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孩子出去玩,公共区域里有各种颜色大大小小的瑜伽球,西西在里面拿来拿去并时不时的拿一个给我,玩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概三四岁的样子。我认识他,之前在院子里玩滑梯,硬要抢一个小女孩的车子,把小女孩弄哭了。感觉是一个有点淘气的小朋友。
小男孩进来先是自己玩,后来看见我拿着西西递给我的球,不停的大声对我喊,放下,放下。
本来我可以放下,但是想西西还会继续给我球,就压低身子,耐心的询问,哦,你是觉得球应该放在里面,对吗,那我拿一会,一会再放进去可以吗?
小男孩没有回答就走开了,显然是同意了。
不一会来了一个小女孩,小男孩想要小女孩手里的球,小女孩没给,两次以后小男孩气的声嘶力竭的叫喊,小女孩没有理他,他更生气了,拿起旁边的玩具死命的摔打,一边喊叫一边哭。围来了好多家长和老师,场面一度混乱。
这个场面确实让我挺震撼,小孩子没办法控制情绪情有可原,但是因为别人的拒绝产生了这么强烈的愤怒,还让我很吃惊。
我不知道他们家里的教育方式,自觉他家里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因为我开始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并不算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后来小女孩不理他,他才爆发,说明他生活中总是被忽视。或许孩子在家里经常得不到满足,意见和情绪也不被接纳,才一次又一次通过愤怒表达自我。
好像很多时候孩子是不可控的?不给买的玩具,商场里大哭。让做作业,却拖拖拉拉……
很多人可以细数自己家的孩子脾气到底有多恶劣,也表示和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困扰,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没有从内心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
想一想,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耐心的一遍一遍给孩子介绍这个世界,因为知道他们什么也不懂,有一点点的进步就雀跃欣喜。孩子一点一点长大,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慢慢自己有了一套标准,开始拿孩子进行比较。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关注孩子的内心和情绪,或者该有什么情绪?想一想你是否曾经说过这些话?
别哭了。
这点小事值得伤心吗?
你发什么脾气!
男儿有泪不轻弹。
算了,想开点。没什么大不了。
或许,我们曾经也是这么被教育的。
我们经常觉得,失败了就要坚强,继续努力,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我们学会了坚强,却没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接着如法炮制的去教导孩子忘记那些不愉快,继续努力。可是却没人教导孩子该如何去面对恐惧、失败、伤心、难过等一些不舒适的情绪。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从来没想过应该要直面这些情绪。
可是,当一个人颓废的时候,试图寻找外界的力量帮助,但他最信任的父母却拼了命的强迫他撑起来,告诉他那些情绪是不对的,孩子没办法在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变得更难过,即使不会造成太大太恶劣的情节,孩子也不能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试想,如果孩子即将走入社会,你是对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放心,还是对一个无法调控情绪随时可能爆发的孩子放心?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每一次情绪的爆发不仅是孩子学习进步的最佳时机,也是家长学习引导的机会。当你开始觉得这是一个引导的时机,你也不会被孩子的情绪带出自己的情绪,可以更平静的和孩子交流。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请你静下心来,先倾听孩子的声音,认真倾听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妈妈看到你刚才拼命的摔打东西,你是很生气对吗,是因为你想要小女孩的球吗?
等孩子平静下来,问问他,如果想要小女孩的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你可以把球给我玩一下吗?或者我们交换?或者我们一起玩?
认同孩子的情绪,肯定她的想法,并不等同于接受他的行为。因为情绪导致的不良后果需要家长继续引导。
倾听和认同是通往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
如果你发现还有了情绪,不如先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下篇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