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阳私塾
老阳按:姜容樵先生是著名的八卦掌大师,老阳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看过他写的书,今天旧书重读,颇有感慨,以此怀念姜容樵先生。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著明武术家、一代明师姜容樵先生于1963年出版的《八卦掌》一书,曾再版多次仍供不应求。之所以轰动祖国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先师将八卦掌中很多模糊不清、有争议而又众说纷纭的功理功法一一加以澄清、说明,将一生习练八卦掌之体悟和经验合盘托出,将很多秘不外传之法贡献出来,启发、激励一代又一代八卦掌人学有所得,练有所长。先师于此书中著述的八卦掌锻炼歌诀言简意赅,小学生读得懂,有高深学问者亦可看出其深奥之处。武林中素有“传拳不传功,传功不传法,传法不传诀”之说,而《八卦掌》中功、法、诀俱全,可窥出姜容樵先师之胸襟。歌诀共十七句,仅136个字,可谓字字重千钧,句句藏瑰宝。
歌诀第一句:顺项提顶,溜臀收肛。
八卦掌之功,掌法如轮,身法如龙,步法如水。以形练神,以神帅形,历来受到练功者的重视,说明了形体正确与否的重要性。此句歌诀对形体和内在提出具体要求,拧旋走转、闪展腾挪中,须始终保持“顺项提顶,溜臀收肛”之状态。
“顺项提顶”:脖子自然竖直,方可头顶天。《内功经》云:“头正而起,肩平而顺。”头正则项顺,项顺则提顶。肩平可使头、项自然顺达。如此,周身上下方能高度协调一致,气血往来勿受阻碍,精神提得起,变化才自如。把平衡留给自己,把力量作用到对方身上。《易经》云:“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化去不正之身姿,推进体内气血流通。
“溜臀收肛”:拧旋走转中使臀部下垂之肌肉用意向上敛之,谷道收之,方可达到溜臀收肛之效。溜臀收肛之功上身,下肢之力方能使出来。掌法、步法、身法可配合得当。力根在八髅,其上带身腰,下带胯膝。溜臀之作用是使下肢轻捷便利,收肛之作用是使气不外泄。
顺项提顶也好,溜臀收肛也罢,须在经年累月、朝夕不辍地磨砺中练就。
歌诀第二句:松肩沉肘,实腹畅胸。
“松肩沉肘”:松肩非被动的松懈,而是自然松开肩关节,两腋虚撑,或在沉肘中找,运动中肘有接触地面之感,可达松而不懈之效。在意的统帅下,双手臂动起来轻利迅捷。双肩如拉弓,达抻筋拔骨之目的。检验是否松得好的标准是,手臂不直、伸出后,外力从上往下压,手臂顺势而下,然外力一松,手臂又顺势反弹回去。双肩松开气灌肘,双肘垂地劲到手。八卦掌练起来不像外家拳那样刚猛,也不似太极拳那般一柔到底,而是松肩沉肘中刚柔相济。练功时找身体的大松大柔,找虚无的气势,找神意的感应,练莫测的变化,练有感皆应的神明,绝不是筋骨肌肉的锻炼。
“实腹畅胸”:实腹乃气沉丹田,畅胸指胸腔虚空。胸空气人丹,实腹气盈足。切记拧旋走转中不可挺胸,也不能缩胸,此为练功之大忌,为“三害”之一。练功中顺乎生理的自然规律,有板有眼地练,日久可强健体魄、增进内功。
所谓“三害”,一是“努气”,二是“拙力”,三是“颠胸提腹”。“努气”为有意提气或憋气,极易造成胸满气逆而伤肺。发“拙力”也易鼓气、憋气,导致肢体僵硬不易变化,阻碍气血流通。“颠胸提腹”更易使气滞留于胸肺部,严重者会造成炸肺。所以,实腹畅胸是对气能否顺畅地在周身运行的实质性要求。那么,如何防“三害”,而使身趋于实腹畅胸?就是在运动中将气力从双肩双胯一起缩向丹田,松肩紧背,胸便既畅又空了。呼吸自然,周身各关节、四肢毫不着力。日久,达形而坚,精而实,气而壮,神而飞。形和气是纵横之本,精和实是飞腾之基。
歌诀第三句:滚钻争裹,奇正相生。
此句含意是指技击中劲力运用的变化和产生。技击中劲力随着掌法、身法、步法的瞬间变化而变化。
“滚钻争裹”:滚为圆形的旋臂动作,钻是手臂既要转又有向前的螺旋形动作,争是向外撑开,裹是向里扣抱。八卦掌的滚钻争裹四种劲力于技击中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对抗,使劲力保持圆满、中和。
“奇正相生”:也就是说劲力变化的矛盾产生了。奇与正是矛与盾,劲力变化离不开奇与正,刚劲与柔劲之变始终蕴含于奇与正之中。八卦掌一切劲力的变化都是由滚钻争裹之劲力的相互对抗,在奇正的矛盾产生中发挥出来的。
四种劲力必须结合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拦、截等技法来应用。在步法、身法、掌法、眼法和精、气、神、意的作用下施展。交手中,滚中有钻,钻中带滚;争中含裹,裹中含争。体现出八卦掌劲力之刚柔相济,体现出八卦掌的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一身之劲练成一家。身如游龙,掌似闪电,步如流水,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
歌诀第四句: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此句指八卦掌运动中的象形取意。八卦掌非象形拳,乃求龙、猴、熊、狮、麟、蛇、鹞、凤之神似和意合。
“龙形猴相”:行如游龙,回身如猴。表现为怒发冲冠爆出掌,如惊涛拍岸,似岩石崩裂,转身、返身、柔身、拧身、旋身、背身、磨身、翻身像游龙一般迅疾,如灵猿一般敏捷。如闪电滑过,似流莹飘飞。
“虎坐鹰翻”:虎坐并不是停顿,而是运动中蕴含着虎踞之相。具随时虎扑之雄,停顿是八卦掌技击的大忌,八卦掌歌诀云:“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停顿技击就如同任人践踏的落地之花。虎坐乃转身变势或换掌时瞬间的“坐胯”之势,虎踞龙盘,任何力量也推它不动。鹰翻,雄鹰凌空翻身扑捉目标,表现出稳准狠,又不失灵敏、洒脱之势。翻,是八卦掌技击的一大特点,翻即打,翻即变。“翻”之际进攻防守,“翻”之际迂回伺机,“翻”之际应用滚钻争裹,“翻”之际脱身化影。
歌诀第五句:拧旋走转,蹬脚摩胫。
“拧旋走转”:乃八卦掌练高深功夫之大法。似围绕地球公转同时又有自转,掌势不变,目视掌指,头、肩、肘、腕、掌、腰、胯、膝、足于松沉中毫不用力,缓缓绵柔地绕圆走转。此势为下动而上静,外动而内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迈里脚前行是摆步,为拧;进外脚是扣步,为旋。拧练刚劲,旋练柔劲。练功时,“应先将胸腹中浊气呼出,再吸气,其意将地气从足底涌泉穴吸至丹田,以意定之,不得妄动。再呼气,其意将天之清气从头顶百会及双手劳宫降至丹田,使天地之气交合,名为天地交泰。待行功日久,丹田气自足,至此内气存于丹田,此亦为丹田内壮之功”。
“蹬脚摩胫”:沿圈走转,负重之脚如船篙划船,拳谚说:手似电,身如风,得势全凭后足蹬。八卦掌之动非随便之动,须遵如下之规:后蹬劲给大地一个作用力,然大地又返还体内一个反作用力,就是这个反作用力催促你动。走转、起落、进退、纵横都要随着这个反作用力而动,万不可妄动。双脚轻提轻送,走转如猫行,缓、慢、轻、匀不停顿地向前膛出,后脚必须贴着前脚胫骨摩胫而过,此乃减轻心脏压力、避免身体失重,更有助于收肛和缩肾,内气不泄。正所谓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百会纳清气,周身一团神。须练至“只见物行,不见水流”,功夫才能上身。
“走”是八卦掌功夫之大法,日积月累的走,可“走”出内气鼓荡,可“走”出金刚之“球体”,可“走”出先天之无极之体,“走”尽坎坷成大道。
歌诀第六句:曲腿螳泥,足心涵空。
绕圆拧旋走转中双腿适度弯曲,以站起便利为准。不可忽高忽低,双腿如缓缓行进的汽车轮子,身体稳稳地坐在车里。
“曲腿蹬泥”:曲腿行进,曲腿拧旋走转为八卦掌练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小觑。瞠泥,如行进在泥泞水坑中,如履薄冰,似临深渊,久之,达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肋开而张。董海川师祖八大弟子之一马维祺先师,绰号“煤马”,是卖煤坯子的,每天傍晚叫工友将煤面和黄土堆好,再浇上水,便吩咐工友回家,他挽起裤角在煤堆里“卦”掌蹬着拧旋走转,说不上几个时辰,直到将煤泥和好为止。老辈人练功之艰辛可见一斑,得高深功夫实属不易。
“足心涵空”:拧旋走转中双脚心始终保持涵空之状,足心不涵空落地就没有力度,就没有整体之势,不涵空十趾就抓地不牢,就练不出“虎坐”之功。足心涵空乃悬起涌泉穴,以防内气泄走,保丹田之气。
歌诀第七句:起平落扣,连环纵横。
“起平落扣”:走转之双脚于摆扣时必须平起平落,里脚直进平落,外脚平起落扣。使四肢整齐划一,进里脚的摆步要摆得直而平,进外脚扣步仍要扣得平且稳。两腿如同剪子殷状。双手臂与身体形成拉弓状。以身带动后足前行时后腰部肌肉使劲,也就是两肾两侧的肌肉产生力量带动后足前行,与重心脚摩胫而过。双脚能随心所欲地平起平落、里摆外扣,须全身之整劲方可达到。换言之,双脚平起平落是外练整劲、内练气力归丹之法。须长年走转不辍,寒暑拧旋不断,晨昏坚持不停。拧旋走转时不犯揭蹄(提后足跟),亮掌(翘前脚掌)之错。两脚要形成倒八字步或丁字步落地,这是八卦掌功夫在拧旋走转中对双脚的最高要求。
“连环纵横”:连环,是在动的同时变化不断;纵,则是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是裹其力开阔而莫扬。八卦掌以步法为根,掌法为主,身法为本,走转为法。纵为顺势,横为逆势。由滔滔不绝拧旋走转中生出不断之势势连环,连环中生出闪展腾挪之招招纵横,连环纵横中往来无间断,如怒滔翻滚,一泻千里。高低、左右、上下、刚柔随势而变,忽纵忽横,左纵右横随他而动。此乃“飘而不浮,柔中见骨”之功。意识不断,劲力不断,动作不断,步法不断。临阵技击表现轻如飞絮,又坚如精钢。虎威比猛,鹰隼比疾。纵横交错,八方游走,九宫飞穿。身随步变,步随掌换。
歌诀第八句: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 腰如轴立”:腰在八卦掌中的作用就四肢而言,起着主与帅的作用,就整个身体而言,起着轴承的作用。总而言之,用腰带动周身。拳谚云:练武不练腰,终究艺不高。闪展腾挪中将腰松开并活起来,极大发挥轴承之作用,外力一碰便旋转,腰为掌法、身法、步法发动之机关。故上下、左右、前后、反正之趋向合宜又得力,皆以腰为主宰。关键在于转之灵,活之疾。技击时,曲腿而沉腰,为发招做准备,力不求重,气不要浊,但其势如猛虎下山。
“手似轮行”:抽身换掌,连环纵横地进攻与防守时,双臂如车轮旋飞无间。双掌之变化循阴阳之理,前掌为阳,后掌为阴,瞬间换势则阳掌变阴掌,阴掌变阳掌,时阳则阳,时阴则阴,阴而阳,阳而阴,阴阳互易。肩在掌前,掌在脑后。达至手似轮行之功须足之牢,胯之灵,腰如轴。周身各处不得着力,心神意自然集中。
歌诀第九句:指分掌凹,摆肱平肩。
“指分掌凹”:掌心空,与足心涵空相对应。竖掌坐腕,五指自然分开,虎口撑圆,可变为仰掌、俯掌、竖掌、抱掌、劈掌、撩掌、挑掌、螺旋掌等掌法,功臻上乘,亦可用做剑之刺、刀之劈、棍之砸、钺之扫等。
“摆肱平肩”:拧旋走转时身体和肩、肘、腕极力向圆心拧转,后手指贴住前手臂肘尖,走转时切不可左右或上下扭动,更不可有向前推的动作或劲力。之所以练双臂的“肱力”,因为肱是大臂内侧的肌肉,走转中这块肌肉能在意念指挥中上下、左右自然拧转,证明“转环手”功夫已练成,八卦门中如是说“练成转环手,大罗神仙也难走”。两臂通着呼吸,两臂圆则气到丹田,两肱圆可身轻力厚。“摆肱”日久,两臂如同猿猴之臂快捷灵敏,身体轻灵迅疾。平肩,肩平而顺,背平而正。两肩在走转或抽身换掌时必须保持端正平舒的状态,不可摆动或起伏不定,始终围绕“我”的中心运转。
歌诀第十句: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桩如山岳”:“桩”并不是站定不动,而是于闪展腾挪中瞬间的“坐桩”动作,八卦掌桩功乃是活步桩,又叫“行桩”,是于周而复始拧旋走转中“坐桩”。基本步法为里摆外扣,行功中,步以腰为轴,腰以腿为轮。头顶天,脚人地,一步一桩,如山似岳那样稳固,显现出强大力量也推他不动的雄壮气势。
“步似水中”:八卦掌的瞠泥步于悠然之中又体现出沉稳与敏捷,蹚行的摆步、扣步、进步、退步、转身步、连环步等,结合身法、掌法于连环纵横中施展出轻灵、疾如鹰隼之步法,此步法不可不花大气力去练去悟。若进退涣散,便让别人有隙可乘。进则先进前步,退则先退后步,欲回身先摆步,欲转身先扣步。虚步为抽身灵便,实步为发力之根。发右掌先进左步跟右步,发左掌先进右步跟左步;或发右掌进右步跟左步,发左掌进左步跟右步。
步不活则掌法乱,步不快则掌法慢,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一步练错百步歪,练掌容易走步难,难就难在一“活”字上。
歌诀第十一句:火上水下,水重火轻。
以上第一至第十句歌诀概括的都是如何修炼外形。八卦掌极端重视并严格要求形体的训练。形通神而又生神,神通形而又生形;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中达形神兼备。歌诀第十一句至第十七句讲的是如何修炼内功。
“火上水下”:实指坎离交宫,水火相济。八卦八门中“火”为“离”门,为阳,五行中属“火”,方位正南。“水”为“坎”门,为阴,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这里的“火”是指人体五脏中的“心”,在著名的《九要论》中说:“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心火动而相随,无不奉命也。”心是人体全身的指挥者,“心如猛虎”是内家功夫关于心火的说法。“水”是指人体五脏中的“肾”,肾为水,有润下之功。肾为先天之本,诸脏之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莫不各显机焉”,“肾气一动快如风”。八卦掌功夫练至此层次,就将达到火降水升,水火沸腾。这句话是传统解释八卦中坎卦和离卦的说法。“火降水升,水火沸腾 ”,从字面看是火与水的关系,在人体上的反应是心与肾的关系。
“水重火轻“:水火不相容,此为常理,可为什么还要“沸腾”呢?水比火重,若达到“水火沸腾”,必须火在下而水在上,经过火的燃烧,使水沸腾。说明功夫练到这个层次后,水与火通过人体这个再造之鼎,使水与火很快交融,火之燃烧使水沸腾,产生气归入肾。所谓“肾气一动快如风”,欲达到水火交融,应于拧旋走转中胸要空要畅,心要虚要静,裆要涵要裹。功夫练至此,内劲如虎,身法如龙,一触即发,有感皆应。
歌诀第十二句:意如飘旗,又似点灯。
“意如飘旗”:八卦掌动则须以意引导。古代练兵、打仗都要听命于令旗,意就是全身各关节、各器官的“令旗”。在意的统帅下拧旋走转、连环纵横、闪展腾挪。得了意,功乃至高,形也不重要了,有成语“得意忘形”为证。举手投足皆为法,发人于闲庭信步中。所以,八卦掌之功以意为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是用意调息,控制动作与呼吸相结合,虚者吸,吸则蓄,实者呼,呼则发。二是用意积气,将气深入到丹田积存,以深、细、匀、缓的腹式呼吸法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使体内能源物质和能量物质吸收储存增加。三是用意引气,将丹田积存之气引至周身,用意运气和用意练掌同时进行。达到意到气到步到劲到;达到气未到而意已吞。
“又似点灯”:与“意如飘旗”虽然意思相近,但提出更高要求。前者道出意之重要,后者说明“神”的不可或缺。“神”与“意”紧密相连,神与意合就会产生“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之势。聚五脏之神于一身,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神相聚,神鬼难逃。练神意之法以松静为本,松能通窍,静能养气。松与静、神与意相合落实到攻防搏斗中能达到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打、打中化、化中变、变则变化莫测之效。
歌诀第十三句:腹乃气根,气似云行。
“腹乃气根”:腹,丹田也,此句含义是说八卦掌运劲、发劲都要以丹田之气为主,在意的指挥下调动丹田积存之气像水银一样流动周身,毫无滞处,且运用灵活。意之想,气之到,形之随,纯是自然。功夫练至此能坚其骨,壮其体,身体拧旋和顺,手足起落、摆扣整齐无散乱。还须顺中用逆,逆中行顺。
“气似云行”:将呼吸之气深入至丹田,不可猛然一吸一呼,而是像空中流云那样徐缓均匀地吸入,又慢慢呼出。切不可急吸急呼,此为行气之大忌。缓呼,陧吸可达“气遍周身得自然”之效。日久,气腾形随,以气帅形。形与气为纵横之本。
歌诀第十四句:意动生慧,气行百孔。
“意动生慧”:八卦掌的运动不但受意念支配而施展,而且亦生出妙不可言之奇势异功,意之动,生之“慧”,生大智慧。意念用的愈好,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有序化也愈好,可培养出机警、敏感的素质,上借下势,下借上势,沉借浮势,浮借沉势,沉中有浮,浮中有沉。诸靠刚猛我皆依,脱身化影示神奇。意动之,举手投足随心所欲,势法随意而变之。不停息地拧旋走转,滔滔不绝中阴阳互易,刚柔相济。神不离气,气不离意,神气意相依,或推或托,或带或领,或摆或扣,或指东击西,或指南击北。轻描淡写信手拈来,来无影去无踪,令人胆寒。究其奥妙,乃意动生慧顺其自然之理。
“气行百孔”:气乃生命之本,意之引气运至周身无阻碍,身体舒畅,精力充沛。续而四梢出劲,内外相合;四肢八卦和身体八卦相合;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相合;刚劲和柔劲相合;下与上相合。以气催力,意到气到劲到。内气行云般贯通四肢百骸,虚实变化迅疾无常,发劲、转换变化莫测。不想而行,不思而动,吐纳自然而然,得形神兼备之妙。
歌诀第十五句:展放收紧,动静圆撑。
“展放收紧”:为动与静,为开与合,为静中寓动,为动中寓静。展放是进攻反击,为开,外刚内柔;收紧是防守待机,为合,内柔外刚。展放如猛虎下山,虎入羊群。收紧如湖水静谧平静无波,中枢神经镇静,无杂念,凝神专注。展放的势法须舒展远放,收紧的招数应内收外紧。发之于外谓之展放,合之于内谓之收紧。发之于外的展可收之于内,收之于内的紧可发之于外。
“动静圆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的极处就是静的发源,静的极处就是动的起端。《易经》日:“惟阴阳不测之谓神。”阴为静为柔,阳为动为刚。动静相互转换,又相互作用。以柔运刚才是真刚,以刚运柔才是真柔。刚柔变幻莫测,时刚则刚,时柔则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刚而柔,柔而刚。练功和技击时双手臂要圆撑,走弧线,与身体产生对抗力。圆撑可保证身体转换灵敏,如球体一碰即转,且劲力中和。
歌诀第十六句: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神气意力”:“神”乃功夫达高境界,谓之“入神”、“传神”。心藏神,五脏之主。入神是功夫达高境界,传神是表达这种高境界进入活动状态中。“气”乃人体经过不断练功所产生的一种基础物质。无形无象,贯穿周身,灵活无滞,亦刚亦柔。感应、反应、回馈迅速,使呼吸适应大运动量技击活动。“意”,八卦掌的一切运动都在意的支配下进行,使中枢神经之思维与手、足、身默契配合,于复杂环境中瞬间做出正确判断。意未生静如处子,意一动如洪水决堤,其势如山崩地裂。“力”,有人说“力”是拙力、僵力,“劲”才是可刚可柔的内“劲”。我们这里的力为“内力”,经过体内提炼的“力”,是调动全身积极因素来为一点服务,其力能屈能伸,能守能攻。《纪效新书》日:“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合一集中”:神气意力高度集中统一于技击和修身养性中。肩、肘、腕、手,腰、胯、膝、足不但不得着力,不努气,而且从双肩、双胯将气与力缩向丹田,依足下之力而动。注重天地人合一,精气神合一,意气形合一,意气力合一。神气意力合一方能专心行功,神气意力集中才能心静无杂念,利于全神贯注。技击中显现出神鬼莫测之功,于藏而不露中拧旋走转,轻描淡写,走马观花中击敌要害,主要是用神意行功和搏击。
歌诀第十七句:八掌真理,俱在此中。
八卦掌功夫乃以易经理论为指导。先天八卦图指导内功修炼,后天八卦图指导外功修炼。具有《易经》的不易、简易和变易之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八卦掌中的动静、虚实、缓急、刚柔等,无一不循阴阳互易之道,无一不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又恰合天然。八卦掌是道、是艺,内家拳以气运力,道艺是以神运气,更高一筹。八卦掌是道艺,是高功夫,可能想不明白,只能练明白。要练得身形如水流,似阳春摆柳。练功夫不是较劲,要有神意,身上才会有感应。练八卦掌难,练出功夫更难,“难于上青天”。如能完全掌握和自如运用上面所述练功之法,方可称得到了八卦掌之真功夫。
其实任何一个法都不打人,打人的是以这个法练出来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