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专属于中国人的又一个传统佳节。
若要问端午节的起源,大部分人会告诉你:
两千多年前,楚国被强秦所破。楚国大夫,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不肯投降,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人物(我想他在楚国当时的地位、影响力相当于现在的鲁迅吧。也会是个作品被教科书收录的牛人。),同时也为了不想让他的尸体被江中的鱼虾之类所毁,就在江上一边划船一边敲锣打鼓惊吓、驱赶鱼虾。聪明的老百姓还用苇叶包着大米、肉菜投入江中。目的是让鱼虾吃这些现成的“食品”,而不去吃屈大夫的肉身。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食用粽子的来源。
但是,总感觉这里面有点问题……
敲锣打鼓,大声呱噪驱赶鱼虾固然是有效果的。但是屈诗人投的是汨罗江啊!不是汨罗湖啊!
好几年前,我也曾有幸去过汨罗,见识过江水之涛涛。想那屈原投身其中,等到老百姓准备好船只、乐器、锣鼓,赶到“事故现场”,屈大夫都不知是否漂到长江去了……这简直就是“刻舟求剑”嘛!
再者,摘苇叶、包大米再投入江中以喂鱼虾,少说也得折腾过一天半天的吧?那些动物还会饿着肚子耐心等待饕餮大餐,而放弃到嘴的“肥肉”?(抱歉,略血腥外加恶心。)
这么一分析下来,感觉这个故事完全不合理啊。于是,我又上网搜了一下。果然,原来还真的是另有隐情……
这个节日真的还有好几个说法,有说来源于伍子胥的,有说来源于曹娥(东汉人物)的,有说来源于介子推的……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我们的祖先——农耕先民,对于节气、季节、风调雨顺、的崇拜与尊重。
而端午这天也是农历节气——夏至前后,我觉得这一来源与解读更加接近“事实”。
但这么一说就“太没意思”了,相对于英雄崇拜之屈原端午版,太过真实了。
我想我们还是保存那份“纪念屈原”的想法为好,毕竟屈原确实值得敬重,也确实值得纪念!而且这个起源听上去也高大上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