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误把它当成黎明的曙光
2017年07月28日 天气 晴
公交车上小男孩哭的撕心裂肺
小男孩几乎竭尽全力嘶吼:“妈妈,我就想待在家里不出门,我求求你,我回家看一会会电视,不然我真的睡不着。”
盯着手机屏幕的妈妈冷漠的回答:“我说不行就不行,我都带你出门看到大象,长劲鹿,你还去了科技馆,见到了这么多新奇的东西,还有小朋友,你玩了一天,现在已经很晚了,你只能马上洗澡睡觉。”
小男孩无比委屈的反驳:“可是又不是我想出门的,我只想待在家里一天,做我喜欢的事,拼我的小坦克,看会电视。”
此刻妈妈放下了手机:“你怎么这么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大热的天带你到处走走看看,学习,还是我错了?”
很熟悉的对话,小时候爸妈带你去上各种培训班,希望你即使没能赢在起跑线上,也不要落后太多,爸妈给你买很多的书,告诉你,他们小时候为了买书得省下好几顿饭钱,甚至被爷爷奶奶知道还会责骂,买什么书,浪费钱!因为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解决温饱实属不易,谈精神文明就是一种奢侈。
父母总是认为我们还小,心智不足以分辨什么是“对你好”,他们把最好的一切无私的给你,家长总觉得,自己当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东西是好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本身就有着很多不幸,很多遗憾,他们也曾经有过自己的梦想,但现实却一次次的让梦想破灭。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不断给孩子赋予一些不切实际,为了弥补自己过去遗憾而产生的期望 —— 没考上北大的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 ;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成为一名医生 ;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家长一味要求孩子成为年级的前几 ;渴望金钱但无能的家长要求自己孩子必须成为上流社会的精英.....
他们就想让孩子去拥有这些“好东西”,一旦孩子脱离了家长的预期轨道,家长就会变得烦躁暴怒,他们认为孩子既没有付出努力,也没有听从自己话,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去做到,而是根本没有竭尽全力去做。
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并没有经历过那种“困难”时期,我不想上各种培训班,我只想过个慵懒的周末,我不喜欢你爱看的政治军事,我只喜欢民国文学,我们往往会感到委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已经尽了全力还要被家长指责,不明白为什么家长要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明白为什么家长自己的遗憾要交给自己去弥补,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肯正视自己能力并给予鼓励....
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基础上,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他的意愿,并尊重他的现状,在实现期望的路上,也应该同孩子一起去努力,去提升自己,去让整个计划更具可执行度。而不合理的期望,必将会让孩子感到痛苦与再三挫败带来了绝望与迷茫,我们任何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未来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干预和控制,谁的未来都不是用来实现别人遗憾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亦是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而避免去让孩子成为自己不敢面对遗憾,自己逃避遗憾的牺牲品。
健身房私(销)教(售)是很神奇的存在,你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买课,他会说一周168小时哇,你抽空来两小时总可以吧!你以经济条件为由,他会说你看你消费观就不对,你6000块买个iPhone顶多用三年,可是你花9000块钱学会锻炼的方式方法可以受益终身哇,保守估计你能活到80岁,这方法可以用60年呢,平摊到每一天,5毛钱都不到!你以为不办卡就能存钱了吗?你还是会旅游,逛街,看电影把钱都花掉了呀,不仅没攒到钱,还得不到健康呀!!!
由于我不太会拒绝人,即使我弱弱的说出“对不起 我们不要浪费双方时间 我真的不想买课”,对方还是会穷追不舍问我:“你是觉得课时太长吗?价格太高吗?没关系,你可以不要48节,就从24节开始嘛,还不行我也能给你折半,就12节嘛,什么,还是贵啊?那这样吧,2000块月底私教会员,只是一个vivo手机的价格啊!可以换来健康啊!不要犹豫了!” 最后熬到健身房关门,我死活不办,他们也没有做罢的意思,微信持续骚扰……
我想了一下这里面的逻辑问题,似乎他们站在一个“我都是为你好啊!”的上帝视角,且不谈这中间如何暴利,如何分成,好像处处弥漫着,钱总是要花的,你为什么不投资在自己的体型体态健康上呢?可是,我不报课程,并不代表我是因为要攒钱啊,如果我就是喜欢读书旅游学摄影呢?(不得不承认,任何一个你企图称之为爱好的事物,都要从烧钱开始…真的)作为一个二流医学院校毕业生,我也深以为,心理影响生理,同样的9000块,出门旅游一趟我获得满足感更大,我为什么要强迫自己累得要死的去举铁?
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