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大家好。
下面将连续发几篇有关汉字毛笔书法的作品和怎样写好字的文章。
我94岁,以佛心、佛性和佛行行医六十余年,不图名利,不攀高门,至今粗茶淡饭布衣裳,住的是不足50平米的小屋、名曰积微斋。闲时写写字、做诗作文,抒情养性,我行我素。既随便,也快乐。
感谢上苍厚爱,我老两口生活自理,行动方便,常得到亲友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太知足了。
谢谢大家。 2021-12-28
关于永字八法的理解
由王羲之(另说智永)创造的永字八法 (按永字笔顺依次为侧、勒、弩、趯、策、掠、啄、磔)一直是汉字毛笔传统楷书用笔的经典法则,文献中没有找到作者的原始解释。因之后人体会纷纭,今略作整理,并举拙见供大家参考。
八法含义,一直多以诸宗元(1874-1932)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为准,即“(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此说沿袭至今,好像没有人怀疑,从实践体会与仔细琢磨觉得还是有些问题的:“翻然”本意“反然”“高飞的意思”,故应为翩然之误,是说写永字头一笔“点”,用笔要像鸟略偏向一侧轻快斜落,既状气势,又状自然。勒、横刀勒马也,将缰绳拉紧使马昂首以示威武,故这里的短横不是平的,而是略略带力上斜。弩、弓也,曲而含力,是说这竖画要略弯而劲,不要直通通下行。钩为趯的趯字原意为踢,用脚踢之力来形容似比一般用“跳跃”来解释更恰当。策(提或挑)略(撇)二画实际是用马鞭(硬竹枝枝端系上一根麻绳,麻绳是软的)赶马的两个连续动作先轻扬(斜上挑力度由粗变细)后劲落(向左下撇使力由细变粗,落点不宜飘忽)。
《前唐书》颜真卿《八法颂》对八法的解释“ 侧,蹲鸱而附石;勒,缓纵以藏机;努,弯环而势典;?,峻快以如锥;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啄,腾凌而速进;磔,抑趞以迟移”。与柳说不同,缘于各人书写永字的心得不一,他这里的侧强调的是稳健,要像矫健的鹞鹰一样翩然右下,稳稳当当地蹲在山岩上,又左顾右盼,富于多情变化;短横强调缓慢用力以蓄下笔写竖之势;“努”应为弩、“典”应为曲;“?”应为“钩”字,这笔要像用锥子钻孔一样快速有力势足力饱而使其陡而尖;提(挑)要略似短横(勒),掠(撇)则似以着墨肥一点为佳;啄(短撇)用笔要凌空快下。末句“抑趞”,踖本意为“跨越”“践踏”都说不通;有的资料为(足歴)(足昔),此二合成字不见于《辞源》《辞海》;有的资料为“抑赵”,看来这才是对的(抑、压抑,赵、原意为轻捷与不实),就是说磔(捺)用笔要缓慢而不能轻飘、用力要实。
《四库全书》书画谱卷三第3页“诀一”即上述颜的《八法颂》,只首句为“蹲鸱而坠石”。坠石不但于该句文理不通,内涵浅薄远不如“附石”,显然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