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年味就藏在吴山庙会里。
庙会就是宗教祭祀和吃喝玩乐融合在一起的大型活动。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为了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烧香拜佛,酬谢神灵,顺便安排一些娱乐活动,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自己。
春节时的吴山庙会,最热闹。
吴山有很多寺庙。其中有三座寺庙最受欢迎。
城隍阁里住着保佑整个杭州城的城隍老爷,地位最高,香火自然最多最旺。手臂粗的红蜡烛从天亮点到天黑,缭绕的烟雾呛得人眼泪直流。
药王庙里住着孙思邈,据说拜一拜,老人可以寿比南山,儿童能像小牛一样健壮,家里的顶梁柱一整年无病无灾。
文昌庙里住着文曲星。家有考生,一定要去祈福,谁不盼望“鲤鱼跃龙门”呢?
那些嘴里念念有词,磕头磕得特别虔诚的妈妈,说不定孩子快要面临中考了。
而那些穿着旗袍的妈妈,毫无疑问孩子即将参加高考。不知道何时起,看一种说法,开叉的旗袍意味着“旗开得胜”。
烧完香,拜完佛,就可以随便逛逛了。山上山下到处都是店家和流动的小商贩。
有的卖又白又甜的龙须糖,有的卖热气腾腾的卖定胜糕,有的卖麻辣肥美的鱿鱼卷,有的卖焦酥嫩滑的烤肠,有的卖汁水四溅的脆皮玉米,有的卖酸溜溜甜滋滋脆生生各种水果做成的糖葫芦。
丰富的颜色,食物的香味,炭火的炙热,飘散的炊烟,响亮的吆喝,把你结结实实地包围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卖大碗茶的。
许仙和白娘子开的那家“保和堂”门口,卖茶的小伙计正在表演茶艺:他身背一只大茶壶,壶嘴很长很长,接近70厘米,有8个月的婴儿那么高。
他像京剧里的武生那样,一个漂亮的“鹞子翻身”,将壶嘴越过头顶,与桌面形成60度角。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右手执壶 左毛握杯,右眼弓步,左腿稳稳踏在地面,滚烫的茶水稳稳泻入薄薄的茶盏,一滴都没有溢出来。
“苏秦背剑!好!”围观的群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除了卖吃的喝的,还有画肖像的,变戏法的、耍杂技的、玩西洋镜的.....
当然,节日里少不了唱大戏,越剧《五女拜寿》正在上演。大女儿一家的白玉如意,二女儿一家的金寿星,四女儿一家的玲珑珊瑚,五女儿一家的翡翠玉瓶,加起来都比不上三女儿一夜未合眼,精心缝制的两双布鞋。富贵时笑脸相迎,落难时步步难行。曲曲折折转到大团圆,看戏的人入了戏,总免不了长吁短叹几声。
每年都会有“宋皇游行”。据说创作者的初衷是再现“清明上河图”的场景。它出现在到处都是假古董的河坊街上未免滑稽。但是大过年的,谁讲究这些,好玩就足够了。
演员们扮成各种角色,前呼后拥,鸣锣开道,给观众们送上手写的“福”字还会朝人群中撒去一把把糖果。此时皇帝的龙袍、皇后的凤冠、太子的长剑、公主的发簪、大臣的笏板、宫女的灯笼,都会成为茶余饭后欢乐的谈资。
吴山庙会就是这个天地舞台上演的一场大戏,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商户,每一个民间艺人,都是这个大舞台中一个角色,共同演绎了民俗风情的生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