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进度:P357~409, 第七讲起至第九讲正文结束。
读到第九讲的时候有点吓到,之前明明读过这一篇,却没有任何印象。然后仔细读了一遍,读完之后发现里面提到的经济学的缺陷,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经济学有哪些缺陷呢?
1. 致命的自闭
致命的自闭,导致“铁锤人综合征”,通常会引起经济学家过度强调某些可以量化的因素。
每个人都会(1)过度强调那些有关数据的重要性,因为它们让人们有机会使用在高等学府学来的统计学技巧,并且(2)不把那些可能更加重要但没有相关数据的因素考虑在内。这是我终生试图避开的错误,我从来不后悔自己这么做。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我们学会了统计,所以总是试图用统计的方法针对数据去处理问题,可是有些问题没有数据并且它们很重要。
这点又牵涉到之前提供的跨学科多元思维模型。每门学科都是你手上的重要工具,如果只会用一个工具,你就会倾向于只从一个角度看到问题,可是问题本身却是有很多方面的。
2. 未采用全归因治学方法
依照这种(全归因)治学方法,你必须领悟所有比你自己的学科更加基础的学科的所有重要思想。只有掌握了那些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你们才能够清清楚楚地解释问题。
而且你们要永远承认你们所用的基础知识来自哪个学科;当你们使用物理学的时候,你们要说你们是在使用物理学。当你们使用生物学的时候,你们要说你们是在使用生物学。诸如此类。我很早就明白这种治学方法能够让我的思想变得有条有理。
看完这一段的时候,觉得知识在芒格的大脑中可能就像中药房的药柜,他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个小格子里放着些什么,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应该从哪几个格子里面拿东西;而知识在我的大脑中,却是一个杂乱的小黑屋,什么都往里面塞,却既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又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更不用说,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用到哪些了。
我们用不求甚解代替了追根溯源。不知道大部分人是不是像我一样,学了很多东西,掌握了一部分内容,然后在某个场景出现的时候发现刚好可以拿来用。就好比学英语,背了很多单词和语法,记住了其中的一部分,然后有一本外文书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自然会读了。
然后到此为止。你不会再倒回去想,书里面有这个单词我在哪里见过,它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又或者,当你需要写文章的时候,你发现好多认识的单词都找不到了,你能写出来的永远是最常见的那一些词。我们好像只会往一个方向进展,从来不会再倒回去思考。
3. 虚假的精确
这是指在经济学中追求像物理学一样可靠的、精神的公式的倾向。
但经济学涉及的系统太过复杂。渴望做到物理学那么精确不会给你们带来任何好处,只会让你们陷入麻烦之中。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 但不能过于简单。
那么,尽可能简单和过于简单的度到底在哪里呢?这正是无数的实践和知识内化之后的经验。
4. 太过强调宏观经济学
我并不认为人们研究宏观经济学能够得到那么多乐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经常犯错,因为他们想要理解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了。
因为太复杂,所以容易犯错。这句话的逆否命题可以转化为:如果希望不容易犯错,应该从简单的东西开始。而这个简单的东西,确切的意思应该是处于你能力圈范围内的东西。
所以不要急着去研究太过复杂的东西,你首先应该做的是搞清楚自己现在的能力圈,并不断扩大你的能力圈,直至有一天你真的有能力去理解那些复杂的东西。
5. 经济学的综合太少
查理在这边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已经学习了供给和需求曲线。你们懂得在一般情况下,当你们提高商品的价格, 这种商品的销量就会下跌;当你们降低价格,销量就会上升。现在向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你们要是想提高销量,正确的做法是提高价格。
我看到的时候也愣住了。查理说这个问题有四类答案,少数人知道第一类答案(奢侈品),但大家基本不知道其他类(更高的价格意味着更好的质量的非奢侈品,提价将利润用于改善性能或销售系统,提价作为回扣)。看到所有答案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这确实是可行的,但是让你自己提供答案时,不知道不会愣住的到底有多少人。
这一篇看完时,忽然开始理解之前看到过无数次、觉得说很对但从来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的那句查理经常说的话: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我也确实可以开始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