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1》自律与爱
1、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要求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只有手握正确的地图,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我们要尽力看清这个世界,确保绘制出的地图的准确性(即正确树立世界观)。只有极少数的人,能不断探索,持续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容地走着。
对人生地图的修订其实是对我们过去认知的挑战。
“移情”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 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 ,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往往已不好用了。
2、即使自律,也不是非要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而是要把持得当,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
保持平衡的最高境界就是“放弃”,放弃某些快乐,某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某一部分(人生理念, 人格)。放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放下属于自己的东西意味着不同程度上的痛苦。但所谓不破不立,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放弃一些东西。
3、放弃自我,意味着对过去那个自我的否定,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只有在这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中我们才能拥抱新的世办,迎接新的自我,实现心灵的成长。
按照人生危机发生的时间次序,在各个阶段放弃的东西:
1无须对外界要求做出回应的婴儿状态。
2无所不能的幻觉。
3完全占有父亲或母亲的欲望
4童年的依赖感
5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6青春期的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
7无拘无束的自由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
8青春的性吸引力
9长生不老的空想
10对子女的权威
11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
11身体永远健康
12自我及生命本身
4、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会持续到青春期乃至成年以后。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能力的巨大局限性。个体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于是 ,一方面他们渴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易产生无助的痛苦。
爱是一种意愿而非欲望。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是意愿。
爱与非爱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母亲干涉孩子填志愿,在意识层面,母亲的目标是对孩子的爱。而在潜意识中,这却是对母亲控制欲的满足。意识和潜意识的目标不一致,就不是真的爱。
5、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我们心系对方,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 够成长。我们甚至会产生把激情至生命献给对方的冲动。称为“精神贯注”。
问:你是在某个时候就已经停止了绘制你的人生地图?如果不是,你用了哪些方法来保证你所绘制的地图的准确性,或者在读完今天的内容后,你计划怎么做?
你打算做些什么让自己爱的人可以因你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