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传媒大学失联女生于成都找到。可惜的是,人已离世,警方初步排除了他杀。
没有人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没有人明白她信中所说的抑郁从何而来。
微博上,除却一片“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的安慰外,还有很多这样的话:有人说,“这种不懂疏导自己情绪的人死了最好”;有人说,“生养之恩未报,有什么权利轻生”;也有人说,“自己死了解脱了,留下了父母受罪”……
抛开那种极端偏激的内容,其他的也许我都不能反驳。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
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除此,还有不少表示自己也曾抑郁,或正在经历抑郁的人。
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抑郁症”的呢?
好像就是这一两月的某一天吧。脑袋灵光一闪,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很久没有所谓的兴趣爱好了?比如,我喜欢画画,我喜欢做美食,我喜欢做手工,我还喜欢记录身边的每一个温暖。但是,我都没有了。反之,我比过去易怒得多,我开始进入无法平静的情绪里,我不想说话、不愿走出。此外,我变得厌恶起这样的生活,我也不再对别人的温暖幸福而心生羡慕。就是那样一个瞬间,我上网下载了很多份抑郁症自测题。测试结果,十之八九的中度,有一份轻度。
很奇怪,我和那些一看到测试结果就感觉天都塌了的人不一样,我莫名不相信这些结果。又或者,得了一个答案,反而心安。我也总觉得,扛一下,一切又都会变好的。
但恰恰因为如此,我开始关注抑郁。
百科说,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且,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化(大学,乃至中小学群体)趋势。
我曾在微博、QQ、浏览器都搜过“抑郁症”,每篇相关文章的下面写满了各种已战胜抑郁和希望战胜抑郁的留言。我也在QQ搜过“抑郁症群”,点开,几乎每个群都有几百上千人。这些反馈,让我心颤。
看过的评论里有一位阿姨,她诉说了自己的婚姻。
她有一个大家都说很爱她的丈夫。他们结婚二十多年,她陪着她丈夫从一无所有到有房有车。她丈夫很爱她。也许很爱她。她丈夫工作能力不错,她丈夫包办一日三餐,她丈夫给她买衣服鞋子从来不吝啬。可是她却发问,这是爱吗?原来在这份爱的背后,她举手无措。她做饭,丈夫说难吃,一推就开。她丈夫叫她,她行动慢了,丈夫说她犹如一头猪,懒。她洗碗打扫不小心碰坏了东西,丈夫说她只会败家。她在那个家里,做或不做,做多少,怎么做,全是错。在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里,她得了抑郁。
15年的时候,她留言说,儿子就要满十八岁了,她也想就此结束了。现在两三年已过,不知道那位阿姨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希望,一切安好吧。
但我又在想,如果她不在了,走了极端,留下的又会是什么?应该,是绝大多数的谩骂吧。会说什么呢?也许是,指责她的怯懦。也许是,指责她只顾了自己,丢下了儿子和父母。又也许……可是,又有谁看到,她曾为了那个家,为了她的儿子,为了两个家庭的颜面,忍气吞声了整整数十年?
我曾问过一位研究生在读的朋友。我问他,毕业了,要做什么?他说,毕业了就考个公招,进学校当老师吧。那个时候我也想,挺好的吧,毕竟身边每个人都在选择这样的路。可是后来啊,我却为这样的答案感到,落寞?或,失望?毕竟人有时候啊,就是很奇怪,老是喜欢把自己没有做到的嫁接于别人,或子女,或伴侣,或崇拜在意的人。
但是前几天我又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毕业了就继续去自己喜欢的国家做喜欢的工作。又说,还年轻,要做自己喜欢且想做的事。还说,很幸运,自己喜欢的且想做的恰好能糊口,不求大富大贵,只盼三餐吃饱。说真的,他不知道,当下他那个回答,差点令我泪如泉涌。他喜欢的,他想做的,不也是那些年我们奋力拼搏的梦吗?
我们走过学生生涯,我们最终进入社会。我们开始工作,开始考虑婚姻,开始考虑买车买房,开始考虑生养孩子。但是扪心自问,这就是我们要的生活吗?
至少,于我不是。现在不是。
当然,也许有钱了,一切又都不是问题了吧?
我不喜欢,也并不想考公职。但我身边近乎每个人都在做这件事。考,考,考,终于,考上了。每月几千的工资,有吃有喝,有玩有乐。羡煞旁人了吧?可我偏偏,热爱不起来。可能我生来就不像个女孩子。相比那些安安稳稳,我的骨子里更崇拜冒险和刺激。我很兴奋啊,我在这个年龄尝试着以前不曾想过的事。我在这个过程学着静下来,学着反思自己,学着纵观全局,学着安排事理,学着财务记录,学着各种各种。虽然这并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但学习和尝试挑战的这个过程,远比安稳让我动心。
我们缺乏同理心。
我们不会明白别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在经历什么。更不明白别人内心真的在想什么。可是我们却理所当然地去安排,去指责。我们常常对别人的行为嗤之以鼻,“不就一点小事嘛,有必要怎样怎样嘛”。可是我们可曾听说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缺乏包容。
看到很多表示自己有抑郁的人说,当自己告诉身边人自己有抑郁的时候,身边亲人、伴侣、朋友大多的反应是“这是个神经病”。继而有人远离了他们,有人甚至嘲讽他们。他们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不被包容,反被遗弃。最终承受不起,走上极端,还得来一阵莫名的指责。
我们缺乏倾听。
是的,我们成为了成年人。我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忙忙碌碌,哪怕和亲人的团聚,和朋友的聚会,都是一顿饭,然后或打牌,或玩手机,没有交流,更别说交心。偶尔电话里、微信上,突如其来的交流,尽然是游走于表面的,“还好吗”“挺好啊”“行,睡了啊”“……”那些心底的话啊,还没来得及说出,就已然无法说出。还有更多的人,其实根本不会听你说。
人与人之间正负能量都会彼此传播。同样,善良也是。
其实得抑郁症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善良。他们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网络上凑一起,就是为了自杀。反之,因为自己敏感,因为自己明白,他们比我们更具有同理心、包容心和倾听。他们也许自己抑郁难过,却不忘在别人偏激极端的时候说,“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的,你听我慢慢给你说”……
生命诚可贵,理解价更高。
我祈愿,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而我们,永远不会丧失感知温暖和幸福的能力。
渝.十二
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