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传统的教科书上,对1898年"百日维新"的失败通常是这样描述的:维新志士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得到军方支持,但袁世凯向保守派告密,随后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重掌政权,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杀害于菜市口,并囚禁光绪皇帝于瀛台,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最终被扼杀。然而,这种描述严重歪曲了历史的真相。
康有为作为当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激进主张深刻影响了新政以来的一系列决策,他急于介入政治高层的野心几乎没有任何掩饰,这在高层已引起相当震动。这些议论也会传到慈禧耳朵里,慈禧当面劝诫皇帝,不要急于提拔那些未经考验的年轻汉臣,实是专门针对康有为等人的。这一系列外在影响,已使光绪帝对康有为有所警觉,此次一经杨锐点破,更促使光绪帝猛醒。于是,光绪采纳了杨锐的建议,并让他以"派康前去上海办报"的理由,将康有为迁出北京。康有为认为,政变已发生,皇帝这是让他火速逃命。他以为是皇上已经被慈禧关起来了,要他赶紧逃命,想法勤王。康有为决定不能这么走掉,要救皇上出来。随后,康有为和他的追随者在北京大肆活动。9月18日夜,谭嗣同受命游说袁世凯,希望新任兵部侍郎袁世凯出于道义捕杀荣禄,发兵颐和园,劫持皇太后,拯救皇上。
这还了得!之前改革慈禧都可以忍受,现在这可是威胁到了他的人身安全。于是慈禧随即发布了逮捕康有为、康广仁兄弟的命令,罪名是"结党营私,诱言乱政"。康广仁被捕后,交代了谋围颐和园、捉拿太后的阴谋,一场血雨腥风的肃清运动随即展开,随后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慈禧失去了她唯一的孩子后,将自己妹妹的孩子--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过继到自己膝下慈禧在同治帝死后,已明白溺爱的下场,于是走了另一个极端,领养过来的孩子不能再溺爱,所以对光绪严加管教。随着光绪帝年龄渐长,慈禧将恭亲王奕欣解职,让光绪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上位,有意地将权力向光绪帝转移。马勇认为这一举动表明慈禧并不想控制权力,她所做的决策是有意识地巩固光绪的统治。慈禧本人也于1888年正式地提出要退位,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年事已高要颐养天年;二是光绪帝已长大;三是国家发展的很好,她退位无忧。
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当时光绪得知康有为背着他并且以他的名义图谋政变时,愤怒地连发谕旨斥责康有为,但是一百年来,康有为等人因"六君子"的牺牲而获得道义同情,清廷特别是慈禧皇太后成为革命党、维新派的攻击对象,百口莫辩。人们往往不太相信光绪帝斥责康有为的那些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