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身气度,刘邦气度豁达大度。
首先,刘邦即使身无分文,也敢诈称腰缠万贯。一次,吕家因躲避仇家迁居沛县。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极好沛县的官员为巴结上司,纷纷前去祝贺吕家乔迁之喜,主吏萧何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人都放到下堂,这句话本来就是对刘邦说的,刘邦便说我给一万,吕公得知了,将他叫了进来,刘邦没有拿出钱来,不过吕公觉得他气度非凡,将女儿许配了他。后来,吕公的夫人知道了此事,便责怪吕公:你总是说小女儿天生贵相,有那么多大户人家上门提亲,你却都不答应,可如今你怎么把小女儿许配给了刘邦这样个不学无术的人?吕公回答:刘邦他虽出身微贱,但日后必君临天下。女人哪能懂得呢?
其次,刘邦为了大事,不顾钱财。汉王刘邦对丞相陈平说:“如今天下纷扰混乱,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陈平说:“项王(项羽)身边有刚直不阿的臣子,如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这些人,也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能拿出数万斤黄金,施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他们群臣关系,使他们互生疑心;而项羽的为人原本就猜忌多疑,易听信谗言,这样一来,他们内部必然会自相残杀。我们即可乘机发兵去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击败楚军。”汉王说:“好!”便令人取出黄金四万斤交给陈平,任凭他自由支配,不过问他使用的情况。当时刘邦的军费非常的紧张,能拨出四万黄金已经是很难了。后来,陈平用许多黄金雇请间谍到楚军中去进行离间活动,扬言说:“各位将领如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卓著,却终究不能分得一块土地而称王,因此他们想与汉军联合起来,借此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称王。”项羽果然有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最后,刘邦心里有事,但是不说出来,善于听从计策。当时韩信来投靠刘邦,刘邦没有重用他,因为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又有胯下之辱的事件,还是从项羽的军中逃过来的。所以刘邦就非常的瞧不起他,虽然是瞧不起,但是萧何推荐封韩信为侯,不想封,但最后还是封了。最后,刘邦靠着韩信打下了天下。
二、对待部下的态度,刘邦礼贤下士。
首先,刘邦对人才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什么,知人首先是要知道他他会干什么,上任便知道他能不能合理的利用这个位置,干一些大事。韩信曾经到过项羽的军中,可是没有被项羽重用,之后被萧何推荐到刘邦的军中,刘邦虽然瞧不起他,但知道他可以带兵打仗,就将兵全给了韩信,让韩信去打仗。在刘邦的军中有各式各样的人才,他们的出身也是各式各样的。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这些杂乱的人,到了刘邦的军中,刘邦知道他们的能力,他们可以干什么。萧何在刘邦的军中算是一个后勤的角色,但是他很好的消化了这个角色,前方在上阵杀敌,后方就有着供给,不管是粮食、军备,还是新增的壮丁。他的治理让刘邦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的掌管前方之事。萧何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在刘邦军队攻入咸阳之后,不管是刘邦还是手下的大臣,没有一个不被金银珠宝所迷惑的,只有萧何在保护书籍,还有当地一些记载的情况等,多亏了萧何的这个举动,刘邦才能够早早的对咸阳的情形进行了解,与做打算。所以他很有头脑,没有轻易的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而是着手发展将来。
其次,刘邦对人才怀有信任,不计前嫌。当时陈平来到了刘邦的军中,他是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于是刘邦“大悦之”,非常高兴,然后问他说,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什么职务呢?陈平说,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他做都尉。任命以后,舆论哗然,很多刘邦军队里面的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就开始嘀嘀咕咕了,说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逃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就马上给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坐在一个车子上面,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在他得了天下时,曾经封赏功臣,但是有些没有封,于是他就在思考怎么封,有一天他在宫殿里走,看见一群人坐在地上交头接耳,好像在议论什么。刘邦就问张良,那些人在说什么?张良告诉陛下说,他们在商量谋反!刘邦就不相信,怎么好好的就想谋反了?张良说,“陛下不知道,您登基后封了功臣,大多是自己的亲信,还有些是得罪过您的人,受了处分。剩余的这些人就在想,他们是会被封赏还是处罚,或许哪天就被斩了。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儿商量谋反。”于是刘邦恍然大悟,听了张良的建议,封了得罪自己最严重的功臣,随后大臣们都安心了。
最后,刘邦对人才公平公正。在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他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赏罚,最后他定的是萧何第一,其他的武将都不服了,我们陪你打江山,为什么一个管管后勤的人竟然功劳能比我们占得多呢。他将消耗定在第一是有原因的,当时刚把清朝攻破的时候,其他武将都在抢财宝,抢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把它保存下来,最后刘邦夺取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天下的形势,比方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多少人,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人少,哪个地方产什么,哪个地方有些什么东西,有些什么情况,了如指掌,靠谁?萧何。
三、审时度势,刘邦能进能退。
首先,刘邦懂得放手,知道打不过就投降。当时刘邦和项羽约定先入函谷关者便为王。是刘邦先进入了函谷关,本来以混混出身的刘邦,见到了秦朝宫里的佳丽,哪能不动情,这时就有人将他劝住了,确是张良,张良说:“沛公您能到这里来是因为秦朝的统治者沉迷于这些东西,您为天下除恶,就应当以骄奢淫逸为耻,您才到这就想享乐,不是“助桀为虐”么?”刘邦这才没有享乐。而项羽迟入关了几天,到了关内,得知刘邦已经先入了,当时就起了杀心,要将刘邦杀死,刘邦这时就是知识务者为俊杰,将函谷关让了出来。因为他知道,他现在的兵力是远远不够和项羽所抗衡的。所以就先退一步,等他兵力足够了,再将项羽杀掉。
其次,刘邦不管怎样败,只要有机会,就能东山再起。在彭城之战中,刘邦率领近六十万大军讨伐项羽,包围了项羽所在的彭城。而项羽当时腹背受敌,兵力有限只有三万左右的精兵。无奈之下,项羽采取了十分大胆的计策,半日不到便打破了刘邦的包围圈,获得了彭城之战的胜利。对于这样大的打击,六十万人被三万人打的溃不成军,估计谁也接受不了吧,但是刘邦可以。刘邦便用那几十个人重新东山再起。
最后,刘邦懂得见机行事,收买人心,让人甘愿追随。公元前211年,县里(沛县)来了任务,说是要押送一批囚犯去骊山修陵,因为任务有期限,所以刘邦收拾行囊,带着随从,押着囚犯像骊山去了。途径芒砀山时下了好几天的大雨,队伍不得不休息整顿,刘邦带的手下不多,囚犯倒是很多。芒砀山地域雨水充沛,草木茂盛,沼泽也多,有些囚犯趁着下雨就跑了。于是刘邦当即命令手下给犯人松绑,生火做饭,摆上酒食。囚犯们心想,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让我吃一顿好饭,然后自尽?没想到刘邦说:“你们本是囚犯,应该被押送到骊山,今日我放了你们,不去骊山了,够奔他方自寻生路吧。我自己也要跑了。”囚犯们这么一听,有的就跑了,而有的却选择留下,追随刘邦。这就是刘邦的见机行事,为自己留下了好名声,还得了好几个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