。

当坠入爱河不能自拔时,他曾用一把小刀,在自己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本人,L代表情爱,M是范我存。情谊至深,刻骨铭心。

学术上一丝不苟的先生还曾为范我存写下这样深情的诗句:

一朵瘦瘦的水仙,婀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疲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28岁时,他们喜结连理。

夫妻俩一辈子伉俪情深、相敬如宾。

传说有一次,在南京大学做讲座。这次讲座很有意思,先生要和学子们谈谈爱情。“爱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一位老诗人也可以谈一谈吧。”“杜甫一辈子只写了一两首诗给太太。真是扫兴啊!”他说,“我就不一样了,我写给太太的就多多了。我比杜甫浪漫多了吧!”彼时,台下有许多听众,范我存也在其中。

为你,永远,我等。

        如果早晨听见你倾吐,最美的。                      那动词,如果当晚就死去                                  我又何惧?                                                          当我爱时                                                              必爱得凄楚,若不能爱得华丽                          你的美无端地将我劈伤,今夏                          只要伸臂,便有奇迹降落                                  在摊开的手掌,便有你的降落                          在我的掌心,莲的掌心                                      例如夏末的黄昏,面对满池清芬                      面对静静自燃的灵魂                                          究竟哪一朵,                                                      哪一朵会答应我                                                  如果呼你的小名?

还有这一首呢喃

        你听见了吗  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    塔都推倒                                          只因为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印着一个人的名字                                          真爱你的人                                                          不轻易说爱

关于婚姻,先生还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他认为“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对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

风不会改道,塔也推不倒,我用余生换你此生。

有一种目光不远不近,却一直守望,有一种情怀不惊不扰,却一直相伴。

关于结尾

游子吟乡愁,魂将归故里。

仅以此文,致先生在天之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179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29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32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3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31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4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1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7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