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作者访谈:子戈丨电影让每一个平凡的瞬间充满意义

大家好,我是简书的月刊编辑:影君子M

【作者访谈】是简书电影专题月刊的特别栏目。每期会寻找简书上比较优秀的影评作者进行专访,旨在了解他们的写作历程以及自身对电影和影评写作的一些看法。

每期访谈文章会在月刊之前先单独发布,想了解更多优秀作者和电影月刊的读者欢迎关注订阅简书电影月刊文集简书电影专题月刊

电影《再次出发》里有句话:我之所以爱音乐,是因为它让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充满意义。

我想借用一下这句话:我之所以爱电影,是因为它让每一段平凡的时间,都充满意义。

电影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创造奇幻的时间,也可以记录从前不被看到的时间,这就是我热爱电影的理由。

提到简书有哪些优秀的影视作者,子戈的名字总是会被提及,其中电影专题主编赞总更是多次推荐,这次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坚持每天看片儿的独立影评人「子戈」来一起聊聊他喜欢的那些电影。


访谈部分:提问人(影君子M, 简称影)    嘉宾:子戈


影: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子戈:大家好,我是子戈。取子戈这个名字,原本没有太多含义,只是取了本名里的一部分,组合起来,简单易写,音韵和谐,也就定下来了。后来得知“子戈”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兵器,形如“鸽”,还挺有意思,一种象征和平的兵器,“子戈”又谐音“止戈”,可见是个多么矛盾的物件,倒是很像我的性格。

在简书上写影评,有两年多的时间吧。我是个很低产的创作者,写得不算多,但每一篇都很用心。我有个“狂妄”的想法,就是想通过我的影评,给读者提供一种不同的观影角度,让他们发现,“噢,原来电影还能这么看”。我希望我写的每一篇影评,都能做到这一点。印象中,第一篇受关注的文章,是“三维观影论”那篇;第一篇比较有争议的影评,写的是《大鱼海棠》。现在回过头看,我的整个写作轨迹,有一条很清晰的动线,那就是试图在“感受”与“评论”之间,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平衡点。或许理性和感性本身很难调和,但我在努力让它们相安无事,并且还在持续地努力中。这个事儿,不只是写影评,过日子也如是。



影:我看到你的个人介绍里写着“一个坚持每天看片儿的独立影评人”,每天都看电影一般人其实不太容易做到(是怎么做到的),看电影只是平时的兴趣爱好吗?

子戈:其实不难,可能是“坚持”这两个字给了大家一些误导吧。我真的没在坚持,就是很开心、很自然地,在每天睡前看部电影。

一个人会坚持做一件事,我想这件事对于他一定有这样两个特质:第一,真心喜欢;第二,总能提供新鲜的刺激。电影对于我,就是这样一件事。我喜欢看电影,并且每次都能从电影里看到新鲜的东西,虽然看的动作一直在重复,但感受永远是新的。这其实和那些每天都玩王者荣耀的朋友,差不多。每一局表面看一样,同样的地图、英雄、野怪……但玩得越深,发现门道越多,变化越多,这是乐趣所在,所以真谈不上坚持。

此外,我从事的职业和电影无关,电影真的只是爱好。而爱好不一定要成为职业,我只想爱得更专业一些。


影:对很多人来说看电影就是单纯的一种娱乐活动,对你来说会不会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呢?

子戈:其实也是娱乐,只是娱乐有不同的面向:有的是官能上的刺激,有的是与生俱来的那种“听故事”的本能愉悦,有的是新奇观点带来的冲撞,有的是审美的趣味……电影对于我呢,以上娱乐的功能,都有。只是后者——审美的趣味,对我越来越重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获得审美趣味的方式,健身、书法、写作、学英语、玩游戏,都可以,而从简单的娱乐上升到审美趣味,是有一个过程的。还是拿电影举例,起初看电影,无非是看明星、看画面、看故事,也很开心;再来,你会看故事是否合理,电影的主题是否新颖深刻、合乎逻辑;再往后,你可能会看导演是怎样通过视听语言来讲故事的,并且他的观点是如何传递的;再往后,你会想,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如果换个导演会怎么拍;再来,你可能会想,电影的本质是啥,边界在哪,未来的电影有什么新的可能……这种趣味,是层层递进的。这可能就是电影对我的意义,一种审美趣味的享受,而且一辈子也到不了尽头。


影:我看到你简书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从什么角度看电影的文章,里面提到的“三维观影论”很有趣,平时自己观影会有什么特殊的习惯吗?

子戈:特殊习惯嘛,有两个吧。一个是:一定要在更大的屏幕看电影。这个时代的屏幕太多了,按屏幕大小排个序,大致是这样的:影院>微投>电视>电脑>Pad>手机。

我看电影,都是尽可能在影院或用微投去看的,这也是我想给大家的建议。因为电影是大屏幕的艺术,屏幕大,不仅意味着信息量更大,更意味着镜头语言的表现力,可以充分发挥。比如大特写镜头,同样是《杀人回忆》最后一幕,宋康昊对着镜头的那张惊恐的脸,你在影院看和在手机上看,效果是天壤之别。再有一些镜头调度,比如景深镜头的调度,如果屏幕不够大,你也许就错过了《公民凯恩》里最经典的那一幕,近景是父母和银行家在交谈,远景窗外是少年凯恩在玩雪橇,错过了这一幕,你也就错过了“玫瑰花蕾”的秘密。最近听到有些导演还在探讨什么,因为观众的观影屏幕尺寸变化了,我们一定得考虑在手机上看,该怎么满足他们。这么思考问题的导演的电影,真的可以不用看了。

再有一个怪癖,也算不上怪癖吧,就是会把喜欢的片段反复看很多很多遍。比如《辩护人》的结尾、《穆谢特》里碰碰车那一段、《天堂电影院》的接吻镜头蒙太奇、《花样年华》里的那些慢镜头、《双重赔偿》的片尾对白……每次看,还是会起鸡皮疙瘩。

影:还记得是什么情况下开始决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想法的吗?

子戈:印象中应该是大学时候看贾樟柯的《小武》,记得原先哪篇文章里也提到过,在我的观影历史里,《小武》对我的影响很大。说具体点,就是《小武》的最后一个镜头,小武是个小偷,被抓后,在一条很喧闹的街上,他被警察锁在一个铁架子上,只能蹲着,站不起身来。这时贾樟柯把镜头调过来,从小武的视角仰拍那些围观的群众,横摇一周。那个镜头给我的冲击,真的是很大,仿佛一下就捅破了电影的壳,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远不是壳里的那么狭小。

也是从那部电影开始,我觉得我看到的一些东西,值得被写出来,并且别人看到,也应该会有点共鸣。于是我就有了写影评的习惯。我是一个特别害怕自己陈词滥调的人,除非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写出来,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别人看到,也不浪费别人的时间,我才动笔。但最初的动笔,应该是从《小武》开始的。


影:一篇好的影评往往能改变你对电影的看法,有过之前不怎么喜欢甚至讨厌一部电影,之后又特别喜欢的例子吗?

子戈:有两个导演,我原来都不怎么喜欢,但现在很喜欢。就是安东尼奥尼和布列松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特别文学化,按我原先的形容,就是有一种作天作地的自恋和优越感,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去年的北京电影节,我连着看了他的“现代爱情三部曲”,也就是《奇遇》《夜》《蚀》,突然觉得他要表达的那种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相互理解的不可能,非要有一种矫情的氛围,才可以烘托的。那味道甚至像是《红楼梦》里少年男女的言谈话语,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一种情感障碍,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在现代语境下的回魂。忽然觉得,还是从前的自己狭隘了。

布列松的电影是竭尽所能的摒弃一切戏剧性,刚开始看,非常不习惯。他和侯孝贤还不一样,侯孝贤的电影也是戏剧冲突很弱的,但生活感很强,有悲天悯人的气息。而布列松要冷酷得多,他对剧中人没有太多情感,也不加评判,就是呈现。乍一看,你甚至觉得是一部木偶剧,剧中人都像行尸走肉一样,奔赴各自的宿命。但现在看布列松,我很能理解他。我甚至觉得,我们大多生活的时间,就是像木偶一样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恍恍惚惚,但还是很忙碌。只是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一台摄影机,录下来给我们看看。布列松的摄影机,就承担着这样的功能。他极力地克制戏剧化的处理,就是想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本来面目。


影:上世纪美国影评盛行的时候,都是纸媒创作,现在进入网络自媒体,好像进入了每个人都能写影评的时期,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子戈:先说一个大前提,我觉得:每一寸表达空间的扩大,都是人间幸事

此外,它也一定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眼球经济、庸众的狂欢、一些实际更有价值的东西被埋没等等。对此我的态度是:接受。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要,选择了熊掌,就不要想鱼的事情了。并且我对此也不悲观,诚然,媒体权利的扩大,不会把我们带到一个多好的世界,但它至少保证了,那不会是一个太差的世界。


影:简书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就尝试写影评(原因就是喜欢看电影,觉得门槛低),你有什么看法?从看电影到写电影的转变,你觉得什么是比较关键的?

子戈:好事情啊,大家都来写影评吧。

写影评、书评确实门槛比较低,因为对象明确,不用花心思找,但是,门槛低的东西,一定有高楼梯等着你。大家都进了门,谁能爬的高,得凭自己的本事。从看电影到写电影最大的转变,是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思考者。观众的心态,是等着电影告诉我点什么;而影评人的心态,是去探索电影说了什么和没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的。最关键的转变,就在这个心态的变化。从前看电影,眼前只有这一部电影;开始写影评后,你的心里会慢慢建立一张网,影史维度的、视听维度的、导演维度的……这样一部电影过来,你会把它放在心里的某个位置,去欣赏它、评判它。 

影:在访谈之前谈论了你喜欢哪些导演和电影,其中有一个名字我没看到还挺奇怪,就是库布里克(因为你的头像),为什么会没有他的名字或者电影?你怎么看库布里克这个导演?

子戈:哈哈,这都被你发现了

关于库布里克呢,我觉得他很伟大,我敬佩他,但要说喜欢,应该不算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列。他的电影里,我最喜欢《2001:太空漫游》,能够把视觉奇观和形而上的哲学讨论放在一部科幻电影里,同时满足,这很难得,况且还是那样宏大的一个叙事格局。很多朋友都因为头像,以为我最喜欢的导演就是库布里克。怎么说呢?当初选这个头像,只是因为大导演们的颜值实在有限。库布里克这张20多岁的照片,还是挺鲜肉的,乍一看,神似阿米尔·汗


影:在喜欢的演员里只提到宋康昊一个名字,应该是特别钟爱吧,是什么让他如此特殊?

子戈:这个问题确实难倒我了,因为我很少关注或是钟爱某个演员。

如果有的话,我觉得宋康昊算是一个吧。我看过他的电影还比较多,有《死不张扬离奇失魂事件》《杀人回忆》《共同警备区》《我要复仇》《汉江怪物》《密阳》《辩护人》……他是那种一出场,就让人觉得安心的演员。不止是演技有保证,更是气场,让人觉得这部电影只要有了他,总能有一种结结实实的值得信任的力量。我想看过饼叔吃饭的人,一定能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

影:你喜欢侯孝贤,是枝裕和,王家卫,比利·怀尔德,PTA,阿尔特曼,电影:杀人回忆,地下,奇遇,德州巴黎,路边野餐,扒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热带疾病,刺客聂隐娘,鲸鱼马戏团,小武,老无所依。

可以看出来你的观影还是有比较固定的偏好的,觉得一个影评人有明显的偏好是好事还是坏事?遇到不喜欢的类型会影响影评创作吗?

子戈:哈哈,其实我爱好还挺广泛的,只是回答太快,就蹦出来这些人、这些作品了。

但侯孝贤在我心里的位置,确实是要高出一些的。我觉得影评人应该有自己的好恶,否则倒是一种自大,觉得自己能一碗水端平地评价所有人、所有作品,这是不可能的。你只真诚地说出你看到的、你感受到的,如果刚好也让其他人有共鸣或是有启发,就是挺好的事。如果把喜欢和不喜欢、好和烂,画四个象限,最难评价的就是“我喜欢的烂片”和“我不喜欢的好片”,因为评价这两者的前提,都在于你是否诚实。我觉得只要过了诚实这一关,没有什么是不好评价的


影:前几天有好几部电影上映,有比较关注的电影吗?

子戈:最最关注《第三度嫌疑人》

影:这部电影其实从之前电影节上映就一直争议挺大的,有人觉得很好,有人觉得是是枝裕和最差的电影,而且都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影评人,你自己怎么看这部电影?

子戈:我是上映后第一时间去影院看的,非常喜欢。我觉得这部电影表面是犯罪片、推理片,实际仍然是是枝裕和一贯电影主题的表达。也就是说换了题材,没换内核。是枝裕和的电影就像是清水里的刀,蕴藏着一种云淡风轻之下的惊心动魄。他可以把特别温馨家常的画面,拍出恐怖片的氛围;而倒过来也可以把特别残忍的故事,拍出人世悲凉的无常和放手。

《第三度嫌疑人》的故事,其实是很残忍的。就像片名一样,三次杀人,主动地、被动地、有意地、无意地,所有人的脸上都沾着血迹。可是,你又总能从中间挤出一点特温暖的东西。就像片中的嫌疑人最后对律师说的,如果如你所说,这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啊。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该出生,但你认为的真相,让我觉得自己对别人也能有一点点帮助。这部电影的表意,用三句话可以总结:

(1)真相只有一个,但永远不是你知道的那一个; 

(2)没有人有权利决定他人的生死,但凶手和整个司法系统都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3)虽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这非常好,非常是枝裕和


影:觉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子戈:我觉得主要是观影期待的差异造成的

大家或许真的以为是枝裕和这次要彻底转型,正儿八经去拍一个犯罪类型片了。但显然不是的,是枝裕和看待世界的角度,其实没有变,这次他只是借一个犯罪案件,借一个悬疑片的外壳,去讲述一次无法完成的探索。一部推理探案电影,竟然没有真相?这怎么可以?而这,恰恰是是枝裕和要表达的核心:人生的无常和不可知


影:我也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很不错,很多人吐槽开头直接展示凶手和中间利用太多的对话推进剧情是败笔,缺乏剧情张力,你怎么看待这两个地方的处理?

子戈:直接展示凶手,是为了在后面,一点点动摇这个铁一样的事实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没有人会对这段展示,还那么深信不疑。 至于对话推进剧情,不算出色,但也不是败笔。片中一共7次对话,如果仔细去看,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和嫌疑犯对话的人数,从最早的三个,到两个,直到最后几次只剩律师一人;比如利用玻璃制造的隔膜、叠印、以及远离,都在通过镜头语言表达一种从疏远、到靠近,再到最后沟通的无效,表意清晰,这是亮点。 缺乏戏剧张力,就因人而异了。我刚才也说过,是枝裕和的电影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暗潮汹涌。看观众能不能感受到吧,对我而言,内在的张力是很足够的。 

影:平时除了写影评,会看别人的影评吗?有喜欢的影评作家吗?

子戈:简书的影评作者很多都不错啊,鲜有废客、魔鬼的赞歌、可惜无声……还有涉猎广泛还来抢影评人饭碗的几位,花白、千河、江昭和、唐瞬……

另外我很喜欢罗杰·伊伯特,几年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了他的一本影评集《伟大的电影》,我觉得他真正做到了我之前说的,在感受与评论之间的平衡


影:如果真的打算认真的写影评,相信除了大量的观影,平时阅读一些电影方面的书籍也很重要,有什么推荐的好书吗?

子戈:我觉得写影评有两个基本功,一个是电影史,推荐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一个是电影语言,推荐《电影语言的语法》。 

电影类相关书籍不用看太多。影评的很多功夫,既在电影之内,也在电影之外。只有知识储备足够丰富,才能从一部电影里,看到更多东西。 


最后再次感谢子戈能够接受我的专访,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简书电影月刊以及作者访谈栏目,如果大家有特别喜欢的作者想进一步了解欢迎推荐给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军:你听说了吗?简书上有有奖征文的公告? 小武:是吗,在哪里?我还没看。 小军:你看,这里,15000字,100...
    王廿阅读 1,278评论 1 10
  • 大家好,我是简书的月刊编辑(影君子M),初次参与简书电影月刊的编辑工作。 本次月刊的形式相较以前的半月刊有比较大的...
    影君子M阅读 1,118评论 10 26
  • 这几天干了一件事,最近要从原公司正式离职了,手里有两份offer,这次选择困难症的弱势爆发的相当明显...
    阿九星阅读 234评论 0 0
  • 最近的自己,基本都是最早一个来到单位,最晚一个下班的人。每天的工作任务基本上做到了每日一清。虽然身体上有些疲惫,但...
    方芳爱成长阅读 577评论 0 51
  • 烛光在跳动着,不明灭,无波折,伴着我,天寒心温热。 凉雪倾,冷风彻,花叶颓,失初色,我的歌,如烛火燃着。凡世中,多...
    Litiller阅读 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