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施页
1
1个人,87天,627英里。读完这本书,总会被一种闷在心头,不敢大声喘气的氛围所笼罩。
这本书中,在戴维死后,哈罗德一直活在自责当中。他没法像莫琳那样对着空气说话,以此来找到慰藉;也没有办法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痛苦一直压制着他,让他喘不过来气。加油站女孩关于信仰的一番话,让他找到了释放内心的方式。他告诉奎妮,一定要等到他来的那一天。他用这样的方式支撑着奎妮活下去。
初读这本书,在哈罗德与奎妮见面后,脑海中浮现的,全都是平静又悲伤的画面。千疮百孔的生活,当所有的回忆被唤醒的时候,胸腔内的感情一定是横冲直撞,无法平息的。
可再次翻开这本书,我突然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为了哈罗德所说的“你要撑下去,你要等我”,奎妮忍受这些天的痛苦,真的值得吗?
暂且撇开《奎妮的情歌》中所提到的,奎妮对于戴维自杀这件事的愧疚,她也想着“我等了二十年,现在他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第二部所描绘的完整故事,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哈罗德相信信仰的力量,只要他坚持走下去,奎妮就不会死。他为了弥补过去的一切,选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徒步前行。
有人说,这是一场救赎,对于哈罗德来说,是学会面对和放下;对于奎妮来说,是多一刻弥留的支柱。
我不敢否认这场旅行存在的意义。
当生活如一潭死水,远处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打向海滩,却激不起一点波澜,最终只化成脚边泛白的泡沫。在这样的日子里,找寻自我就变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可也许这件事残忍的地方就在于:明明是一场哈罗德的自我救赎,却让一个被割掉了舌头,脸上长出肿瘤来的癌症患者,在痛苦中苟延残喘的等待着。
最后,哈罗德见到了奎妮,奎妮在安定中闭上眼睛,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哈罗德在这场旅行中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莫琳跟哈罗德疏离了几十年的感情也慢慢修复。
哈罗德只是感动了自己罢了。
可奎妮呢,她的坚持是为了什么?会不会有几个瞬间,奎妮不想以这样的面貌等下去了。她会不会冒出这样的念头:与其挣扎的活着,还不如有尊严的死去。
可是新闻报道不断,跟随的朝圣者不断,哈罗德也一直来电让她坚持下去。于是,顶着这非人的样子,等待着哈罗德朝圣归来。
哈罗德不是英雄,死神决定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包括那个加油站的女孩。所以,为了见到哈罗德继续死撑又能改变什么呢?对于她本人而言,躺在床上,靠机器延续着生命,真的有意义吗?
于哈罗德而言,他带着最简单的初衷上路,回应了心里多年来的愧疚,这一切在见到奎妮的一刻得到释放;于奎妮而言,她承载着他人的希望活在生死线上,我不知道在这人之将死的一刻,是否真的可以为了他人的想法活着。
毕竟,我们都更愿意给他人留下最美好的样子。
2
最近很喜欢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在他被改编成电影的《赎罪》中,是一个只有忏悔没有救赎的故事。
因为一个13岁小女孩的误会,断送了男女主角青梅竹马的爱情,还导致男主角蒙冤入狱。留下伤心欲绝的女主角独自一人,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与内心的折磨。
小女孩长大后成了一名作家,在她描绘的画面里,有情人终成眷属,生活也是一片祥和。可真实的故事是,男女主角早就被无情的战火淹没。在罪无可赦的罪孽中寻找解脱,这一切只是女孩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
也许在人生中的某一天,她能够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原谅自己犯下的罪恶。
可对于已经遭受痛苦和磨难的人来说,她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意义。往事早已被尘封,而从过去走出来的人,无法回到13岁那年去弥补当初犯下的错误,她只能在现实的生活中懊悔无及。
3
你问我,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这个故事关于友情、关于背叛,一口气读下来,感受到的是他们真切且诚恳的感情。
年少的阿米尔在看到哈桑遭受暴行的时候,由于内心的软弱不敢挺身而出,他选择了逃避。因为这样的背叛,他无法面对自己,他想方设法逼走哈桑,后又跟着父亲逃到了美国,两人失去了音讯。
多年后,阿米尔接到电话回到故乡阿富汗,当他看到哈桑的遗言和遗物,埋葬许久的回忆再次被撅起。在这繁华世界背后,带着真切的内心,阿米尔信守着自己的承诺,冒着生命危险与塔利班组织者见面,找回被他们带走的哈桑的儿子。
“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的儿子是哈桑生命的延续,对于学会担当的阿米尔来说,他背负着一生的歉意,试图用行动回报这份无法偿还的情谊。他想要寻求的,是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加缪说:我想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有些罪是无法得到原谅的,你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得到宽慰;有些人试图在救赎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世界,他能改变很多,也什么都改变不了。
到底是自我救赎还是救赎他人,其实心中早已有答案。也许,这就是救赎的意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