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在女儿学校父母课堂的演讲稿,记录了我们作为初次成为学童父母的心得。
…………………………………………………………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育儿心得。其实,当接到老师的通知让我代表班级做这次的分享时,我内心是很诧异的。我觉得女儿长到这么大,我和她爸爸对她来说最大的功能除了生下她,另一个就是带她玩。接到老师的通知后,为了能够完成好这次艰巨的任务,回家我就和朵朵爸爸紧急召开家庭会议,要把我们的育儿经验总结成几点,并形成文字表述出来。 于是我们决定从她刚出生时候开始总结。
朵朵生在一个冬天的上午,那天对我和她爸爸而言是生命中的转折点,因为我们莫名其妙的当上了爸爸和妈妈,没有学校和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当爸爸和妈妈,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当爸爸和妈妈。那天上午在一阵慌乱之后,病房里终于只剩下我们三人了。我记得特别清楚,人都离开后,她爸爸用能僵直的双臂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深情的对朵朵说:亲爱的女儿,万一有一天你带着男朋友回来对我说,爸爸我要和他结婚,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当时朵朵的年龄是0.5天。
是的,这个就是她的父亲,一个看问题总是超乎于时间,想的比较长远的人。每次当我被孩子气的快崩溃或者暴跳如雷的时候,他总是对我说:
人生是场马拉松,你让她慢慢来
人生是场马拉松,是漫长积累,缓慢的加速,在她成长阶段,我们首要任务并不是拉着孩子的手用大人的速度向前奔跑;也不是拿着鞭子站在孩子身后,不断的催孩子以他们达不到的速度前进;成长阶段,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方向,只要方向对了,总能达到终点;方向错了,便很有可能误入歧途;我们不会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太多焦虑,不会为孩子一道题不会做而强迫孩子到补习班补习;我们更关心的是,她在学校有没交到朋友,每天有没有一两件很有趣的事情;对每一门课是不是都很感兴趣。
这是一张我做ppt时,在朵朵书桌前拍的一张照片,是一张考试卷。其实它原本是三张考试卷。上个月我收到一条学校发来的短信,大概意思是数学口算测试结束,全班最高分100分,朵朵61分,当看到这条短信时,心中百般滋味。下午学校门口等着孩子出来,排队时就感觉到她的情绪非常不好,孩子看见我后,立刻哭了出来,非常非常的伤心。我当时就想,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所以我假装不知道考试的事。朵朵非常伤心的告诉我,她数学考得非常不好,只有61分,她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这次数学考得很差,我自己也觉得很丢脸,特别丢脸。我对她说,好的我知道了,你数学考差了,你很难受,我可以理解你。那么你需要我做什么?
她说:妈妈,你帮帮我,我不想这样。
我们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聊。我对她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考的差不是因为你笨,而是你自己对自己说我不喜欢数学,我不愿意学数学。所以每天做数学作业你就拖拉、发火、找理由找借口的不想做。(她表示赞同)其实数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它,我们盖房子要它,玩游戏要它,买菜做饭也要它。以前我告诉过你有关飞机上,机长通过数学计算立刻知道乘客随意更换座位的故事。所以,从现在起,请你对自己说我要开始喜欢数学好吗?(她表示同意)然后,我们在把这张试卷贴在你的书桌前,每当你不想喜欢数学,不想做口算的时候,请抬头看看它,回去后妈妈教教你学数学的更好的方法,我们一起努力,每天最少3张口算。
回到家后,她自己在61分的试卷上写上,朵朵,丢人,我要加油!之后的一周,她每天都很自觉的练习口算,我们在路上看见车牌号就用车牌号算口算,看见广告的电话号码,就用电话号码算口算。一周后的口算6,朵朵得了100分。那一次她特别特别的高兴,前所未有的高兴,高兴地给外公外婆打电话。说她数学考了100分。然后我们答应她,把她好的成绩卷也贴在墙上,她在上面写道:我要更加加油!
所以,每次当她做错事或者测验不好时,我们通常不太会批评她,指责他,骂她。因为这样只会让她越来越厌恶学习,认为学习只会给她带来伤害。我们采用的更多的方法是心理疏导加寻找原因,找到办法。我们会教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忆文章,我们会教她用联想记忆法记忆单词,我们会教她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怎么去克服这些问题。通过几次努力,她知道取得好成绩并不难,但是一定要付出努力,慢慢的建立起她的自信。这两次口算结束后,她对我说,其实数学也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我悬着的心才慢慢的放了下来。
反观另外一个方面,对德行的教育会更加严厉。欺骗,说谎,说脏话等在我们家是零容忍,发现苗头会非常非常非常严厉的批评。当然,德行的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因为父母是第一个老师。如果父母或者玩伴有些不好的口头禅,孩子会很快学去,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变成恶习。 平时出去我们也绝对不会闯红灯,随地乱扔垃圾,朵朵对我们的监督检查也非常严格,我们常常在开车遇到对方加塞、开大灯等情况时,就会控制不住自己(我想路怒症现在已经是一个通病了)。这个时候她一定会跳出来严厉的批评我们,我们还必须和她说,是的,你做得对,我们错了。
平时,我们会告诉她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是:
待人和善友爱;不欺负人;遇到他人需要帮助就主动伸出援手;要善于沟通不能去强迫别人;要努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虽然这一点上她表现的并不是很好,但相比刚入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希望她能做一个有爱,会爱,能去爱的孩子。
人生是场马拉松,但是没有哪一场马拉松输赢是在起跑线上的。所以我们愿意让孩子在打基础的时候慢慢来,告诉她学习的方法,让她把基本功打扎实;告诉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努力来获得;慢慢的培养孩子的自信,规范她的行为,帮助她塑造品格,建立起她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相信在座的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并非未来一定要成为人中龙凤,更多的是一个健康,自信,自立,品行端正的普通人。希望她们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些奇思妙想,一些勇敢的尝试,一些汗水,一些泪水;一份每天扑到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顽皮,有敢于站在舞台上面对数百人唱歌,跳舞,朗诵的自信,有一群好朋友和一颗真诚待人的心。即便她只是坐在舞台边为别人鼓掌的普通人,我们也会为她骄傲。
读书 – 书是你一生的朋友
这本看起来已经很破旧的笔记本,它记录了从朵朵会说话起,她所说过的经典语录,我叫她“朵朵语录”。
朵朵从小语言表达能力就非常强,我想她的这个能力来源于她从1岁开始每天晚上外公或者爸爸都给她讲故事。从最初的讲他们知道的故事,到后期开始爸爸瞎编故事,比如在遥远的赛博坦星球住着汽车人和一休哥等等。可即使是这样朵朵也能从头听到尾。再后来爸爸瞎编的故事已经开始没有逻辑性,前言不搭后语了,我们就开始引导她去自己看书。
我们认为读书是独立思考的开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被新媒体影响,甚至控制;每天玩微信,刷朋友圈,通过网络看猎奇新闻,价值观被慢慢重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不看书,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三观未立的孩子而言,面对现在的媒体信息,比成人有更大的风险。 美国研究人员做过测试,观察了3岁到13岁的20个孩子,10个孩子每天看电视,上网,从不自行阅读,另外10个在家长的陪伴下从开始培养阅读爱好,并逐步养成了阅读的习惯。10年之后,不阅读的孩子创造力几乎完全消失,遇事不会独立思考,焦虑,个别甚至出现早熟和暴力倾向;而阅读的孩子,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遇事会思考,有创造力,有些表现的非常有耐心,开始主动使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难题。 所以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我们对她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所以,对于给她看的书,我们也是五花八门,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每次家里书快看完了,她就会给我列书单,然后我就按照她列的书单,每次都在同类型书籍里增加基本去购买。
为了在家营造阅读的氛围,我们在2015年夏天,孩子开始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拆掉了家里的电视机,开始不断的丰富家里的书架,甚至计划在今年暑假将客厅改造为完全的阅读学习区,为的只是从小培训孩子阅读的习惯。当然,让孩子完全不看电视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会预留每周2-3小时看电视的时间;她现在越来越能静静坐下来看书了,慢慢的我们发现,她的识字能力增强了,会查字典了,会用一些成语或典故表达自己的想法;到了最近,我发现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也从之前的《熊出没》《小魔仙》《喜洋洋》…换成了《动物世界》、《超级演说家》、《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一些纪实探索类节目。只是,她要看电视只能挤在奶奶的小房间看。
知行合一 世界那么大,我想带你去看看
有一天送她上学的时候,我对她说,有句古话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是朵朵却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应该是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我很欣喜她会和我说这样一个观点,所以我和她达成协议:你负责读万卷书,我负责带你行万里路。
这是其实一个关于开拓孩子眼界的话题,世界那么大,我们在哪?爸爸妈妈以前生活在哪?他们小时候玩些什么? 世界那么大,海的另外一边还有谁?他们在干吗?为什么我们是白天他们是晚上?为什么有人长那么黑有人长那么白?
从朵朵1岁开始,只要有机会就带孩子出去走走,最初是在宁波周边走,稍微大一点我们就开始越走越远。每到一个城市或国家,我会给她布置任务,让她自己想办法去了解这个城市或者国家的相关内容。而且出游时我们都会先带孩子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历史建筑,讲讲这个城市的名人,城市的故事,然后带她去看看这城市最好的大学,在校园里走走,如果有可能到教室看看,甚至安排在学校食堂吃饭。到现在为止,我们带她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大学、台南大学和泰国清迈大学。
在路上也是一种学习,当和孩子来到陌生的城市,甚至陌生的国家,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交流,走在各种不同的大学校园,和孩子一起经历,发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共同成长。
在旅行的过程中,她知道了非洲象与亚洲象的区别;见到了在海底小丑鱼居然真的长得这么可爱;她见到了兵马俑并且知道了秦朝的历史,而且也发现了基因的重要性;她看见了真的长颈鹿还给它喂食;她看见了故宫皇帝坐的椅子原来也就是一张破椅子而已;她知道自己完全可以在200米的高空独自飞行几百米;她体验过乘坐降落伞飞到百米高空的感觉;她知道了日本曾经占领过东三省很多很多年;
还有一次,我们在泰国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加油站,旁边有一位卖杂货的老奶奶,用不是太流利的英语在和我们进行交易。她看到后说,原来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不会英语的。
每次出去旅行,行李自己拿;自己去酒店chenk in ;吃饭自己点餐;想买东西自己去买;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来。有一次回国后,她特别有感触的说:妈妈,我觉得英语实在太重要了,你不懂英语连饭都没得吃。
我们希望出行不只是玩,不只是买礼物,不只是放松;同时希望能够增长一些知识,提升一下眼界,慢慢的发现这个世界各种不同与奇妙。我们觉得与其给孩子买一些他们并不需要的高档玩具,衣服,我们宁愿选择带孩子去旅行,到处走走,看看,了解不同的城市,认识不同的人,交不同的朋友。
到现在为止,朵朵的足迹已经在中国逐渐的蔓延开来,我们相信这种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学习方法,会更让孩子喜欢与接受。
这两幅图是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王子》的开篇插图。它的中心思想是想表达出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一个小宇宙,而我们成人却看不到,或者你看到了却不愿意去接受它。看,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帽子,或者你看到了它是一条蟒蛇吃了一头大象,可是大人总是会去想,蟒蛇怎么会去吃大象,它怎么吃得下一头大象,它吃也应该是小口小口吃而不是整个吞下等等……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它就需要知道一条蟒蛇吞了一头大象,就这样就可以了。
用这两幅图,主要是想引出第四个观点,对孩子的平等与尊重。
其实,朵朵在出生的时候,并不叫朵朵,而叫若琳。在她3岁不到的时候,她多次反复的向我们提出来说她不要叫邓若琳了。理由很简单,因为平时在家我们都叫她的小名朵朵,只有每次到医院去看病打针的时候,广播里面会叫邓若琳。于是一叫若琳就要去打针,一叫若琳就要去打针。为此她向我们提出了抗议,说一定不要叫这个名字了。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也太惯着她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是的,为此我们尊重了她。我们带她去户籍中心,中心的老师说一辈子只能改一次名字,她说她要改。好的,我们就改了。因为她说她绝不后悔。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她独立的人格在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个愿望和年龄无关。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格差异问题。很多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与大人对着干,你说东我偏往西;甚至是提出我要离家出走,多数时候只是在向我们表达一个观点,我是一个人,我有自己的想法,请你们尊重我,不要强迫我,别把你的观点非强加在我的身上。
朵朵有个哥哥,在上海。三岁开始练钢琴,四岁就开始全国获奖,现在10岁,已经代表上海市受邀请去法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参加各类表演和比赛。每次出去只要看见有钢琴就会去弹一曲,引得路人止步,鼓掌欢迎。似乎每家每户都总会有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而每个孩子也都会有一个特别恨得别人家的孩子。我和朵朵爸爸当时当然也不例外的成为那个羡慕不已的家长,回来后我们就开始了朵朵的琴童生涯。那段日子我正怀着我家二宝,每周都挺着大肚子带着孩子去学琴,天天陪练。可是没多久,朵朵就开始向我抗议了,从大哭大闹到最后上课时就坐在那里,老师说什么她都不动,不反抗也不弹琴。我也生气过,我也委屈过。我想我这么辛苦的带你来,你却这样。可是事后,他爸爸又找我说,我们仔细想想,学琴是孩子的意愿吗?不是,是我们逼着她去学的。现在放弃学琴是因为她是一个不能坚持不能吃苦的孩子吗?不是,朵朵从3岁开始学舞蹈,从来没有因为她个人原因而停课,每次练功疼的直哭,她也没有放弃舞蹈,因为她喜欢。不会弹琴会影响她以后快乐的生活吗?不会。既然都不是,那我们为什么要逼她做她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后来我们决定,不在逼着她去学琴了,因为这不是她的意愿而是我的意愿。事后,朵朵和我说,那段日子是她有生以来最悲惨的一段日子,虽然她的有生以来也就7年。
在我们家,我们不会让她做家里的小皇帝为所欲为,但是我们尽量的尊重她所有合理的想法和要求。同时我们也不在把大人的梦想或者愿望强加在她的身上。我和她爸爸的梦想愿望,我们自己实现,我们只让她做她喜欢的事,如果这个事是必须做而她又不是很喜欢的,那我们就引导她去喜欢上这个事情,而不是强迫她。而且,我相信只有她从内心深处接受了她才能真正的把事情做的更好。
总结出来,我们家的教育理念就是:
人生是场马拉松,没有那个孩子会完全赢在起跑线上,请给她足够的时间,让她慢慢成为一个有自我认知能力,懂得学习方法,懂礼貌,有德行,有爱的能力的孩子;
读书不会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是它却是最佳途径。书是在你迷茫的时候指引你的导师,书会在你难过的时候陪伴你的朋友;书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时的工具。总之,这一生她都要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知行合一,世界那么大你一定要去看看。要多去旅行而不是单纯的旅游,最近有句很流行的话叫,心和身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就是让你的心在路上,旅行就是让你的身体在路上。旅行时带着她的手,她的眼睛,她的脑子和她的心去上路,去认识不同,感知美好。
平等和尊重。1776年,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时就提到,“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物,她们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孩子的世界比大人的世界要纯净,要有爱,要更美好。所以,我们更愿意尊重她,理解她,善待她的世界。
以上四点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一点点我们的育儿观点,无谓好坏,仅仅是分享给大家。其实到现在为止,她也不是班级出类拔萃的孩子,她身上还是有很多很多8岁的孩子的身上会有缺点、毛病需要改正。这一点我和她爸爸也认识到了也在逐步的引导她能够慢慢的去达到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因为我们相信学校和老师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学生,这点和我们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分享到最后,依照惯例我们要做出一些感谢:
A、感谢学校能够组织这样的活动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听到不同的育儿经验,给所有的家长一个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的的学习机会;
B、 感谢老师给我一个上台的机会能够将我们家的一点小小的理念分享给大家;也感谢每一位老师对我家孩子的关注与帮助;
C、感谢班上所有的家长朋友们,愿意让我代表大家来进行分享。我觉得我们班级的家长群是一群特别温暖的人,在我不在宁波的日子里每天帮我发老师的消息给外公,在我忘记交餐费的时候能够帮助我,经常在群里讨论一些非常深远的育儿、教育的话题;
D、最后,我也想感谢一下我的两个孩子们,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牵着手送到这个家庭来的,感谢他们能够接受这样一对不完美的父母,在我们发火生气,甚至有时候揍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紧紧的拉住我说,妈妈别生气,我不想让你生气。我相信孩子爱我们比我们爱他们要多的多的多。真的特别感谢孩子们让我们能够跟着他们一起成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