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5
阅读《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之《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这封信在很久以前郝老师的推送中阅读过,今天再读,又得到了一次自省的机会。
刚开始我并不理解优秀,何以成为卓越的敌人——优秀不应该积淀而成就卓越吗?
读完文章,终于明白,优秀也许是一个好的起点,但是如果不能保持谦虚和深刻的自省,随时可能被卓越骄傲所蒙蔽。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我所知道的只有我的无知。正是由于如此心态,苏格拉底对于知识,学问和真理永远是一种开放的态度。他并不以哲学家自居,也从不以为自己优秀,而是深入到大众中,用产婆术的对话,引发他人对思维盲区的思考,也加深自己对真理的了解。
如果苏格拉底都不足以是优秀,那么我们呢?而实际生活中,自以为优秀者的确不少。他们有的自以为是,有的指手画脚,有的固步自封,而往往早早地固化在一种状态上,僵化,麻木……
1.优秀的盲区在哪儿
郝老师在信中详细地对优秀的弊端加以剖析:“优秀的心态会让人满足,让人们没有危机意识,柯林斯说,对于对于卓越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了,那滑向平庸就开始了。”
是的,正是因为优秀,就以为能力已经最大化了,就开始藐视琐事小事,就开始眼高手低,而一切的成长永远是开放的动态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优秀。
因为所有的成长的硕果不过是过去的成果,它并没有“保质期”。
对于我来说,在新网师的修炼,虽然修炼深入,阅读写作不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但是我也未曾敢说自己是优秀的。也许和幼年成长经历有关,优秀是我所追求的,但我始终不满足于某个阶段的收获,而是时时惶恐于自己的不足和无知。成长就像画了一个更大的圆。圆里的面积随着成就的累积更大了,但是圆外面的世界仍然茫茫不知尽头在哪里。
2.如何看待琐事的磨练?
优秀真正可怕的是,消磨着人的细心,耐心和毅力。因为优秀的自满心态,容易拒绝那些看似琐碎无意义的事,从而将自己与琐事中的锻炼隔离开。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在某个阶段,我十分看不惯周围同事为了应试成绩而泡在教室里狠抓学生,甚至耳提面命的做法。后来遭遇危机以后,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他们的成绩抓的好?仅仅是因为他们用威严和时间堆积出来的吗?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站在所谓民主教育的角度来批判。
如今,当我再去思考时,我不得不承认,这些老师虽然方式方法不符合我的教育观,但是他们却在细节和琐碎上下足了功夫,譬如他们对知识点,疑难点和核心知识的把握比我要精准得多。
抛开教育观不谈,对于知识本体性的把握,不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不也需要在琐事上的修炼吗?
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点,我开始更多的回归课堂,真正去直面教学中那些我过去忽视的方面——学生的听课状态,掌握程度,误区发生的原点等等……也因此,我少了一些内心中负面的抱怨,甚至是自我感觉良好,少了一些表面的花哨,而是多了一些沉潜,学习他们对待本体知识的扎实和深入。
我开始注重自身专业洞察力和解释力的成长。这一点,比起无休止的抱怨,沉沦,更能提升我成就我。
在新网师,我不优秀,更不算卓越。但是我却时刻面临着被眼前一时的认可赞誉所蒙蔽的倾向。优秀学业也好,优秀年度叙事也好,他们不过是阶段性成长的一种自然产物,就像怀特海所说,这是符合季节的自然作物。
而我永远等待着在正确的季节和播种下,那成长时节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