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看了蔡崇达的《皮囊》文章的序言就吸引了我。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
有吗? 有的吧。
序 李敬泽
蔡崇达的文字没有太多的修饰,质朴而深刻。
每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皮囊,好看的,平凡的,不那么好看的,亦或残缺的。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寥寥无几。
亦或是皮囊束缚了灵魂,绑架或掩埋了它。
生的对立面是死。如果谈到生死,就必须聊到人生了。
想起曾翻阅过季老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
如果说人生是个大命题
那生死必然是人生里的终极命题。
季先生说,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望九之年还不清楚什么是人生。诸如此类的话语。人们都认为季老是谦虚,斐然,对于这样的永恒话题恐怕是他也没有答案。
季羡林 人称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精通九国语言。曾任北大校长,这样一位殿堂级的大师学者,对佛学也颇有研究。据了解佛学也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可见,于哲学家们而言,人生都永远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话题,那生死呢?
五年前的夏天一位朋友的母亲于ICU病房去世。那年他20岁,回到老家和父亲办完母亲的丧事,他悄悄地去西藏呆了一个月,坐在纳木错湖边发呆,大多数的时间里是一个人发呆,沉思。在当地的老友,照料了他一个月的生活。一个月后他回到西安工作。他学的是铁路管理方面的专业,放弃了实习期专业工作,转行做了销售。整个人像变了一个人,他开始拼了命的工作,经常吃午饭就是下午三四点,有时要忙到凌晨一两点。忘记时间,忘记所有,除了工作。用他的话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再次见面,已是他从西藏回来的两个月后。好久没见了,有空出来一起吃饭吧。
晚上在我住的小区附近的夜市摊,我们俩点了凉菜,烤肉等等。
那天他穿着一件蓝色T恤,好久没有剪过的头发蜷缩在那里,有些憔悴。
哎, 喝点酒吧。 好啊。我轻声应着。
恩 酒与故事,朋友间的对话。
最近还好吗?看你每天很忙的样子。我抬头看看他,曾经那个活泼的大男孩早已跑的无影无踪,那样的他让我看着有些心疼。
恩 还好。母亲走后我去西藏呆了一个月。
怎么想到去西藏的?我故作轻松的问他。
有朋友在那,就去了。 。。
纳木错真的很美!他抬头看看天空,仿佛在和远方的人对话。
他低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个空洞的眼神,呆滞的神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不是丢了什么珍贵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更像是心里被钻了一个洞,硬生生掏走了他的灵魂,留下瘦弱的皮囊孤零零的在那。
看得我有点心疼,更多的是揪心。
我知道他生病了,但我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你知道吗,原本她可以活的。。。但是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咳 不说了,怪我自己没能力,我为什么没有早点长大。。。
我一直沉默,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可以安慰他,好像什么样的语言在那一刻都显得太单薄。
他依旧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废寝忘食的工作。偶尔被我唠叨两句,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说实话那段时间很担心, 如果他一直那样下去,早晚会把自己整垮掉。
庆幸的是他好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的平静了很多。后来自己开了一个店面,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去年的清明
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 子欲养 而亲不在
我想那是他心里的缺口,一生的。
人常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曾经我很相信这句话。经历之后才知道那都是骗人的,有些事就是过不去,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缺憾不是遗憾,只是皮囊抑制住了灵魂的悲伤,它像沉睡的狮子,你最好拜托它永远不要醒来,否则一个哈欠,你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
面对生死我们还没有ready,面对你的离开我们还没有能力面对。
也许那时的我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或是中考里那个紧张备考的孩子,又或者是刚步入社会的小青年,我还想拉着你逛街,去给你买好看的衣服,告诉你我谈恋爱了,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她个子不高,眼睛清澈而明媚,笑起来很好看,你一定也会喜欢她的。将来我要是有了小孩,一定不让你带,给你买票让你和父亲一起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过属于你们俩的生活。
如果是女孩,我还想趴在你怀里撒娇,跟你穿姐妹装,一起去吃好吃的甜品,一起看电影。周末里赖在床上,妈,我不吃早饭啦,让我再多睡会嘛!静静地晒晒太阳,阳光下给你掏耳朵。
季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可是不完整的人生呢?
缺失的那一部分怎么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留守儿童,孤儿,空巢老人,单亲家庭,离异家庭。
灵魂的残缺比起身体的残疾,听起来就悲伤多了。
不能说以上的种种情况都是不完整的,我相信有很多是完整的,也有一部分是不完整的。
如果你已成家立业,对于生离死别要释然很多,因为至少他们陪伴过你的童年,少年,日渐成熟的时期。
可是如果是孤儿呢,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也许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可是这个小小的孩子,他怎么办?和孤儿院里的孩子一起快乐的长大,还是常常坐在角落里问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父母在哪儿,他们为什么抛弃我,又或是期待有一对慈目的夫妻来收养他,给他一个家。
如果是留守儿童呢?他们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料。他们渴望父母的陪伴,希望写作业时有妈妈陪伴,在家玩耍时有父亲在旁,可以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安然熟睡。可以有完整而快乐的童年。
如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好则重组家庭,生活幸福。或者爸爸或妈妈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可是一个人怎么扮好办好两种角色呢。不好的情况下就是重组家庭的不合睦,各种争吵,甚至于打骂。
人常说心理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太小,像一个刚发芽的小树苗,不能让他经历狂风暴雨,因为他经历不起,要有大树在旁庇护,告诉他,教会他如何面对和经历。
我想人生也是一样的道理,生死也是一样。
季先生说,对于死亡我们是被动的,只有那么一点点的主动权,自杀。如果面对生死你或许已有准备,但是留下来的那个人,那个我并没有准备好。
希望每个孩子能有一个完整的人生,缺失的那份希望有人能弥补,已知己,好友或伴侣的身份,我知道那个人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