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只有单方面的叨叨,只有周最对吕礼的说辞,至于吕礼什么反应,没有提及。
先看下对话背景。
吕礼,本是秦臣,在秦国当官不好当,没本事不行,有本事也危险,如商鞅车裂,张仪、甘茂逃走。吕礼是有本事的,要不然也不会和魏冉有矛盾,关键是魏冉当了相国。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昔日和自己有矛盾的人隔天成了自己的领导,自己会坐立难安,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具有大意志或是厚脸皮可以化解这个危机,不过吕礼应该是没有的,魏冉也不给他机会,所以他选择出逃,跑到了齐国,但是他没有得到重用,所以才会有这段周最为他出谋划策的对话。
周最,齐臣。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而周最的谋划中,对于自己的利益也提到了,要不然吕礼是压根不会听他叨叨的,谁只会为别人考虑而不关心自己,不存在的。
此时的吕礼内心应是担心的,一是担心魏冉派人追杀他,二是担心自己没有前途。周最一下就看到了他的内心,所以直接来了一句:子何不以秦攻齐?
这句厉害,战国时各国混战都会有个由头的,秦攻齐,两国一个在西,一个在东,没有土地争端,大老远来打你总得有理由吧,这个理由周最没说,但从下文能分析出来。
臣请令齐相子,子以齐事秦,必无处矣。
秦打一下齐,吕礼就可以当相国,多好的事,但为什么呢?
那个时候,各国争人才,如商鞅、张仪、甘茂皆非秦人而得秦重用,人才是个稀缺品。如果秦国觉得吕礼是人才,那其它国家没说的,都会认为他是人才的,因为秦国当时国力最强,最重人才。
秦攻打齐国,可以有很多原因,为了吕礼也会是一个原因,至于怎么成为现实,那就是考验吕礼的本事了,这点本事没有的话周最也不会来和他说话了。
这是周最为吕礼考虑的,他不为自己考虑吗?如果真不考虑,那么吕礼也就完全不会相信他的说辞,所以接下来他暴露了下自己的企图。
子因令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
周最想做魏相,至于为何是魏而非其它,因为此时魏既不是很强也不是很弱,又是跟着齐国当小弟,所以去魏国做相国既有把握又有一定的权力。
当然了,他去做魏相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吕礼。因为他去了魏国就会让魏国与齐国共同拜秦国为老大,要知道战国初期,魏武卒可是独步天下的,打的秦国差点灭国,虽然此时衰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齐又是此时三强国之二(还有个楚国),这三强联手还不横行天下。
不得不说,周最这个想法真的很好,对江湖的形势分析很是到位,果真按他的想法来的话,其它国家也只能被动挨打了。
但战国时的秦王没有一个不想独吞天下的,所以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秦国是不会同意的。
最后周最又分析了下这样对吕礼的好处: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则子常重矣。
东西讨好,真的很不错,就如现在你对一个人说,你在西方的美国可以当二号人物,在东方的中国也能当二号,你会不会心动?但会不会成功呢?肯定不会,更何况是战国时期,秦国只想统一天下,这种伎俩用在秦国是行不通的,所以周最也只能过过嘴瘾,但吕礼最后还是当上了齐相,果然战国时期的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