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育儿基础,练内功;二是育儿的技能,奠定孩子生命内核的基本能力。今天我来说说第二部分的读书感悟。
1、关于自我认知与自尊: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有自我认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强。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认同最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和家庭环境。鼓励、引导为主的家庭小孩就自我认同较高,自尊心受到保护和壮大。而打压、控制的家长,经常否定孩子的言行,导致孩子对自我的认同受这些影响,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所以,家长们不要因为是小孩子,就随便说话、不讲方式方法,呵护小孩子的自尊,让他最自己有较为中肯、满意的自我认识,非常关键。
2、关于成长型心智:
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影响着他的行为和结果。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解释方式大相径庭,带来的影响也迥然不同。比如,考试考砸了,悲观的人会认为:“我很笨(解释成个人化),我再也考不好了(永久化),我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泛化)。
而乐观的人会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会从错误中学习,寻找解决办法:“今天的题目有点难,我只是暂时没考好,只要我继续努力,我终会取得好成绩的。”
我们不难想象两种心态带来的行动差异会带来的影响。心理学家说指出,我们要学会“解释”好的、不好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创造出对自己来说比较好的故事。好在乐观是可以学习的,也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受父母和身边重要同伴的影响。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伟克(《终身成长》作者,根据研究提出固定型心智模型和成长型心智模型。固定型心智关注结果,认为天赋比努力重要,不愿面对不确定的结果而放弃挑战或尝试。而成长型心智相反,坦然面对结果,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认为努力是有效果的,更愿意尝试挑战。
显而易见,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具备成长型心智无疑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更容易获得自我认同获得成就感。在现在的社会,自我认同和成就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心智模型呢?书中列出了四点:
1)成人必须自己具备成长型心智模型
2)创造容错环境
3)着眼过程,具体帮助
4)告诉孩子什么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只有家长具备成长型思维,才会明白过程比结果重要的道理,并在日常言行中保持一贯,不会焦急的只盯着结果,而是智慧的看待过程,遇到事件也会从积极正向的方面给予具体得体的帮助;同时正确看待错误,错误不可怕,从中有所收获最重要。孩子也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逐渐习得乐观的心态、成长型心智。
3、关于脑科学
这一趴书中讲了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过程。给我感触很深的有两点,一是,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与归规律,不同年龄段大脑细胞的生长也不同。格物致知,认知决定行为。孩子发展的每一步都有规律可循,教育如果是顺势而为,其实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只是我们不懂规律,总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一叶障目。二是,脑科学研究值得我们去学习。脑科学研究的信息处理模式,处理信息的容量与速度有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幼儿园交短句表达,词组表达,小学时候,老师的指令如果同时出现3个层级,那么很多小朋友只能做到第1层或第2曾层,这并不能说明是上课分散注意力的范畴,很有可能指令超出年龄段的接受能力所致。所以有的家长说,孩子容易溜号;有的老师说,孩子就是不按规矩步骤做...等等一切表明,首先孩子喜欢被新事物吸引,这才是个孩子呐。其次,家长们学些心理学对未来的育儿教子上大有裨益。
成长是一门学问,亲子关系上、工作关系上,任何人际关系上,想要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去影响别人。还是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修养提升,不断成长、改进,在育儿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得心应手,给与孩子适宜的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