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朋友回顾到了幼儿园,不免就聊到了过家家。才注意到,每个人选择过家家的情境是不同的。如果说,人生的情境好像是被迫的,过家家的情境却是我们快速、愉快的自主选择。
为什么下意识的选择了这个情境而不是那个情境?比如,我的故事是公主要嫁给远方的王子,朋友的故事好多是做生意卖东西赚钱,小男孩的故事大多是把坏人打死。
有时候不同的道具,又可以引发新的故事情境。比如,用积木搭一个院子。我的故事是公主住在里面幸福的生活。小朋友的故事又有对抗和速度,这次是有大批记者想闯进来采访,我们一定要迅速进门,关紧大门。然后看好院门,加固院墙。
跟小朋友玩的时候 ,是我第一次以成人的身份扮过家家,以成人的视角参与和观察。我很吃惊,他的故事情节居然跟我设想的完全不同。我想可能是不同时代,不同性别的影响。心存疑惑,但是自我解释了一下,同时也在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由自主的,非常迅速的编出自己的故事情境?是什么引导着我们的选择?想不明白,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直到今天同朋友聊起来,回忆过往,同样的性别,相似的年龄,选择的故事情节居然还是完全不同。不同的是,我们已经长大了,到了可以沉静下来的年纪。经历过头脑发热,东闯西荡,人云亦云。安静下来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居然同小时候“过家家”的自己重合:我依然想要自己的白马王子,她则仍旧期望赚钱的时候既娴熟又自然。我就想,是不是幼时最初的过家家,看似无意识,其实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出让自己最愉快、最有力量、最舒服的情境。其实是我们最不掩饰的:我想要。
如此说来,也许,要好好陪小朋友过家家,认真的看待他的游戏。尊重他的游戏。过家家不仅是玩儿,而是小朋友为我们推开的一个缝,帮助我们进入他们无法言说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多的观察他,了解他,帮助他。
实例还太少,希望有机会多知道一些过家家经历。来更好的了解过家家对我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