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2020年“诺贝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事事都想学样样学不会,科科都入门门门不精通,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奖”得主火星运河。
虽然我特别擅长半途而废,但我比较自豪的是,基本每天都有在几个读书app上看看书。
推荐几本宅在家时看过的个人比较喜欢的书。
《红楼梦》 曹雪芹
读书的畏惧感和成就感并存不悖,而且正因为前者的衬托,读完一本原以为很艰涩难读的书后,才会产生一种“不愧是我,轻易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的自豪感。
读完后,对书中人物改观很多。
比如以往一提到林黛玉就会想到哭哭啼啼、小心眼、爱吃醋等,这些道听途说和粗略地了解形成的固有印象,使自己自然而然地对林妹妹略微反感——
纵然是娇花照水,可总是对别人使小性儿,这样的黛玉总会让读者不耐烦。
但是!!
黛玉总是哭,动不动就流泪,这除了人物设定上林妹妹“心较比干多一窍”,聪明伶俐,多愁善感,更多的是剧情需要。
这剧情还有些玄幻色彩。
林黛玉前世是西方灵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赤霞宫神瑛侍者经常来用甘露灌溉,久而久之便修炼成人形——绛珠仙子了。
在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的时候,也跟着转世为人,想要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简言之,就是绛珠仙子转生为林黛玉,向转生为“宝玉”的神瑛侍者还眼泪去了。
除了总是哭外,林黛玉不是没有其他记忆点。
林黛玉敏感,语无忌惮,却率真自然,心无城府。
比如曾入选高中课本的《香菱学诗》一节,香菱搬到大观园里和宝钗作伴,香菱羡慕园子里的小姐们总是吟诗作对,便趁此机会向宝钗提出想学诗,宝钗只笑香菱“得陇望蜀”,建议她先处理好人情世故。
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欣然为师,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把自己珍藏的诗集借给香菱阅读,还特地把一些好的篇目标注出来。
鲁迅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同样不同人也能解读出不同的《红楼梦》。
比如考证派、索隐派、文本派,其中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索隐派。
索隐派就是指文字背后另有所指,文本更像是暗喻。小到民间的奇闻家事,大到影射政治朝廷更迭。
比如蔡元培的著作《〈石头记〉索隐》开头就把《红楼梦》定义为“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民族主义”小说。
红,也就是“朱”,明朝皇室的姓氏,曹雪芹在“悼红轩”创作的《红楼梦》,借此映射对明朝灭亡的惋惜。
还有同主张的人把贾宝玉解释为传国玉玺,林黛玉隐喻崇祯等等。
与此相呼应的,是被称为“鬼本”的《吴氏石头记》,也就是癸酉本。
癸酉本最早是2008年8月底出现在网上的。
原书的持有者叫何莉莉,解放前他的祖母是护士,在战场上救助了一位伤员,这个伤员就把书交给了祖母…
好吧,光是来历就槽点过多,但是癸酉本书中内容脑洞更大。
比如贾蓉贾蔷勾结强盗,赵姨娘贾环离家出走也勾结强盗,强盗们轮流洗劫大观园,凤姐惨死狱中,林黛玉领军保卫大观园,后上吊自尽等等…甚至连改朝换代都写出来了,就差没把“反清复明”四个大字印题目上。
诡异的是许多情节都能和曹雪芹版的八十回埋的伏笔呼应,连人物结局都符合人物判词。
关于癸酉本的争议很多,脑洞大毁人设,却又能填上前八十回挖的坑…
癸酉本是真是假,估计只有何莉莉知道了。
《天浴》 严歌苓
《天浴》是严歌苓的小说集,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倒淌河》。
一开始读《倒淌河》的时候,略显意识流的文字过于晦涩难读,坚持读下去就会被这神话一样的故事打动。
主人公何夏被遗弃在文明的边缘,一头扎入倒淌河中求死,却被神秘又野蛮的西藏少女阿尕所救。
之后便是何夏代表的来自城市的文明,与阿尕代表的落后地区的淳朴野蛮的纠缠和冲撞。
简单来说,就是阿尕爱上何夏了,并且时不时地来看何夏,即使隔着数公里,阿尕也会赤着脚在砂石上行走几个小时,使出一些小手段来缠着何夏。
但是在感情中占上风的何夏带着现代人的高傲睥睨着阿尕,在承认了对阿尕的爱后还试图用优越的文明改造阿尕。
阿尕接受着他的改造,努力接近着他,但十几年草原生活对阿尕本能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在爱与本能的博弈中,势必会产生悲剧。
何夏把阿尕的腿打断了,何夏不仅离间了阿尕和草原的亲密关系,还背叛了阿尕对爱情的向往。
结局出乎读者和何夏的意料,谁也不记得阿尕的存在,阿尕是真实存在的人,还是何夏内心原始和文明的拉扯中创造出来的荒诞的情感具象?
《夜谭十记》 马识途
这是我特别后悔没有早点看到,却又很庆幸自己看过的一本书。
《夜潭十记》有点像薄伽丘的《十日谈》,十位底层落魄公务员组成“冷板凳会”,约定好聚会时间,各人自取一个雅号,每期随机一人摆起龙门阵。
这本书由作者马识途花了大半个世纪才写完,可以说凝聚了他半辈子心血,记记精彩,章章都可以改编成优秀的电影。
《夜潭十记》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记,《盗官记》就由姜文拍成了电影——《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的人物和故事大纲来自《盗官记》,但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很多地方也都进行了改编。
比如说
《让子弹飞》是喜剧,《盗官记》是悲剧。
《盗官记》是讽刺小说,《让子弹飞》影片中多了许多隐喻,更富有黑色幽默。
…
张麻子是远近闻名的大盗,专好劫富济贫,但是没人见过他真正长什么样,连县门贴的告示上都是一张虚构出来的麻子脸。
当时时兴买官,张麻子化名张牧之,买了个委任状,下山当县长。
出乎县民意料的是,张牧之做县长后,专门为民申冤,打击地主豪绅,更是和地头蛇黄四郎斗智斗勇,被县民们称为“张青天”。
多讽刺啊,真正的官员想着如何搜刮农民,搜刮来的油水和豪绅按多少比例分成,土匪做官却为民作主,伸张正义。看上去荒诞不经,在那个时代,乃至今天,缺失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
这是本特别绝的书,不管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明史小白,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它既有史书的真实性,也兼有小说的趣味性。
这本书的立足点也很妙,从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入手,选取史书上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由此深入,发掘展现出大明王朝底层民众的生活面貌。
但第四章有点不同,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一章。
其他几章是由人物入手,第四章《天下透明 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却由一片自古就存在于我国的湖——玄武湖说起。
随着朝代的更迭,玄武湖在历史中的地位随之改变,被填埋,被疏浚,终于在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之后...
被封了。
得益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玄武湖成为明朝档案袋——黄册的存储库。
在介绍湖的同时,作者开始谈到我国的户籍制度。
明朝之前的朝代,有了户籍制度的雏形,但是并不完善,弊病很多。
而户籍制度直接影响到军队和王朝的支撑之一——税收。
朱元璋就着手创造、完备新的户籍制度,一方面修理元朝遗留的烂摊子,一方面自个儿王朝的兴盛存继肯定也离不了它。
制度的创立不会一蹴而就,而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花费许多时间。朱元璋花了好几年,步步为营,先后创立户帖制、黄册、鱼鳞图册,摸清了人口和土地等,黄册、鱼鳞图册及里甲制三位一体,将明朝送上君主集权制的顶峰。
随着时间流逝,官员的管理问题及矛盾、黄册的冗积弊病加重,王朝由盛转衰。
后期的皇帝耽于安逸,以为祖宗之法是万无一失的,不思完善,黄册库管理混乱,地方造册作假等,加快了黄册制度的倒塌,明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