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煎饼侠》观影日志
看《煎饼侠》是影片公映当晚,《鬼吹灯》送威尼斯电影节版本输出需要4个小时,我就插空去看了《煎饼侠》,买的午夜场的票还赶上北京暴雨,仍旧座无虚席。本来《捉妖记》不在我的观影指标内,但因为7月18日中午收到了导演布置的作业,所 以买了当晚午夜场去看,居然又遇上大雨,可上座率也超过了九成。
我常看午夜场,但是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热闹的午夜场了。
从影片内容来说,两部影片都是扎扎实实的向类型片靠拢,认认真真地娱乐观众。具体体现在:有能让观众看懂的故事(第一遍观影时剧情可以自圆其说),有观众能理解和认同的人物(第一遍观影时动机和逻辑基本顺畅),有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和情感(娱乐性+节奏感+普世情感)。
《捉妖记》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学里的志怪故事,拍摄制作又采用了好莱坞的真人动画模式,类型上难以标签化,但是它一定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好莱坞有这类电影,比如《博物馆奇妙夜》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但是华语电影里少有,近年卖座的电影类型,喜剧片如《泰囧》《心花怒放》,青春片如《小时代》《栀子花开》,爱情片如《北京遇上西雅图》,都有观众性别、年龄层、文化背景的桎梏,而《捉妖记》的故事脉络和群星配置不至于让大人觉得无聊,奇幻色彩和暖暖温情也能吸引相对低龄观众。《捉妖记》是少有我会推荐给家人带孩子去观看的电影。
《煎饼侠》本质上是网络剧《屌丝男士》的加长版,这句话是客观描述,并无贬义。大鹏在四季《屌丝男士》中完成了很好的网络语境下的剧作训练,网络观看时,如果没有简单粗暴、目标明确的高密度笑点设置,观众马上就会失去耐性、关掉视频,成功伺候了亿万网友的大鹏,已经熟谙这套生存法则,所以《煎饼侠》的好笑程度是在一定水准之上的。
《煎饼侠》区别于其他喜剧片的,一是它众星云集且众星都在扮演自己或者调侃自己,袁姗姗调侃自己没演技、柳岩调侃自己胸大、以及东北F4和古惑仔的出现……这跟最近各种真人秀大火是一个逻辑,观众乐于见到“真实”的、接地气的、甚至是狼狈不堪的明星,二是《煎饼侠》的故事非常老套却又诚恳地关于梦想,一个屌丝变英雄的梦想,这显然要比《泰囧》是为了争夺油霸授权书之类的设置更能引发观众共鸣。
更可贵的,以上两点,大鹏都拿来服务于让影片更好笑上了,于是这部电影的功能也愈发明晰:好笑。这也许是我们现阶段对一部国产喜剧片能有的最高要求了。
再从市场环境和宣发情况做简单分析。
《路人甲》和《道士下山》为暑期档拉开了序幕,《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将暑期档炒热,但这些影片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明显缺陷,比如《路人甲》缺少大明星、题材小众,《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影片本体存在质量硬伤,总之市场对于达到一定制作标准、故事顺畅完整、高娱乐性观赏性的作品是有饥渴的,《捉妖记》《煎饼侠》恰逢其时,成就了暑期档也成就了自己。
两部影片都有强大的出品方和宣发团队,所以在宣发上的力度都不小,物料、活动、稿件等规定动作都有较高完成度,而两部影片在宣传上各有亮点和侧重点。
《捉妖记》首先是卖“萌”,影片没有超级大明星,所以各种物料、活动和话题都围绕“胡巴”来进行,灯箱、路牌、广告、周边产品都是白白胖胖的胡巴,连制作特辑都有专门制作的胡巴镜头,虽然胡巴在设计上仍旧缺乏美感和想象力,不过胜在够萌够有辨识度,中国观众还是很买帐的。
随着上映日的临近,《捉妖记》开始反复讲述江志强老板堵上全部家当、花7000万重拍的艰辛故事。这个故事为影片在媒体圈和行业内赢得了好感和尊敬,同时在普通观众中的到达率也很高。
过去电影做宣传很喜欢讲拍摄和制作的辛苦,讲的多了,观众已经不爱听也麻木了。在所有人都谈论票房的时代,一个年逾花甲的资本家无奈遭遇不可控的审查原因、仍旧孤注一掷力撑一部电影的故事正好符合大众的猎奇心理。
《捉妖记》在宣传中值得借鉴另一点是它充分利用了首日开画的爆发效应。影片从7月12日也就是上映的前五天就开始广泛做点映场,点映场的票房累计已达950万,点映场营造的好口碑经过发酵转化成了上映首日1.73亿的爆发票房,这个票房数字和口碑再经过放大,形成了上映首周累计6.69亿的战绩。上映前后的这段时间是最有效的销售期,从点映到首映到首周,每一个点都做扎实,形成1+1>2的效果。
《煎饼侠》在宣传上有天然优势,那就是《屌丝男士》积累起来的知名度和群众基础,还有一个自带粉丝的导演。跟郭敬明、何炅们一样,大鹏在专业度和经验上都不足,却能为宣传带来很多隐性资源,这次《煎饼侠》利用的最好的就是以柳岩为主要载体的软色情宣传,官方海报和预告里都有相关内容,如果不是柳岩和大鹏的私交好,这些物料是无法被执行和被发布出来的,而这类物料正好对三四线城市的观众有巨大杀伤力。
《煎饼侠》在宣传上还有两个支点,一是好笑,二是梦想或者说情怀。影片所有的宣传动作和物料都指向这两点,喜剧片往好笑做不难理解,我们重点说说“梦想”/“情怀”。
《煎饼侠》宣传初期,发布了大鹏写给广电总局局长张宏森的一封信,这封信里大鹏自称为
“是一名正在筹备拍摄自己电影处女作的新人导演” “成长在中朝边境小镇集安,小时候爸爸的单位会定期播放露天电影” “目前我仍然是搜狐的一名员工,负责视频内容的制作”
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针对《屌丝男士》低俗化的指责进行了反思——
“不过在制作这部戏的过程中,我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太过于想要吸引眼球,表现手法有时候简单粗暴。后来随着这部戏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作品的导向作用也变得很关键,就更加慎重了”
还有自己喜剧理念的阐述——
“我想要做的喜剧,不依赖于夸张的肢体语言,不是要故意扮丑,或者走走路就突然摔跤、骂骂脏话,我想要做的喜剧,来自扎实的结构和人物,以及真实性和互动性”。
影片的宣传过程中,大鹏同步推广个人的新书《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书里讲的是大鹏一路奋斗的心路历程,非常励志。在影片上映前,大鹏再次发表一封公开信《让我们聊聊电影》,这封信从影片的创作初衷、演员选择、美术设计、影像风格等全面解析了《煎饼侠》,相当于导演阐述,还时不时搬出周星驰和卓别林为自己背书,显得非常专业且真挚。
《煎饼侠》关于“梦想”和“情怀”的展现还体现在《路人甲》版海报和糅合了摇滚、曲艺、《路人甲》元素的五支系列MV中。
一部喜剧,一边在渲染软色情、低俗、肤浅、接地气的内容,一边在贩卖梦想和情怀(贩卖一词为中性无贬义)。前者是为了吸引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走进影院,后者是为了赢得理论上不在《煎饼侠》目标受众之列的精英人士、文艺青年们的好感,同时堵住批判者和准批判者的嘴,你说我低俗我有反思,你说我业余我跟你聊美术设计、影像风格和喜剧理念,真诚到你几乎可以相信它,看完影片后……我想常被拿来引用的卓别林可能已经气得要从坟墓里爬出来。
以上两部影片的宣传都不失为我们可以借鉴的思路。在宣传过程中,影片的主要背书者(于《捉妖记》是江志强,于《煎饼侠》是大鹏)找到一个新鲜故事来包装自己,找到一个角色来真诚扮演,与影片宣传的主体动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煎饼侠》的主题曲里唱着:“勇敢不代表不紧张/可是信念不能伪装/我拥有梦想的力量/抵抗怀疑我的目光。”有梦想的力量就能抵抗怀疑的目光么?我想未必。
《捉妖记》和《煎饼侠》都是充满梦想和勇气的电影,无法否认的是它们各自都有不少硬伤,但它们已经是华语电影中的佼佼者,是华语电影产业更加完整和成熟的产物。它们给所有在中国做电影的从业人员新的启发,也让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小朋友觉得,跟这样的电影和这样水准的年轻电影人身处同一个行业、同一个时代,是一件还不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