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过来,听闻隔壁科室新来的小美眉,刚来两个月的社科院研究生,要离职了。自从公司解决户口的力度弱下来,离职率就越来越高,离职在我们这成了频繁,习以为常的事。但是近年来,离职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我们这届呆够两年就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我们下一届也是差不多两年,再下一届一年,最近这一届两个月比比皆是。
如此高的离职率,让我作为局内人,也不得不去思考成因。大家都会直接反应,离职无非就是这几个原因嘛,活多,钱少,离家远哦,非常实际并且贴切。物质基础绝大部分地决定了决策动机,并且成为催化剂。
活多,久经办公室沙场的人都知道,对于新来的人,最通常的方式就是留给他们许多作业,一方面是减少自己的负担,(其实自己也没啥负担,就是想能少干点就少干点)毕竟自己也是这么走来的,媳妇熬成婆嘛。美其名曰是提供实践的平台,创造锻炼的机会。回顾一下我当年,我的师傅并不是这样,他差不多晾了我三个月,让我自由看书学习罗,因为可能他觉得他不久就要走了,还不想让我这么快被业务吓跑了。他得先稳定我的情绪,让我创造希望决心留在这个生态圈,他再跑。所以小心翼翼的,呵护我担心我这个到手的鸭子🦆飞啦!毕竟我是职场走来的特例吧,不足以成为多数案例。真心觉得活多这点分两面看吧,其实新鲜的小血液们他们如有向上的心态,活多会成为他们飞速成长的很好的试金石。但另一方面,指派任务的人,如果仅仅只是做到派活碾压新人的智商的话,这个将成为一种无效果的信息源。具体说来,信息源其实才是任何一个平台留人留才的关键。
一个陌生的环境,办公室的环境,组织架构的编排,领导的喜好,公司的方向与目标,其实这么多因素汇集到一起就是办公室生态环境。自然世界有弱肉强食的大自然生态圈,人类社会也有尔虞我诈的人文世界生态圈。一个新鲜的小白纸跨入这里,他带来的是崭新的知识体系,是时代前沿的新的热情。一个生态圈能包容他,也是因为这样一个个体有其贡献信息的价值。他的角色就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源,带给这个沉寂的办公室生态圈一些新鲜的动力。当然,这是领导者的应然世界的完美构想,架构顶层的造物者怀着点石成金的希望,张开臂膀,源源不断的邀请这些新鲜的个体,经筛选的个体,集结而来,为这个组织创造价值,引入新的信息源头。
而办公室生态圈架构顶层的造雨者,并不与这些新鲜个体真正的产生协作与关联,他们如同雨水,落入湖泊的最基层,参与到原有的生态循环中,与其他的旧的个体,发生关联。这就是实际效果的环节,这些旧的个体最直接指向的就是新员工的师傅,一个对团队几乎没有什么了解的新人,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指引师傅,就是他职场生涯的第一块石头。对于师傅而言,新鲜血液是具有双面属性的,一方面他可以成为这个基层领队的小跟班,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在他成长的羽翼丰满后,新鲜血液也会成为他的竞争者。
因此,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基层领队发配大量的作业碾压新人智商,腾出自己的手悠闲地干别的事,同时,很少会好心的,包容的去抽出时间真诚讲解这些陌生作业背后的信息。这就造成了,新员工付出了体力,但他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不透明的,他能获取什么样的真的经验完全取决于这个信息提供者给他编排的剧本。当然也会有聪敏的人,可以通过零碎的信息点,好奇心,各种各样的方法努力去获得这个公司经营方式的全貌。但大多数人在刚开始的阶段,完全被这个,他的生态圈最近的的这个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这个时间是奇妙的,好奇心,坚持心,就在与这个初期的时间点做搏斗。当一个人在三个月时还是无从获得真实信息源的全貌,也没有特别强的主动性去推动他抓取信息的话,他当然会直接做一个决定【这里活多,钱少,离家远,我坚持了三个月,还是没有办法在这里获得我想学到的东西,这个平台不适合我,离开吧】。
当然,也有留下来的人,这一部分人,在新鲜的办公室生态圈里逐步适应,能够找到微妙的方式与周围的人相处,能不动声色的韬光养晦,有一定的信息互通,让他相信,他在这个环境还可以再获取一些,在坚持一些,等小猫学到完全的本领,就能像狮子一样出去猎食。顶层架构者看到频繁的短期离职结果,并不会痛心疾首,他会认为,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有能力留下来的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群留下来的人,经历了初期筛选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将永远留下来。人心是向上的,人想得到的也是更多的。
总有一天,在这个环境里,一个新员工会成长为一个旧的个体。那时候,谁与谁关系紧密,哪个部门的领导喜欢什么类型的员工,谁又在领导面前说了什么话得了好处,这些轻言细语,树林里婆娑的动向,全都会尽收眼底。同时,他也会面临,新鲜的信息不再像刚开始那么充沛的局面。他也会担心,长时间在这个环境,他也会成为他曾今韬光养晦时不那么喜欢的基层小领队。他会渐渐的,不知不觉地成为旧的他们。而此时,他已是这个办公室生态圈,看似稳固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