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了海市电化教育馆张治馆长的“未来学校的十大场景”,对于他提出的:学校3.0时代,需要理清的几个元认知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素养;当今教师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听后感到非常值得处于最偏远的老师思考。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带领我们的学生进行学习,能不能用行动回答好张馆长的当今教师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能不能践行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素养,能不能理清几个元认知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学校3.0时代,需要理清的几个元认知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到学校去?(交流、印证、发现自己)
2、学习到底如何发生?(在与人、与物、与环境交互中建构概念,交流情感,增强体质、建立信念、发现自己)
3、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做什么?(加快建构、丰富资源、加强刺激、增进反馈)
4、技术不能帮助教育做什么?(代替情感、代替体验、代替交流)
这几个问题问的让人心惊胆战,好像我们的教育离这几个问题还很遥远。我们为什么到学校去?你去问学生,问老师,问家长,都会有相似的答案,为了考一个好成绩,为了考一个好学校,为了一个好工作。我们把教育简化为成成绩、工作、名利,让教育变得粗俗,让教育神秘的面纱和神圣的功能消失。我们会发现基于我们粗浅的把教育看成各种名利的敲门砖,会让我们的灵魂变得无所适从。当我们得到这一些的时候,发现内心的空虚。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习对于我们的无用。作为偏远的教师,我们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通过考试逃出大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学习的作用比逃出大山更重要。我们和别人差的不是分数,而是一种认识的差距。我们用我们的行动告诉孩子,学习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功能。毕竟我们的学生能够逃出大山的还是大多数。我们不能够让他们对于学习失望,而是让他们享受到真正的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只有这些大多数不能够用学习撬开成功大门的孩子知道学习的真正作用,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希望。我们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精英,更需要庞大的底层劳动者。我们培养的大多数孩子就是社会中的基石。
学习的发生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发生在校园中,而是发生在我们的各个环节中。我们不要狭义的认识学习,我们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认识到只要有认知的变化,就是学习。我们的老师不仅是学校的老师,还有社会上个性各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情。树立一个大学习观,让学习无处不在。
偏远的我们,刚闯入技术的殿堂。我们一定在使用技术的时候问一下我们自己,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什么?技术不能帮助我们什么?千万不要让技术控制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的东西很丰富,很使用,但这个世界没有灵丹妙药。能不能用,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取舍。让网络技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让网络带孩子误入歧途。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素养
1、保持对知识的渴望
2、利用互联网资源自学的能力
3、善于利用技术去体验和创造
4、道德认同和同理心
看到这个核心素养的时候,我为我们的孩子感到悲哀。我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我们的教育不能够培养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我们会让孩子厌恶知识。这是我们的错,不是知识有问题。作为应试教育,我们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识,知识就是考点,就是我们不断地训练的解题技巧。我们把知识简化成一个没有生命的骷髅。孩子看见知识就发愁。以至于很多的学生大学毕业以后不愿意拿起书,看见书就头疼。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于知识的渴望,教育不但不能够增加对于知识的渴望,相反会让孩子对于知识的绝望。知识和学习一样,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作为老师,我们有理由让我们的孩子对知识保持渴望,因为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
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利用技术去体验。这个很多老师怀疑句话的不正确。我们放眼看一下,那一个学生不会玩手机游戏,哪一个孩子不会玩电脑。面对一款新游戏,我们家长不知道如何玩,孩子很快就会熟练的玩。这就说明现在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我们把自学能力会无形中引导我们的学校学习当中。作为老师,我们要思考孩子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为什么却不喜欢自学我们的课程呢?我们如何能够引导孩子在乌龙混杂的网络大世界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网络资源,学会选择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呢?
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应该很好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的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的方式。不要把网络看成猛虎,唯恐躲避凤,而是要利用网路促进学生和我们的成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当今教师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1、我教哪些内容,以帮助更好的适应未来?
2、我该如何教才能更有效?
3、怎么样知道我的学生达到了教育目标,怎么知道我的教育策略正确而有效?
这三个问题,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学习不是面向当下,而是面向未来。我们容易在学校教育中,误认为教育的功能是敲门砖,忘记教育是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未来社会的主人,而不是学校光荣榜上的名字。我们善待每一个孩子,让这些未来的主人能够收获未来生存的技能,而不是未来没有任何作用的分数。我们的眼中要有人,而不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