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蒋勋的《孤独六讲》,听了一遍又一遍,就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我耳边呢喃细语,他所讲述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背影。
而现实中,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背影,却可以看到目光所及的一切。我们记得曾经的朋友,记得他们年少的模样,记得那个喜欢了很久的女孩子,却连自己正脸都很难记得清晰。
大学时代,燥热不堪的夏日,有一天夜里睡不着出门散步,走过楼道的时候,无意瞟了一眼其他宿舍,从虚掩的门里透出了淡淡的光亮,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没有睡觉,却拿着手机玩个没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向我涌来,我们有了手机,究竟是联系的更紧密了呢,还是越来越孤独了呢?
小时候还可以找个玩伴聊天倾诉,那时的我们活的很开心,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乐趣。现在呢?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很独立,越来越难从人群中找到可以和我们一起欢笑的人了。
晚上回来的路上,一群人坐在路边说笑,我很羡慕他们,可以真正放下手机,互相聊着喜欢的话题,每个人都能投入其中,每个人都有好多东西给其他人分享。虽然已至深夜,可他们不知疲倦。
我曾想找一个倾听者,听我讲讲我的故事,可一个都没找到。可能在生活中,我恰恰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过多少故事,为多少人解过心结。我很愿意去听他们讲,故事里面有很多值得提炼和深思的东西,我会试着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会尽力安慰他们,给予我所能给予的一切。
也许我深知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倾听是什么滋味,才更愿意去做一个倾听者,愿意去帮他们走出来。可我发现,当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低落的情绪和恶劣的环境严重破坏了我的生欲时,我只能靠和自己对话才能走出来。
我为什么是“我”?我接下来想做什么,是以什么样的理由去做?我会感知心跳、感受呼吸的节奏甚至是眨眼的频率,我盯着镜子里的我,就好像在审视一个陌生人一样。我说我想知道的,然后由“我”来解答。这才是最真实的孤独患者吧。
我曾以为,一个人的世界里只有黑暗和恐惧,但是直到我真正看遍了无数恐怖小说电影,行过死亡的边际之后,才发现恐惧和黑暗,都是自己的另一面。是孤独造就了这些所谓的黑暗与恐惧,如果我们不好好和孤独谈一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孤独到底是什么。
孤独的时候,你也许才是真正的你。或许平时生活中,我们会把自己包装的很得体,以便于行走在社会上,混迹在人群中,可当你过完一天的生活,回到家关上门的时候,你会释然,会想到一天经历的事情,好的会让你傻笑,坏的会让你骂骂咧咧,反正都是一个人在演出,台下空无一人,你想怎样,随心所欲。
我们向孤独释放情绪,却又害怕孤独给我们的感觉,我们连自己都没有照顾好,还老去想着要为了别人而活。
爱在生老病死后,一切都已没关系。
这是黄义达的歌《显微镜下的爱情》里面的一句歌词。也只有他,曾经经历过的感情有多坎坷,曾经享受过的孤独有多浓烈,还去寺庙剃度出家,只有他才能诠释这句词的真正意义。
孤独就是我们的本体。来也一人,去也一人,我们既独立又活在群体当中,我们既想要私人空间,又想有个人可以闯进生活。我们在这世上遇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可以尽情消费,或是慢慢享受,唯有孤独,我们要用一生去理解,去用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