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关系不错的小伙伴都会觉得我在正常的社交距离里,很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和情绪,也相对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然而,有一点始终克服不了。最为亲密的人给出的批评,总觉得像指责,让我有内心的受伤感。对方的一些小意见,往往会引起金融海啸一般的连锁效应,感情被伤害自不消说,关系也容易不稳定。针对某一句话,钻进牛角尖,再也出不来是常见现象。巡视一周,发现并不只我一人有此困扰。与小伙伴讨论之后,有了如下建议。
细究起来,在面对关系最为亲密的人时(比如父母),状态更为松弛,也更容易出现肆意任性的局面。
然而,对于比较没有安全感和自信的人来说,亲密之人的肯定是重要的。当亲密之人发出一些没有那么正面的评论时,潜意识会出现这样的担忧:
我是不是做的不够好?
对方这样说我是不是代表她因此讨厌我?
她这样说是为了伤害我吗?
我在她眼里原来这么糟糕?
我最在意的人为什么反而不能理解我?
与之对应的,陌生人的批评判断相对来说倒更好接受。因为知悉,“对方给出的判断并不是真的,无需对此而负责。”
任何一段美好的关系其实都有潜在风险,亲人也是。有一部分认同感在无形中由你自己交给了对方。信任被带走,但却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反馈,此时会失望愤怒不解,心理上的压力与之共生。
有趣的却是,越亲密的人才越敢于互相伤害。能准确踩住你痛点的人,往往不是敌人而是身边那个人。如何去看待这些批评也好建议也罢,调整好心理预期,是个小关键。
(在人品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家人朋友恋人给出的建议也并不一定准确客观,依然可能会引发以上提到的那些恐慌。但却是可以化解的,只要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伤害,即使说错了又何妨,再怎样也是亲人是希望你好的人。何必处处计较彼此为难?若是对方说的点,真的戳痛到你,让你不知道自己是否该调整,如何去改变,可以试试理智拨开情绪云雾。
把这件事中自己的情绪和对方话语中的情绪同时拿开,单纯评判对方的建议,再决定要不要听从对方的建议。适当的远离“情绪的犹疑”,既能把握住自己对于局面的失控感,也能掌握住事实,从而不被伤害。这一点对于工作来说,也尤其重要。
总的来说,人容易被潜意识中的“事实”所伤害,却忽略了对方的实际动机。若是希望你好,又何必太在意表达的方式?若是真的不希望你好,又何必太在意此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