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中国文学史建安风骨一节食用完了《诗歌三曹》。
老师讲的知识点挺浅显,翻来覆去都是些文学界已经研究得相当透彻的大问题,四个小时的听讲,硬要说有什么收获的话,大概是对着爷仨的的生命轨迹更清晰了吧。
这爷三个在政坛文坛的影响是不可刊除的,翻开文学史的目录,魏文学中建安风骨就占了4/5,两节三曹,加上一节建安七子,另一节特点综述,三曹可以说是撑起了魏文学的大片天空。
从上个月开始无可自拔地掉进了三国的坑,饿死鬼一样重温了老版和动画版的《三国演义》,觉得还不够又把能搜罗到的科普片囫囵看了一遍,再后来入了几个三国题材游戏的坑,整天网瘾少年似的宅在家玩儿游戏是不可能的,就退而求其次眼熟了角色的属性、技能和武器,时至今日,手边一切电子设备的壁纸全都换成了游戏原画,解锁第一件事便是考验自己的记忆力,琢磨琢磨原画上是哪国的谁谁,字什么,出身怎样,人生履历是怎样,人品如何,智商情商如何,关系密切的有谁谁。
魏国是人才集散中心,所以猜起来可没吴蜀连蒙带猜来的容易,作为一个入门级别的三国粉,在不看logo的前提下十有八九会猜错。
相比之下,看诗歌猜作者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
曹孟德流传后世的诗全是乐府诗,整齐漂亮,气魄雄浑,曹子桓的诗歌造诣略逊一筹,他在文学上的地位重在开文论先风,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第一位写出成熟七言诗的诗人。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在诗歌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可谓占尽了天下灵秀之气,才华横溢恃才自傲的谢灵运在他面前也谦逊不少,甚至甘称一斗,可以想见曹子建之大才。不过子建这孩子有个无关文学的梦想,他想做父亲曹孟德那样“建永世之业”的伟大军事家,不过很可惜,对于性情放浪不羁的曹子建而言,政治军事恰恰是他的短板。
三曹蜚声政坛与文坛,就这一方面来讲,这爷仨是比三苏还杰出的人物,百世难遇,千载难逢,而且他们一家的名声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出来的,而是后人交口传诵传出来的,再加上他们的人品无太大污点,自然而然应该流芳百世。
说到人品,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深入人心的《三国演义》。
尽管是看《三国演义》长大的一代,但是对这部历来最出名的历史同人小说真谈不上多喜欢,有些小伙伴喜欢拿《三国志》来对比着看小说和电视剧,其实也不尽对。白纸黑字的“正史”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现代史学家对正史的态度表现为“考据”二字,大家都知道史书是正史的一个辅助材料,随便拎出一位千百年前自命公正无私的史官,他们也总会不可避免的在字里行间留下个人的爱憎情绪,何况是一部小说呢?
观其诗,知其人,任他非议如针雨走石,我自岿然不动,百年之后,小人言论不过幽并一薤露,沧海一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