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我们常常相互安慰,快了,还有一年就要“解放”了。随着高考结束,家长也往往抱着“被解放”的心理,舒了一口气,从此家回归平静,父母终于回归到了正常的社交生活,同时父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将度过养育孩子以来最舒心的4-5年。
帮助孩子走向美好人生是我们所有家长的心愿,但教育终止于高考吗?结束了么?抱着一种被高考“解放”的心理,这本身也显示出你对当前学校教育充满了抱怨,但请问你愿意走出来吗?走出来的突破口在哪里?
关于目前教育的缺失,与其抱怨教育环境远不如自己深刻反思,我们像押宝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押在孩子身上,结果也将自己裹挟进了一场拼智力的竞赛中,远离了教育的本源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是认知技能还是非认知技能?
现实中,我常常看到,在20岁这个发光的年龄,我没有看到更多的蓬勃的朝气,懒散、无聊、无趣、没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充斥在生活中,对新环境的恐惧,惧怕挑战,恐惧社交等等。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孩子大了就懂了,尤其是儿子,可你考虑过吗,孩子得走多少弯路?你也还要在其中度过多少煎熬的日子?绝望的日子?心碎的日子?
看着他蹉跎,你没法不心碎!因为
今天的生活是你三年前的选择,而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你三年后的生活。
是谁决定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是父母的养育方式,是父母教育的心态,是父母对教育的思考。
什么将决定孩子未来的生活?是性格,是乐观、勇气、好奇心、专注力、自信,自我约束力,与人合作,情绪控制等等优秀的性格特征。
性格决定命运,现实生活不停的上演这样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剧情。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缘由的,找到那个最本质的东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最近在看保罗·图赫《性格的力量》这本书,我常常为书中列举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长达数十年追踪研究的精神所折服,为他们的科学精神所折服。
作者说,这些研究者
在看到年轻人为自己创造挑战,为了寻求更好的前途而甘愿做出痛苦的抉择,并跳出几乎不可逆转的宿命陷阱,我感到一阵由衷的敬佩且充满了希望。
这些科学研究告诉我们:
那种对年轻人实现成功至关重要的性格力量不是天生的;
它们不是好运气或好基因的产物,不会神话般地降落在我们的身体里;
我们中的其他人,或者说社会整体,都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影响儿童的成长。
我愿意!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把学习的所思所想进行整理,也算是对自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