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管运营岗位叫operation,翻译过来就是“操作、运转、经营”的意思,然而扎根运营行业多年,我发现很多同行的眼里常常只有“营”这个字,而忽视了“运”这个字。同行们的目光往往聚焦于朋友圈里那些爆火的营销案例,并孜孜不倦于思考如何才能策划出同样火爆有趣的营销活动来。但事实上,运营首先应该是一个执行者,然后才是一个策划者。
一个优秀的运营人,在着手寻找爆点之前,会进行大量基础且重复的工作,以保证产品的正常平稳运转。否则,就算真的策划出了一个流量极大的活动,但由于缺乏前期的基础“运转”工作铺垫,后续的留存和转化无疑会非常难以推进,最终我们能够得到的也许只是一张好看的新增报表而已。
以我过去经历过的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不同运营来看,哪些能够成功把握爆点、最终获得喜人用户增长的产品,在营销手段上都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在运营产品的基本原则上,却惊人的一致。因此我将这些相同之处做了归纳总结,姑且称之为运营方法论,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先来说一下运营中“运”的阶段:
1、重视基础工作
这是运营的首要原则。既然是运转产品,那么许多基础且重复的工作就难以避免——如果你是数据运营,每天大量的时间会耗费在数据的归纳和统计上;如果你是用户运营,每天大量的时间会耗费在和用户的沟通上;如果你是新媒体运营,每天大量的时间会耗费在文案、拍摄、修图上……
在这些大量繁杂且重复的工作中,许多从业者会忘了自己其实是在做运营的工作——数据分析难道不是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吗?和用户沟通难道不是客服的事吗?文案拍摄修图难道不应该是摄影师、设计他们的事吗就?
无疑运营是一个相当繁杂的工作,看似入门门槛极低,想要精深却需要从业者们掌握大量看似毫不相干的技能。但正是在这些毫不相干的技能和重复的工作中,一部分运营脱颖而出,成为能够帮助企业掌控产品方向、制定战略决策的高阶运营,帮助他们赢得职业上的晋升与发展,无他,只因为他们懂得从这些基础的工作中总结发展处自己的方法论。
运营工作不同于那些针对性极强的工作,这个岗位要求从业者们从大量琐碎繁杂的事物中分离出我们所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接受运营工作琐碎的事实。
2、确立产品基调
产品从0到1的阶段,也正是塑造一个产品核心基调的阶段,这个基调体现在产品的固有特性上,也体现在运营的文案、设计、活动策划的整体风格上。因此在运营推广前,运营人员就需要确定用户群体,并根据客群敲定产品的基础调性——是专业还是娱乐?是严肃还是幽默?是文艺还是土味?最终,最后再根据产品的调性制定相应的运营方案和营销策略。
为什么要重视基调的确立?因为基调是产品的基石,是产品一以贯之的风格,等闲不会改变。相同的调性能够极大地发挥聚集效应,能够让用户产生归属感和黏性,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力,并在此之上建立出产品的核心增长点。
3、保留领导意见
许多组织架构扁平化的中小型公司都有老板实际干预运营活动的情况,某些时候老板丰富的职场经验与社会阅历会对运营工作起到正面作用,但有些时候由于缺乏基层经验,老板们也会提出一些脱离实际情况的需求,让原本好好的策划活动水准大失,那些画风清奇的营销案例就是类似情况下的产物。
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老板坚持自己的想法,则按照老板的方法先执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问题反馈给老板,并作出相应正确的调整。
4、保留用户意见
某些热心用户时常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产品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有些合理的建议我们可以采纳,但是某些过于片面的建议,我们则需要保留。
我更建议的是从大数据的角度去做相应的运营调整,个别用户的个别想法有可能过于片面,而数据则不会欺骗人,它可以真实而有效地反映出产品的效果和细节,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调整。
5、切忌“教育”市场
“教育”市场是很多从业者在进行产品推广的时候会尝试的行为,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教育”市场是件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费心费力还容易失败的行为,但是运营从业者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是业内人士,要比市场更懂得产品的优劣和玩法,因此热衷于强迫用户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而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懂产品的其实是市场,如非头部企业的核心产品,我非常不建议去教育市场,适当的引导客户才应该是大部分产品所应采取的策略,迎合市场需求往往比教育市场来的高效而轻松。
以上五条是“运”阶段的总结,只有做好产品的运转,我们才有资格去做“营”阶段的工作:
6、切勿盲目蹭热点
绝大部分运营人员对热点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衷和追捧,无论是大热点小热点,和自己产品契合的热点还是不契合的热点,只要有热度有流量,都来蹭一蹭,结果用户是增长了,然而留存和转化无法推进,花费人力物力策划的营销活动最终的效果自然还是不尽如人意。
我的建议是,热点要甄别,毫无相关性的热点宁可放弃,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入能够提高用户留存和转化上,或许会比盲目的追热点来的更为高效。
7、切勿自嗨
目前国内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营销活动中,绝大部分活动其实都在自嗨——目标群体不精确,活动策划太粗糙,内容不精准——以致于有活动没点击,有点击没留存,用户增长浮于表面,留存转化无法推进,这是国内绝大多数运营团队都有的毛病,就算是BAT也曾干过这样的事儿。
比如腾讯曾经打造的一个爆款H5《吴亦凡即将入伍》,用户增长十分喜人,一度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爆款,但是事实上要是不注意,人们根本发现不了这其实是一支为了给腾讯游戏引流的H5。
营销活动火了,产品没火。这样的尴尬很多品牌方都遇到过。
8、做好预算
没有营销预算就没有10w+,任何0成本打造爆款方案的说辞都是骗人的,在那些看似因为机缘巧合而爆火的营销案例背后,其实都有人为因素在推动。
隔三差五出一支爆款H5的网易,看似成功的轻松惬意,殊不知其背后是一支4A广告公司级别的团队在做支撑,再加上网易自家流量巨大的banner广告位做引流,以及那么一点点运气,最终才能成就网易在H5营销领域的绝对地位。
市场上做运营的公司茫茫多,有足够预算支撑的或许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没有足预算支撑的活动是绝难成功的。
9、切勿盲目跟风
国内互联网公司都爱跟风,往往只要一个爆款活动诞生,就会有无数企业紧随而上,想要分一杯羹。微信红包、拼多多砍价、支付宝五福在爆火之后都曾被众多互联网公司模仿,然而最终能够取得预期增长的却寥寥无几。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是如此。
我的建议是,对于别人家打造的爆款营销活动,与其不管不顾一味照抄,我们更应该花一些精力对活动复盘重演,研究别人的活动之所以能够火爆的原因,吸收其中能够借鉴的优点,与自家产品的基调相结合,打造出与产品基因匹配的营销活动出来。
盲目跟风更大的可能是花精力打造出来的活动最终水土不服。
10、理智扩张
共享单车概念的破灭给了那些一味想着吹气球的互联网公司一记重拳,盲目扩张的后果无外乎此,做好基础的运营工作,稳扎稳打健康生长才是一家长久企业应该追求的运营方式。
11、总结
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的消失,野蛮生长过后,才是真正比拼各大公司真正的运营底蕴的时候。精细化运营已经越来越为各大企业所重视,运营岗位的职业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快,岗位要求和待遇随之水涨船高。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运营方法论,只做抛砖引玉之用,也希望各位运营同学们能从自己的实际运营经验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运营方法论,走出属于自己的运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