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这本书其实早都听说过 但是断断续续的读,总觉得不太好理解
- 因为感觉书里面是包罗万象啥都写了 所以封页上有
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确实读起来费力 ,以后有机会会在速度一遍- “规模”将帮助你重新思考生命、认识自身、了解你的生活与工作,并告诉你复杂世界其实充满简单的逻辑,只要跳脱思维框架,打破学科限制,你就会重新看清从生命体、城市、公司,乃至一切复杂万物等你周遭的一切。
笔记
从蓝鲸到鼩鼱(体重只有2克的鼩鼱(qú jīng),大多数动物一生的心跳次数约是15亿次。因此每分钟心跳1500次的鼩鼱的寿命要比每分钟心跳10次的蓝鲸短得多。
- 为什么不会出现哥斯拉一样庞大的生物?
- 生物的体积增大和生物耗能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四分之三幂律的亚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耗能越多但是单位体积的耗能会随之减少;
- 但是生物的终端系统的构造都是一致的(毛细血管等),维护这些结构的耗能存在一个上限,当吸收的能量全部用于维持终端结构的时候生物就无法继续增大体积
你看,90厘米高的孩子,体重大概30斤,长到一米八,体重大概150斤。身高增长了一倍,但体重长了五倍。假如身高增加五倍呢?体重会增加125倍。这就意味着,假如按照这个趋势无止尽的长下去,这个生物早晚会被自己的体重压垮
- 城市人口规模
- 相比而言,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其承担景气指标都呈现超线性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口规模越大,工作岗位、餐馆艺术馆、专利的数量的速度会比人口上升的速度快得多;城市的终端也有很多不变得元素:人均工作岗位,人均通勤时间等
- 公司的规模规律介于生物和城市之间,开始是超线性的增长,后期全都趋向于亚线性的平衡甚至是衰亡趋势
- 本书证明了将网络比例理论从生物学延伸至社会组织是可行的方法。
不要再幻想技术的发展会让我们更轻松,实际上所有的技术进步会让我们更忙,比如更高效的沟通工具让我们的会议更多,更方便的外卖让我们更没有时间吃饭,更快的交通工具并没有减少我们的通勤时间,解释起来很难让人相信,但是前面那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不是结果,他们是造成我们更累更忙的重要原因
人均基础设施一定会越来越小,换句话说,人均居住面积一定会越来越小,用物理学术语说:城市基础设施随规模呈0.85倍指数亚线性变化
控制进食是延长寿命的一大法宝,因为控制代谢率是目前可行的延长寿命的唯一长效途径,虽然人类的最长寿命定格在125岁、无法超越
公司并不是注定会死去的,因为公司的产出与规模的增长只有微弱的亚线性比例关系,但这也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公司要想活得久,一定要放松管控、强调自下而上的创新
生活案例
- 假设某天你点了一个9英寸直径的披萨,几分钟后店员突然跟你说9英寸的比萨已经卖完了,要给你换成两个5英寸的,该不该接受建议呢?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两个5英寸的比萨加起来应该是一个10英寸的,比一个9英寸的还大。但其实这个建议非常不划算。因为两个直径为5英寸的比萨的总面积要远小于一个直径为9英寸的比萨的面积!答案在于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²。当圆的直径减小一半的时候,面积减少为原来的1/4,而非一半。因此,两个5英寸比萨的面积会是一个9英寸比萨的1/3还不到,如果你接受店员的建议就吃了一个大亏。这其实就是全书的中心思想——无论生命、城市还是公司,很多东西的缩放比例并不是线性的,而我们的思维却总是容易掉进这样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