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每5人死亡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那么,关于脑卒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首先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1)高血压:公认的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卒中风险就越大,高血压病人群的脑卒中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6倍。
(2)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
(3)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狭窄。
(4)饮食:高盐、高油、高脂饮食等,高盐易使血压升高,高油、高脂饮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人均食盐量为6g,食用油为25-30g。
(5)吸烟:吸烟是最容易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性与吸烟的量成正比,最高可大于不吸烟人群的6倍;被动吸烟或二手烟同样增加脑卒中风险。
(6)酗酒:也是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可导致脑卒中。
(7)肥胖:肥胖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病死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8)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如心房纤颤、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及时治疗心脏病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9)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打呼噜):“打呼噜”也是一种病,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是脑血管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重度呼吸暂停者,则需要佩戴呼吸机以改善缺氧情况。
(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食物中加入或口服叶酸、维生素B12能够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11)其他: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药物滥用、高凝、炎症、纤维蛋白原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等
2.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1)年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患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
(2)性别:男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比女性高,且男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也比女性高。
(3)遗传:家族中有脑血管病的子女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4)种族:黑人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也明显高。
二、预防脑卒中的建议:
1.最重要的建议:“药不能停”。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基本药物要坚持服用,定期检测血压、血糖(特别是餐后2小时血糖),对于不达标者,找专业医生调整药物,定期到正规医院体检。
2.合理膳食:“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多吃蔬果 奶类大豆;适量吃鱼 禽蛋瘦肉;少油少盐 控糖限酒”。对于“糖尿病”者,要坚持“糖尿病饮食”。
3.适量运动: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或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3~5天。提倡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血脂的发生。不提倡天冷时过早锻炼,早晨室外气温较低,易引起血管收缩,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最好在早晨太阳出来或8-9点以后再锻炼。
4.戒烟、限酒: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越早越好。
少饮酒,不酗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成年男性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g/日,成年女性1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日,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5.保持平和心态:减少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紧张、愤怒、激动和忧郁等情绪,不仅刺激心脑血管系统,同时不利于血压、血糖的预防和控制,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6.作息规律: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同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年轻人,若仗着自己身体好,把熬夜加班当成家常便饭,就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目前脑卒中有年轻化趋势,更应关注“青年卒中”。
7.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1200-1500毫升,从事高温或强体力活动者,应适当增加饮水量。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8.定期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生活干预,必要时药物干预,可明显减少疾病的发生或延缓进展,脑血管病关键在于预防。
三、脑卒中的快速识别:“中风120”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另外,头晕或伴行走不稳,是后循环脑血管病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些特殊表现形式的脑血管病也要早期识别,如:突发嗜睡、视物模糊或成双、性格变化等。
四、疑似脑卒中者,立即就医是关键:
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家属有疑似脑卒中者,应立即送医院或拨打120。老人家发现自己半边身体麻木,使不上劲,有些是想缓一缓再说;而有些家里人也是抱着再观察一下,晚点再去医院也行的心态,结果是等到半边身子不能动了,才急急忙忙去医院,这个时候可能已经超过了抢救的最佳时间。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3小时或4.5小时内可静脉溶栓以抢救将要缺血坏死的神经细胞,《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中指出,我国约20%的患者于发病3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2.4%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仅为1.6%。因此,对于脑血管病,“时间就是大脑”,疑似中风者,应立即就医。
五、脑卒中的康复 。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这些就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各种治疗手段,尽可能的纠正或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可以重返社会。
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可以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问题。因此脑卒中康复一定要尽早进行。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康复医疗处置、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通常分为三级:包括发病早期在病房的康复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以及出院后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由此可见,康复治疗贯穿于疾病恢复的全过程,不仅需要康复医师团队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