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自从过了两岁生日,老公就开始催促我要开始教她识字、背诵古诗了,理由是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在学而且貌似成果显著,呵呵,又是“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危机感。但是我却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每天学一些她自己不懂也用不上的东西,着实有点残忍。于是我没有听老公意见,而是依旧按照自己的方法来,但实践也证明我是对的,因为女儿不仅在玩闹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性格也变得乐观开朗,这不禁让我对她明年上幼儿园充满信心。
下面是我认为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需要教给孩子的知识与能力,不足之处还请指摘。
1. 一定的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
女儿一岁半以后就开始自己吃饭了,两岁以后开始自己上厕所、自己穿鞋子、自己收玩具,平时在家里还会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剥个蒜、递个东西、提垃圾等等。看到这儿,你或许会说“哇,这么小的孩子就干活,你不心疼吗?”但实际情况是,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开心,因为她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而且当你真诚的向她表达感谢时,她会因为自己的价值被认可而满足不已。
另外,我觉得从小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我是家庭的一员”的观念很重要,这个观念会让她感觉到被平等看待,并且自然而然的学会关爱家人、奉献家庭。
2. 社交与协作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要么教给爷爷奶奶带,要么妈妈一个人带,前者因为年龄大后者因为太劳累,所以经常是在家附近转转,然后让孩子在家玩玩具或者干脆看电视,久而久之孩子也跟大人一样不愿意出门了。
记得女儿一岁半左右的时候,我偶然发现每次带她出去,即便她很想和别的孩子玩,也不敢上前跟人家说话,只是默默站在一边看,像是跟超市的阿姨或者门卫伯伯打招呼之类的,更会吓得躲到我身后去。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我开始主动改变自己死宅的毛病,争取每天都带她去小区、公园、游乐场、早教中心等地方找其他的孩子玩,并且不断鼓励她跟别人打招呼,一开始她还会害羞或者怕生,但是历练久了,她慢慢放开了紧绷的神经,不但懂得了如何跟别人玩,还学会了与人协作,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现在的人都注重个人空间,电子产品的增多也让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习惯了隔着屏幕交流感情、维持友谊。但是放到灵动的孩子身上,这种虚拟的社交却并不妥当,因为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通过切身体会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艺术,才是最快最合适的渠道。因此,父母不要为了图省事把孩子圈养在狭小的空间里,而应该多带他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与人交流。
3. 一定的责任意识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不仅能够让孩子从实践中获得价值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懂得做事的边界与尺度、学会如何关心别人,从而长大后能够更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对此,金星曾提到过这样一件事,上小学的女儿夏令营回来高兴的告诉她自己被老师选为组长了,金星纳闷的问为什么,女儿说:“因为老师说我是里面唯一一位吃完饭以后,自己把碗筷送到洗碗池的孩子,所以老师认为我很有责任心,于是认命我当组长”。对此金星一面为女儿感到高兴,一面暗自庆幸自己让女儿从小养成了自己事情自己负责的好习惯。
其实,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也不要轻视任何一件小事的影响力,只要选择适当放手、积极鼓励,你会发现孩子一直都是一个自带潜力的小宇宙,只是因为之前的你没有发现他们的光芒而已。
4. 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
现在的社会环境与我们小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交通便利的同时带来的是安全的隐患,金钱诱惑的背后是越来越令人恐慌的成长环境。交通意外、拐卖儿童、儿童性侵、食品安全等等,让我们惊恐的同时,恨不得随时随地守护孩子的安全。
然而,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在危险来临时怎样保护自己。因为无论多么努力,都有父母严防死守不到的地方,所以尽快教会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保护意识与常识,才是王道。
比如你可以在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告诉他们交通规则并示范怎样做,可以在孩子洗澡或换衣服的时候对其进行简单的性教育,也可以和家人进行案例表演来巩固孩子的安全意识……总之,你越早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就越能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记得前两天写有关马雅舒女儿因为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有可能被幼儿园劝退的文章时,有位读者留言说:“吃饭、上厕所这些事情本来不就是幼儿园该做的吗?”可是我想说,这些事情老师虽然可以一时代劳,但不可能时刻为这一个孩子服务啊,而且如果一个孩子长时间与同伴拉开距离,那么极有可能会打击到她的自信心,继而变得自卑、孤僻,影响身心健康。
所以,永远不要保有把孩子全权托付给学校和老师的想法,因为孩子终究还得自己来教,尤其是在习惯、素养、价值观方面,父母付出越多,孩子的根基就会越扎实,将来走上社会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