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父母的不想让孩子再经历和我们一样的痛苦,但孩子们对我们的人生经验往往不屑一顾,于是就这样一代一代的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为了孩子们尽量少经历挫折,为了他们能够幸福的生活,我们就希望能够给到孩子更好的教育。
只有我们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指导。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自力需要三个条件,
一,能够独立的作出选择。
二,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有的孩子无法独立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就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就会特别的在乎别人,这样的孩子是不独立的。
三、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还是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中心,如果得不到关注,哪怕做坏事也要想办法得到。
正确应对孩子的学习,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建议家长三年级以后不要多去干预,这种做法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人说你看起来孩子不学习或者是不听父母的话,而任意妄为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要狠狠批评,这个时候父母往往认为训斥能够令孩子听自己的话。但是事实上,孩子即使被批评,也丝毫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结果父母不得不日复一日的批评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改变,那就说明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孩子之所以怎么批评都无所改变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被批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批评确实见效比较快,孩子一旦被批评,会暂时停止问题行为,但这仅仅是因为害怕父母,其实能够因为害怕父母而按照父母的话去做,这样的孩子最终也会变成为了逃避父母的批评而不去积极做事的懦弱消极的孩子。
学习的事情基本上应该由孩子独立解决。即使孩子不好好学习考不了好成绩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来承担责任。
如果总被表扬的话。则会成为一个不被表扬就不好好做的孩子。
孩子应该知道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
一旦成为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努力的孩子就麻烦了。
孩子并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
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即便是父母,如果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也不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课题指手画脚,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了问题,孩子往往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
父母常常说:“都是为了你好才说这些”才这样做等等”但很多情况下不过是借着爱的名义来支配孩子。
孩子有孩子的目标。
学习很好但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尖子生也不可取。
发现孩子的真实面。
在大人眼中,孩子经验不足,总是令人不放心。所以,父母总是想要批评指正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看电视,父母让他赶紧去写作业。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那她可能就会老老实实的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如果孩子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的,如果父母不停的唠叨的话,孩子原本打算去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大大减弱。
父母并不是不可以帮助孩子,毕竟孩子有时也需要父母的帮助,但是为了能够恰当地帮助孩子,父母平时就要注意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建议。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必须不断的调整好心态,接纳孩子的真实面,一定要意识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跟理想有差距,但这个孩子是我无可替代的重要的人。不久的将来孩子一定会从父母身边离开,他有他的生活。父母能做的是愉快的接纳孩子的真实面,希望孩子不是为父母而是为他自己活着。
孩子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气。
孩子迟早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孩子的失败由孩子自己负责
父母担心孩子的人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人生和孩子自己想要的人生不一样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父母的目标和孩子的目标不一致的时候,只要想想这是谁的人生,就马上明白该优先考虑谁的目标了。既然是孩子的人生,父母也不能横加干涉。的确,在父母看来,孩子经验不足,父母特别想要给到孩子的问题上出谋划策。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父母想要孩子尽量避免失败。
换个说法,是父母想要干涉孩子的人生,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的责任,是因为既不相信孩子也不尊重孩子。
不是说父母不能协助孩子,而是说父母的协助必须建立在孩子求助的基础上。
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
随时能够调整目标方向。
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平等的对待孩子,还是如果取得了令父母满意的好成绩,亲子之间也许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担心被父母放弃的孩子就会通过不学习来逃避结果甚至是惹一些麻烦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为了做到与孩子平等相待,其实这种时候也不要不容分说的训斥,孩子必须冷静对待。
当孩子生病高烧不退,无精打采的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恢复平日里生龙活虎的惹父母头疼的样子,一旦孩子恢复元气,父母就又忘了当初孩子生病时自己的心情了,所以父母希望父母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希望或理想强加给孩子,要学着发现这个小生命本身的可贵。
坦率的讲学习成绩好或者考试顺利之类的事情也许很重要,但是在这个随时可能发生灾难的时代,还是每天平安无事的,活着不就已经很可贵了吗?如果能够这样想孩子做任何事情,父母就都能积极的去看待,无论孩子做什么说什么父母都能泰然处之,这样一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一定要尊重孩子。
每天平安无事的活着就很可贵。
恐吓,训斥根本无法阻止孩子想要被关注而采取的无礼行为。
在公交车上保持安静根本不是什么人类从未做到的伟大事业,注意到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之后可以说出来可以说一些谢谢你这么安静之类的话,当然妻子不会对丈夫这么说,例如如果妻子对丈夫说能够和你一起坐公交车真开心,那丈夫也一定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对他人的贡献感。
孩子们总是想要表现的特别好或者特别坏,一开始往往想要做个好孩子,获得父母的表扬,但如果父母注意不到或者认为理所当然,而什么也没有说,他们就可能会惹一些麻烦来引起父母的批评,但是,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他们不需要这么刻意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孩子能够从保持安静中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那也就不会再做一些令大人头疼的事情了,如果能够拥有贡献感,孩子也就不会再盲目的渴望获得表扬了。
告诉孩子:谢谢你这么安静!
努力做到即使得不到表扬也好好做。
如果教导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那父母就有必要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父母会每天盯着孩子学习,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孩子的身上,那么孩子如果考好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父母再怎么尽力,孩子还是没有考好的话,父母会不会斥责孩子,说他令自己失望呢,会次次孩子的父母也许认为如果孩子考好了都是父母的功劳,其实不然孩子的成功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那么如果还是考不好的孩子呢,他们会担心被父母放弃的孩子,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和关心,就会做一些最令父母头疼的事情,也就是不学习或者考砸之类的事情,如此一来孩子也许会被父母批评,比起让父母觉得自己没希望考出好成绩而忽视自己,他们宁愿以被责备被训斥的方式获得父母的关注,孩子为了反抗父母而不好好学习,这对孩子没有一点儿好处。
没有必要时时盯着孩子。
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如果孩子主动求助,父母可以在许可范围内给予帮助,这是可以协助孩子的一个方面。
关于协助孩子,还有下面这一点需要注意,可能父母们都有过面对孩子的问题,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刻,这种时候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困惑,比如,早晨晚起这一点令父母非常头疼,这些都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并寻求他的帮助,如此以来父母有时也会得到孩子给的解决对策。孩子肯定也会有一些不知如何办的事情,最好是孩子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但如果是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事情,也可以向父母求助,前提是,父母是令孩子信赖的父母。
即使父母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
父母可以有不了解孩子的地方。
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往往对接下来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日子充满期待,但面对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的现实之时,很多人会马上感觉到与孩子的相处既痛苦又辛苦。大多数父母在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的现实面前都会束手无策,被夜里哭闹不休的孩子吵得不得安宁,对总是顶嘴,爱逆反的孩子着急上火,厉声训斥,甚至有的父母打着教育的名义打骂孩子。
很多人都根据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和一些模糊不清的知识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我认为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如果不懂得爱孩子的方式和育儿的方法,那就是很笨的父母,那这种方法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只要有勇气改变,一直以来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很快就能够与孩子轻松相处了
仅仅爱孩子还远远不够,。
努力学习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厌烦孩子要求的内容,而是讨厌他们的诉求方式。很多父母会认为不可以直接答应孩子的要求,进而产生抵触,而孩子只会哭闹撒泼,拼命反抗,于是这种情况下,父母往往会因为顾及别人的眼光,无奈的答应孩子。
所以父母在孩子4~6岁的时候,要对孩子说不以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这种时候,还大人必须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无法打动人,他完全可以使用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方式,一开始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如何好好用语言来表达诉求,而不是哭闹。
阿德勒说,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他根本就无任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
教会孩子好好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只在孩子用语言好好表达诉求的时候答应他们。
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愤怒正当化。
学习是必须由孩子自己来解决的课题,不是为别人而学,谁都无法替代。也许还是只顾虑,只顾考虑眼前的升学考试,这时候希望父母能够告诉孩子,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老师们也要经常教育孩子说,一定要献身于社会,即使是头脑聪明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尖子生,如果只知道考虑自己只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并不是考好了,就一定有好的未来,。
不要欺骗孩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孩子学习轻松,成绩优异,升学有望,孩子和家长自然能够相处的其乐融融,幸福度日,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会遇到困难,这种时候甚至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父母就往往想要给孩子一些帮助,但有时候父母原本出狱,出于为孩子着想的一些言行,反而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依然主张父母可以干涉孩子课题的人是否有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如果父母不严加督促,孩子就不会学习,的确也许对有些孩子来说父母不管他就不学,但这也是因为父母一直强制去学习的缘故,如果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的喜悦和获得新知的快乐,即使无人强势也会主动学习。假如说孩子不学习,父母有责任的话,那就是父母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的快乐。另外一个理由呢,那就是父母和孩子并非处于平等的地位,的确父母和孩子在知识,经验以及能够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作为人是平等的。恐怕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孩子也是一样,那些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曹孩子的父母及时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也听不进去。
虽然知识和经验有所不同,但作为人绝对对平等。
懂得获取新知的快乐。
要想帮助引导孩子,就必须让孩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关系,首先批评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就是在家庭或者学校里的存在感,但是很多孩子并不知道如何获得这种存在感,所以对于无法靠其他事情吸引父母注意力,故而想要通过批评,被批评了引起父母关注的孩子来说,孩子越批评,他们就会做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情。也有一些孩子虽然不主动去惹麻烦,但就是不好好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可以令父母烦恼和担心。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勇于面对人生课题的自信,如此一来孩子肯定也能够很好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其次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友好待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周围的人并不是对自己俯视担当的敌人,而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准备向自己伸出援手的朋友,所以要教导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为了做到以上事项,父母在平日里必须关注孩子所做的贡献,这种贡献并不仅仅限于孩子的实际行动,还包括孩子本身的存在,大家一定要具体的对孩子说谢谢,或者你帮了大忙之类的话,听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贡献感,进而体会到有所贡献的自己是有价值的价值感。
对父母来说,大胆放手,默默守护,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父母有没有因为眼前的事情,而忽喜忽悲?。
孩子的存在本身就非常可贵。
那么父母为什么会干涉孩子的学习呢?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不相信孩子,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严加监督,孩子就不会学习事情果真如此吗?其实今天不学习,孩子一般也不会总是不学习,如果孩子说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父母也只能相信孩子的话,大人也是一样,有些大人说明天我开始减肥或者戒烟,有人就说你这话我早就听腻了,我们的心情一定也不会好受吧,假如孩子经常这么说,但却并不好好学习,那么即使父母更加严厉的督促,恐怕孩子也不会改过自新,好好学习这种情况下,父母必须停止唠叨改变一下之前的做法,只需要相信宣布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的孩子并鼓励他说,那就好好干吧。
如果父母认为学习艰苦,那孩子也会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也有人认为现在虽然辛苦,但如果拼命努力学习,日后就能轻松生活,我却认为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很多父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于是孩子拼命的学习,终于考上大学,她才发现父母当初的话都是谎言,上了大学以后学习更苦更难。
如果想要跟孩子讨论学习是怎么一回事,父母首先得正确理解学习,同时还必须相信,即使父母不说孩子也会学习。
学习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绝不可以养成只有父母监督才学习的习惯。
对于孩子,我们要无条件的信任,那么孩子也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人。
关于孩子一定要相信以下两点,一,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孩子不学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最终会降到孩子自己身上,不学习的最终责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希望父母们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并默默守护,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告诉我,这是因为即便是自己的课题,也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
第二,即使在父母看来,孩子的眼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也一定会蕴含着好的意图。孩子的一些不当言行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他们只不过是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看到自己不学习这件事最令父母头疼,他们就会认为不学习就可以把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学习或不学习都是孩子的课题
孩子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人
还是很清楚自己行为的意义?
孩子会在心中问自己对他人有用吗
我认为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首先必须学会合作,假如有的父母认为现在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不去教孩子如何合作,不给孩子为他人做些贡献的机会,那即使顺利通过了升学考试,孩子在将来面对,将来人生中比考试更加复杂困难的课题时,也会很容易失去勇气,因此人生中的许多课题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只有能够通过合作,体会到自己对他人有用的孩子,才能够喜欢自己,进而树立可以独立解决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课题的自信。
如果没有自信,还是可能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根本不想去挑战,有些父母不经意的话,往往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点,父母需要具体学习一下如何跟孩子说话,可以说这与为孩子的学习营造一个好环境,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作为家庭的一员,合作很重要
假如成为只知道学习的人。...
没有父母能够代替孩子学习,孩子即使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最终也会降到孩子身上,只能由孩子自己来负责,之所以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不学习的时候,父母往往会去说孩子,但事实上孩子自己也并不认为可以不学习,因此被戳中了痛处的孩子就会非常抵触父母,孩子的焦虑,急躁其实是源于自卑感,即使父母不说,孩子自己也知道应该好好学习,但是父母一说孩子就会懊恼生气,如此一来学习就偏离了其本来面目,原本应该在获取新知中感受喜悦,进而通过学习为社会作出贡献,结果演变成了亲子之间的斗争,甚至有的孩子认为在父母的强制下学习,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也是输给父母,并因此放弃学习。
父母一定要向孩子传达出这样的想法,父母是在真心为我的人生考虑,光有一腔只知道对孩子说教的热情是没有作用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努力做到让孩子愿意和自己讨论学习这一课题,为此需要努力在学习之外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学习之外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构筑能够坦诚相见的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认为不可以沉迷于游戏,孩子就知道玩游戏是让父母焦急生气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进,家长经常会训斥孩子,不要一直玩游戏,要好好学习,并希望藉此令孩子改过自新。但是事与愿违,还是依然不会停止玩游戏,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批评方式不够严厉,而是需要改善教育方式,有一种观点认为玩不玩还玩不玩游戏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导致成绩下滑,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父母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但是很多父母无法信赖孩子,他们会认为如果自己什么也不说,孩子一定会一直不断的玩游戏。
父母必须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被卷入网络犯罪活动中去,关于网络父母必须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过这种时候如果亲子关系不好的话,还是很难听进父母的话。
父母有没有急于求成?
沉迷于游戏是孩子给自己制造的一种幻想。
学不学习原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因为不学习而导致成绩下滑,责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同样,父母因为孩子学习,产生的焦虑也只能由自己来解决。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i孩子,等于是让孩子来解决父母的课题。
父母在焦虑的时候第一点能做的是尽量回避孩子,让孩子待在他自己房间或者去上辅导班的时候,父母可以借机喘口气,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孩子,富孩子有时会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是重要的事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给我说。为了不至于太焦虑,父母可以暂时与孩子保持距离
第2点要做的是,不要因为考试临近就为孩子提供特殊待遇,有些家庭因为过分担心,孩子就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比如搞得特别紧张啊,或者父母不看电视呀,一些非常非常就是,因为因为考试而给孩子这种特别的照顾
第3点能做的就是对孩子坦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可以说没什么看到你学习,所以我非常担心之类的话,有的父母看见孩子不学习,于是就严厉的训斥说,你索性就不要参加考试了,当然这肯定不是父母的真心话,因此一旦意识到这么说,伤害了孩子,最好马上道歉。
父母注意,以上3:00能够做到心平气和的陪在孩子身边,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父母也要享受自己的人生
保持距离并不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